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讲机里的声音刚落,苏瑶立刻调出档案室的监控回放。画面里王主任的身影在深夜空荡的走廊中穿行,门禁刷卡的时间是晚上九点零七分,停留八分钟后离开,手中确实多了一个黑色U盘。
她没有说话,只是把画面定格,转头看向厉霆琛。
厉霆琛站在她身后两步远的位置,目光落在屏幕角落的时间戳上。他点了点头,“现在外面已经有人在等了。”
苏瑶皱眉,“谁?”
“财经记者。”他说,“还有几家社会新闻的摄像组,守在公司东门和南门。消息还没爆出来,但他们嗅到了味道。”
苏瑶站起身,走到白板前。上面还留着昨晚会议写下的整改要点,她拿起笔,在最上方写下两个字:**舆论**。
“不能让他们先开口。”她说,“一旦‘内鬼’‘泄密’‘高层动荡’这些词被贴上去,再想撕下来就得花十倍力气。”
厉霆琛走近几步,“你打算怎么做?”
“主动说。”她转身面对他,“不是回应,是先说。告诉所有人,我们发现了问题,处理了人,改了制度,接下来要做什么。把节奏攥在自己手里。”
厉霆琛沉默两秒,点头,“我配合。”
十五分钟后,公关团队全员到齐。会议室灯光亮起,投影仪打开,桌上摆着三份文件:企业社会责任年报、信息安全升级方案、以及一份刚刚拟定的对外通稿草稿。
苏瑶坐在主位,开门见山:“接下来七十二小时,我们要做三件事。第一,发布官方声明;第二,安排媒体沟通会;第三,让员工愿意替公司说话。”
公关负责人翻开笔记本,“已经有十家媒体发来采访请求,其中三家是头部财经频道,态度还算中立。”
“选两家。”苏瑶说,“闭门简报,只讲事实,不回避问题,但重点放在应对措施上。技术细节交给It主管去讲,你们准备好问答清单。”
厉霆琛补充,“通稿里必须提一点——我们正在组建独立监察委员会,由第三方机构监督整改全过程。这个消息现在就可以放出去。”
会议结束,行动立刻展开。
中午十二点整,公司官方微博和公众号同步推送《致全体员工与合作伙伴的一封信》。苏瑶出镜录制的短视频附在文末,背景是简洁的办公室墙面,她穿着浅灰色西装外套,语气平稳。
“过去几天,我们在内部安全审查中发现个别人员存在严重违规行为。公司已依法采取措施,并启动全面系统升级。我们不回避问题,也不推卸责任。真正的安全,不只是技术防线,更是对每一位员工和合作伙伴的承诺。”
视频发布不到一小时,转发量破万。评论区开始出现不同声音。
有人问:“是不是之前绑架案那批人又来了?”
也有人回复:“别乱带节奏,人家都说了是内部审查发现问题,主动处理的。”
下午三点,两家主流财经媒体受邀进入总部大楼。简报会在小会议厅举行,由It主管详细讲解“最小权限原则”和信号屏蔽舱的技术原理。记者提问环节,一名女记者直接发问:“外界担心这次事件会影响贵司与投资方的合作进度,您怎么看?”
苏瑶接过话筒,“影响一定存在。但我们更在意的是长期信任。如果因为怕暴露问题就掩盖,那才是对合作方最大的不负责任。”
记者微微点头,记下这句话。
傍晚六点,厉霆琛接受电视专访。镜头前,他坐姿端正,回答简洁有力。
“有人背叛,不代表整个体系崩塌。”他说,“相反,正是因为体系还在运转,我们才能迅速发现问题、锁定目标、完成处置。真正的强者,是在风暴中重建秩序的人。”
这句被剪成片段,在社交平台迅速传播。
与此同时,法务部门向两家持续炒作“五宝绑架案后续影响企业管理”的自媒体发出律师函。公关团队同步发布澄清声明,强调私人生活与公司运营无关联,呼吁媒体尊重边界。
深夜九点,舆情分析报告送至指挥中心。
苏瑶翻看数据:全网相关话题阅读量超八千万,负面声量占比从最初的67%降至39%,中性及正面评价首次超过半数。多家行业媒体开始使用“安防升级”“危机响应”等关键词进行报道。
厉霆琛走进来时,她正盯着屏幕上一条热评看。
那是一名员工的实名发言:“我在厉氏工作八年,最近这一个月的变化比过去三年都大。今天第一次觉得,制度真的在保护我们。”
他站在她旁边,低声问:“下一步?”
“继续推。”她说,“明天让监察委员会筹备组开个短会,对外公布成员名单。再安排一次员工代表访谈,拍个纪实短片,真实比什么都重要。”
厉霆琛应了一声,手机震动。他低头看了一眼,是苏瑶刚刚发来的消息:**第一批正面报道已上线**。
他抬头看向窗外,城市灯火依旧明亮。
指挥中心内,公关团队仍在忙碌。有人在修改明日发布的图文内容,有人在整理记者反馈,大屏幕上滚动着实时舆情热词。
“有个记者刚联系我。”一名公关专员走过来,“说是协会那边准备发一份支持声明,说我们的整改举措值得全行业参考。”
苏瑶点头,“让他们发。如果有其他企业愿意交流经验,也可以开放部分非核心流程供参观学习。”
“你是想把坏事变成标杆?”专员问。
“不是变成标杆。”她说,“是让所有人看到,出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装没事。”
凌晨十一点二十三分,最新一篇财经评论文章上线。标题写着:《危机中的清醒者》。
文中写道:“与其嘲笑漏洞,不如关注修复能力。厉氏集团此次应对,并未陷入‘甩锅’或‘封锁’的老路,而是选择公开、透明、系统性地解决问题。这种态度,或许比技术本身更值得重视。”
文章被多家平台转载。
指挥中心只剩三人还在值守。苏瑶靠在椅背上,眼睛仍盯着屏幕。一条新消息弹出——某知名博主转发了员工访谈视频,配文:“原来大公司也能认真听一线的声音。”
她伸手点了点赞。
厉霆琛站在门口,没进来,也没走。看了片刻,转身去了隔壁办公室。
凌晨十二点十七分,最后一轮数据汇总完成。报表显示,#厉氏安防升级#话题登上热搜第七位,且排名仍在上升。多家地方电视台已联系新闻中心,希望做专题报道。
苏瑶合上电脑,站起身。她走到窗前,看见楼下仍有记者守着,摄像机架在车顶,镜头对着大门。
她拿出手机,编辑了一条新消息给公关团队:
明天上午十点,开放东门访客通道,安排两名基层员工接受街访。
问题不限,现场回答。
点击发送。
屏幕暗下去的瞬间,楼下一名记者抬起头,似乎察觉到了什么,举起相机对准了窗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