因为喝了酒,第二天宋大宝睡到十点才自然醒来。
口干舌燥的他,先去堂屋倒水咕嘟咕嘟喝了,这才去洗漱,引起了一阵阵干呕。
看到这情况,刘来娣连忙关心问道:“大孙子,有没有很难受?奶奶给你再充点蜂蜜水吧!”
宋大宝摆了摆手道:“奶奶我没事,不用瞎折腾了,我一会再多喝点水就好了。”
刘来娣可不听他的话,当即就去给他冲了蜂蜜水,还是昨晚那样的喝法,等蜂蜜水喝完,宋大宝就好受多了,起码没有想干呕的感觉。
宋大宝看起了报纸,虽然不是最新的报纸,但是多看真的能看到一些信息。
比如报纸上介绍的双蒸饭增面法,其实看似简单的一个科普,实际上却代表着有的地方很缺粮食,情势已经有点严峻了,不然不会这样弄!
双蒸饭虽然一斤米蒸出五斤饭,但是吃这种米饭,饿得也更快。只是更容易获得饱腹感,可变不出更多的能量。
马小薇带着卫民回来了,她抱怨道:“现在买不到菜了,说是冬储菜已经占据了配给,现在的菜都是供应给没买到冬储菜的家庭。以后都不用跑去菜市场了,除非有洞子货,不然去也买不到菜。”
这事早已经预知了,其实现在菜市场顶多卖白萝卜和土豆,白菜都没得卖!
宋大宝安慰道:“二婶你就别瞎跑了,咱们家的菜够吃,没有必要去折腾这些玩意。”
宋大宝戒指空间可还有秋白菜,西红柿和黄瓜,韭菜和茄子这些也有。不过现在不能拿出来,需要等洞子货出来才行。
其实洞子货就是国营农场弄的土温室,种植出来的蔬菜,一般就是黄瓜和西红柿,韭菜和冬瓜居多。
不过这些东西是优先供应特供渠道,等过年才会采摘一部分出来给市民购买。
宋大宝对刘来娣问道:“奶奶,咱们去年买到了多少洞子货啊?”
刘来娣摇头道:“去年就一根黄瓜和一小把韭菜。不过你爷爷在你苏爷爷家里拿了两根黄瓜,还有几个西红柿回来。这玩意别指望能多,就是年夜菜多道拍黄瓜,能包点韭菜馅的饺子罢了。”
“奶奶,那一根黄瓜怎么卖啊?也没有一斤呀!”
“这土温室种的菜很贵的,去年一根黄瓜六毛钱,一小把韭菜四毛钱,刚好一块钱的限额。普通人每户都限购这么多,想给钱多买点都不行。”
宋大宝都有点咋舌,去年年底京城物资可没有十分紧缺,而且这玩意是官方售价,没想到这么夸张的价格。
不过想想也是,这些土温室需要供暖,而且是二十四小时全天候供暖,成本实在是高的离谱!这个价格,估计都是补贴后的价格。
俩人去做午饭了,其实就是热窝窝头和菜,天气热的时候容易馊,所以没法一次性做一天的饭。
可现在天气冷了,一蒸就是一整天的窝窝头,中午和晚上加热就好了。
没多久几人就吃起了午饭,刘来娣问道:“大孙子,你让你大舅啥时候过来的?”
“我就让他今天过来,没有说具体时间,也不知道他啥时候到。这事儿不急,等他来了,商量好明天去拉东西就行了。一会我吃完饭回去补觉,奶奶你们到时候注意听大舅喊人哦。”
马小薇笑道:“放心吧,我一会和你表婶挑豆子,准备明儿磨豆腐用。”
宋大宝天气冷了以后,不出门干活就老是想睡觉。不过天气冷谁不想啊?无非是能不能的事情。
刘来娣叮嘱道:“大孙子,你爷爷虽然有点杞人忧天,不过你倒腾东西要放个心眼。买卖肯定是有亏有赚,吸取经验很重要。依奶奶看以后迟早得放开,我虽然看书不多,但也有读史。纵观历朝历代,不管哪个朝代富盛的时候,商业流通都是最好的时候。所以商业这玩意,不可能永远不放开的!”
宋大宝闻言愣了下,心里有点震惊,奶奶这么大年纪了,居然有这种思维,无商不富可不是空话!
只是有点可惜,等商业放开的时候,他也奔四了啊!到时候应该是自己儿子,才能叱咤商海了。
不过也不一定,毕竟不是有人说了,五十岁都还是青年,创业何时都不晚!
吃完了午饭,宋大宝就跑回房间睡觉了。
一觉睡到了晚上,还是李建国过来喊他起床吃饭,他才醒来过来。
穿好衣服鞋子来到堂屋后,发现大舅正陪爷爷和父亲说话,他连忙给打了招呼。
然后笑着问道:“大舅,咋这么晚才过来呀?我等你等到睡了一个下午了!”
王晓宇连忙解释道:“大宝,我们今天去拉东西了,一直忙到四点才得空过来。猪的事情已经谈好了,厂里的领导说了,只要这两头猪拉回来,就按这价格给酒,工作指标也给。”
宋大宝高兴道:“我也把猪谈好了,随时可以去拉这两头猪!”
王晓宇激动道:“那可真是太好了,你可帮大舅一个大忙啊!等你表哥一上班,我也算是松了一口气。一份工资养这么多口人,可真的让我倍感压力啊!”
这个事情大家都能理解,特别是物资飞涨的现在,他那份工资真的只能养活家人而已。
宋大宝开始和他商量,需要他明天带车到红光公社拉猪,然后那些酒也需要他们厂里的车子,帮忙运送回自己家这边。
这事都不用问领导,王晓宇就能够答应下来了,再怎么着也不可能差这点事情。
事情顺利谈好,晚饭也做好了,宋成钢去拿了瓶二锅头开了给倒酒,一起热闹吃起了晚饭。
吃饱喝足后,王晓宇也要赶回去,所以王晓丽去给他装了四颗白菜,又取了两条腊肉,让他注意看路。
家里也的确缺这些东西,自己妹妹给的,而且宋家人都在让他收下,王晓宇这才没有拒绝,带着东西打着手电筒骑车离开了。
王晓丽叹气道:“唉,还好儿子你有先见之明,不然这个冬天缺菜可不好过。”
人均一天一两菜不到的冬储菜,实在是太少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