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仁基忽然心中一动,转头看向裴行俨,试探着问道:“大郎,你可是打算夜袭敌营?”
裴行俨咧嘴一笑,拱手说道:“正是,父亲大人,隋军远来疲惫,如今正是我们劫营的好机会!”
裴仁基眉头微皱,说出了自己的顾虑:“但这恐怕是杨勇的阴谋吧?”
裴行俨摇了摇头,自信地说道:“父亲大人多虑了,如今咱们有一万骑兵,来去如风。我等劫营就算遇到埋伏,敌军多是步兵,他们还没到跟前,咱们的骑兵就已经撤回城中,所以他们是绝对追不上咱们的!”
裴行方在旁附和道:“是啊,父亲大人,孩儿也觉得大哥说得有道理,如今敌军远道而来,本就疲惫,又有如此疏漏,正是我们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若是等敌军发现问题,及时填补了漏洞之处,我们再想劫营,恐怕就难了!”
裴仁基微微点头,没有说话,目光再次看向隋军大营,心中思索着劫营的可行性。
如今弘农城外,方圆数十里的百姓已尽数迁入城中,每日消耗的粮食数量巨大。
城中的粮食难以支撑太久,若是城中断了粮,恐怕会激起民变,到那时麻烦可就大了!
虽然向郑王求援是最稳妥的方法,且不说郑王会不会送来粮草,就算郑王答应,远水也解不了近火。
若是采用裴行方的夜袭之计,以一万骑兵的精锐,就算是碰到隋军的埋伏,只要及时撤退,也能迅速撤回来。
万一若是能够劫营成功,烧毁敌军粮草辎重呢?
没了粮草,杨勇自然就不战自溃,只能退兵了。
想到这里,裴仁基动了想要劫营的念头。
而身边的两个儿子也认为这是个难得的机会,要是错过的话,实在太可惜了。
见裴仁基沉默不语,裴行俨连忙继续劝说着:“父亲大人,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啊!若是等杨勇调整了营寨布置,再想劫营成功,恐怕就难了!”
裴仁基看了一眼面前的裴行方,又看了一眼裴行俨,看到了两人期待的目光,微微叹了口气:“哎,好吧,大郎,二郎,你二人率领一万骑兵前去劫营,切记,不可恋战,若发现情况不对,即刻撤兵!”
裴行方和裴行俨对视一眼,都是面露兴奋之色,拱手说道:“遵命!”
看到两人兴奋的模样,裴仁基又嘱咐道:“你二人切记要小心行事,杨勇并非易与之辈,千万不要中了他的埋伏!”
两人再次拱手:“父亲大人放心!我等会小心的。”
随即,两人转身下去准备。
殊不知,这一切正是杨勇和众人商议之后,故意露出的破绽。
弘农城守军若是看到大营的布置后,一定会起劫营的心思。
若是弘农城中的大军龟缩不出,稳守城池的话,杨勇想要攻下弘农城,恐怕要付出不小的代价。
经过今日上午的厮杀过后,他观察到裴行俨作战十分的勇猛,是不可多得的猛将。
毕竟年轻人嘛,都比较血气方刚,年轻气盛,有锐气,喜欢冒险,没有经历过社会的毒打,不知道天高地厚!
杨勇料定,只要让他们看到赢得机会,就一定会出手!
所以他们要是见到城外的敌军有了破绽,必定会按捺不住想要带兵前来劫营。
而裴仁基实行了坚壁清野之策,百姓都迁入城中,一下子多了十几、二十万张嘴。
那可不是几百几千个人那么容易搞定的,每天消耗的粮食都得翻番。
长此以往下去,恐怕城中粮草一定会告急,等到这些百姓吃不上饭,那就有好戏看了,城中必定生乱。
所以作为主帅的裴仁基,一定会让这两个年轻人试试。
能成功最好,情况不对就撤。
可以说,裴仁基的心理已经被杨勇等人研究透了。
可惜啊,再狡猾的猎物也难以逃脱猎人的掌控!
夜色悄然降临,杨勇坐在中军大帐之中,众位将领和参军都分列左右。
帐中点了十几根牛油蜡烛,将整座大帐照得犹如白昼一般。
杨勇端坐在帅位之上,神色淡然地喝着茶水,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
大帐中的气氛显得有些轻松,众人都在相互说笑着。
良久过后,杨勇轻轻放下茶杯,转头看向他们,神色淡然地问道:“房参军,咱们的人都已经布置好了吗?”
房玄龄微微一笑,拱手说道:“陛下放心,众位将军已经全部布置妥当,只要弘农城的敌军前来劫营,绝对让他们有来无回!”
杨勇微微点头,看向众人,神色淡然地说道:“嗯,很好,今夜,诸位将军都按照计划行事,不得有误!”
“遵命!”
众将齐齐拱手应命。酉时时分,远处弘农城,裴行方和裴行俨正站在城墙之上,俯瞰着城外的大营。
此时城外的隋军大营一片寂静,天色渐渐暗了下来,犹如一头蛰伏的猛兽。
裴行俨目光死死盯着隋军大营,转头对裴行方说道:“二郎,你看隋军大营,似乎并没有发现营寨布置的漏洞之处,我们今夜前去劫营,定能杀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裴行方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道兴奋之色,拱手说道:“全听大哥安排!”
裴行俨眼中闪过一道精光,看着隋军大营,又看了看裴行方,随后一挥手,低声喝道:“走!”
兄弟二人随即走下城墙,去召集一万骑兵,做着出发前最后的准备。
隋军大营西北隅的军械帐篷内,数十名工匠正借着麻油灯的微光忙碌。
杨勇掀开帐帘时,一股硫磺与桐油的气味扑面而来。为首的工匠孙大勇捧着一枚黄铜外壳的子弹躬身道:“陛下,定装弹第三批试制品已按您说的‘铜帽发火、纸包火药、铅丸一体’制成,每十发装一皮袋,装填时只需咬开封口、倒入枪管、捅实铅丸即可。”
杨勇接过子弹,只见铜制底火帽镶嵌在纸壳底部,包裹的黑火药压实后,顶端嵌着一枚拇指大小的铅弹。
这正是他穿越后参照明末燧发枪形制,结合当世工艺改良的定装弹药,省去了传统火绳枪分装火药、铅弹的繁琐步骤,士兵单人即可在十息内完成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