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尉迟恭内着轻甲,外罩便装,腰悬钢鞭,带着亲卫纵马北去。
代郡至雁门关路途险峻,一行人晓行夜宿,第三日正午终于望见那座雄关。
关上旌旗斑驳,隐约可见 “寻” 字旗号。尉迟恭在关下勒马,扬声喊道:“关上兵卒听着!俺乃马邑尉迟恭,特来拜访寻相将军!”
城楼上的守兵一阵骚动,片刻后,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垛口旁——寻相身披铁甲,面容比当年在马邑时更显沧桑,眼神却依旧带着几分憨厚。
城下黑铁塔般的汉子,正是三年前马邑铁匠铺的小铁匠,如今的隋军大将尉迟恭。
他看见寻相的身影后,粗犷的嗓门发出的声音,震得城砖发颤:“寻相!你这赖皮还躲在关里?当年赊的斩马刀钱该还了!”
他探头看清是尉迟恭后,先是一愣,随即哈哈大笑:“黑炭头!真是你这夯货!怎么跑到隋军那边去了?”
关下的尉迟恭勒住青骓马,不过二十岁的年纪,手掌却磨着厚厚的老茧 —— 那是终日锻锤留下的痕迹。
他将钢鞭往鞍桥上一磕,铁环碰撞声如爆豆:“当年你在俺铁匠铺拍着胸脯说‘等老子发达了十倍还’,如今穿了身甲胄就想赖账?”
“欠债?” 寻相攥着腰间环首刀——正是当年尉迟恭亲手打的兵器,“哈哈哈,老子用这刀跟刘武周砍过三个隋将脑袋,算抵了刀钱!如今让俺降隋,岂不是要砸了俺的招牌?”
“招牌?” 尉迟恭猛地将钢鞭砸进地面,鞭梢震得溅起的土块崩到关墙根,“你那招牌能比刘武周的黑心还硬?他勾结清虏突厥人,让那些披毛戴角的玩意在代郡烧杀抢掠!俺亲眼见突厥兵把孩童串在马枪上,他刘武周可曾做过什么?”
他催马向前,年轻的脸庞涨得通红,声如洪钟:“寻相,你可知是谁在河东开仓放粮时,亲自用木斗给灾民量米?到了代郡之后,是谁下令士兵踏坏百姓一垄麦苗就砍断脚趾?你还记得马邑那年雪灾吗?刘武周把粮仓锁得铁桶似的,是谁不忍家乡百姓受饿,半夜用牛车运粟米往马邑;那都是咱们河东赵信元帅!”
寻相的喉结滚动,指尖无意识摩挲着刀柄。
正思忖间,身后突然响起皮靴声,锦衣文士郭子威带着亲兵登上城楼,三角眼扫过尉迟恭,一眼便认出了他便是马邑城中的小铁匠。
他指尖敲着玉带:“寻将军,你在聊什么呢,城下的人马是隋军吧?大王之前可是亲自下令,胆敢通敌背叛大王者,可是要剜心祭旗的,寻将军你不会不记得了吧!”
尉迟恭闻言暴喝一声:“郭子威!好贼子!你这卖主求荣的奸贼!少在那里放屁!寻相,你若再不还账 —— 不,再不归降,俺就用这鞭砸开雁门关,把刘武周的狗头当铁砧,连本带利讨回来!”
当年郭子威在一个富商家里做下人。
当时,刘武周反了,大肆搔刮钱财。
他见此情形,心中便有了别样心思。
于是,他一不做二不休,投靠了刘武周。
在他的里应外合之下,让刘武周轻松攻破了富商家。
刘武周见他识时务,会拍马屁,又读过几年书。
于是,让他在身边当了个谋士。
郭子威吓得躲到亲兵身后,尖声道:“寻将军还不动手?难道你想要背叛大王不成?”
寻相闻言,沉默不语。
他盯着尉迟恭身后隐约的烟尘,又想起那年雪灾时的运粮车队。
这批粮食救活了无数马邑的百姓,当然也包括他的家人。
他突然转身对郭子威拱手:“监军稍安,待俺下去劈了这狂徒,顺便问问他那刀钱到底还要不要!”
说罢对着尉迟恭不着痕迹地转了下脖子,使了个眼色。
尉迟恭心领神会,这是当年寻相找他喝酒说事时,常用的动作。
于是,他佯装愤怒道:“好!好!好!今天这债俺便要连本带利讨回来!”
寻相下了城楼,点起五百亲兵打开侧门。
尉迟恭先是上前和寻相斗了几回合,然后假装不敌,拔马往山谷跑。
寻相率军追出三里地,在前面一处背风的山坳勒住缰绳:“黑炭头!你差点把俺坑死!刘武周派了郭子威,还有执法队盯着俺,刚才要不是俺装模作样说‘先砍了你抵债’,俺早被他们当场给剁了!”
尉迟恭翻身下马,铁塔似的身躯带起一阵风,铁掌拍在寻相肩上,掌心的老茧蹭得甲叶作响:“寻相大哥!刘武周就是个软蛋怂货,突厥人就是他亲爹一样,让他干啥他就干啥,跟着这样的人有啥前途?还是过来跟着俺们元帅吧!俺保你能做个将军!你看俺现在不也是个将军了吗?”
寻相摸着刀柄,看着眼前不过二十岁的少年铁匠,如今已是威风凛凛的将军,不由得咧嘴一笑:“当年在你铁匠铺赊刀时,就知你这夯货有出息。你说的话,俺都懂,刘武周认贼作父,其实不是个东西!这样!今夜二更,我在关墙上升三盏红灯当做信号,打开关门,到时你便带着人马悄悄进关,咱们一起动手宰了郭子威,如何?”
尉迟恭闻言大喜道:“好!咱们一言为定!”
两人领着人马,又跑到关前装模作样地斗了一阵子,一副谁也奈何不了谁的样子。
双方互放了几句狠话,便罢战各自回营。
月上中天时,雁门关内更鼓敲过二更。
关墙上空,已然悄然飘起了三盏红灯笼。
寻相披挂整齐,故意踢了踢蹲在墙角、已经睡着的巡夜士兵,骂骂咧咧道:“醒醒!都给老子起来!郭监军有令,今夜加强戒备!”
“是、是,寻将军!”士兵揉了揉惺忪睡眼,瞧见空中的三盏灯笼,疑惑道:“哪里来的灯……唔……”
话还没说完,嘴便已经被人从身后捂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