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春雨下得缠绵,周虎站在扬州分店的后院,看着刚运来的春笋,眉头紧紧皱着 —— 这些春笋比约定的时间晚了三天,而且不少笋的表皮都有点发黄,显然是在路上捂坏了,根本没法用。
“周大哥,这可怎么办啊?明天就要试营业了,春笋不够,好多药膳都做不了!” 阿明急得直跺脚,手里拿着食材清单,上面列着 “春笋虾饺”“春笋烧肉”“荠菜春笋羹”,都是试营业要推出的招牌菜,“要不要跟软桃姑娘说一声?”
周虎拿出信纸,却又放下了 —— 他不想让软桃担心,而且从京城调运春笋,一来一回至少要五天,根本赶不上试营业。他深吸口气,说:“先别慌,我记得王爷之前说过,京郊有个药膳园,种了不少江南食材,咱们先联系王爷,看看能不能从京郊调运春笋。”
他赶紧写了封信,说明情况,让阿明快马送往京城,心里却还是没底 —— 不知道京郊的春笋够不够,也不知道能不能及时送到。
京城的萧璟渊收到信时,正在王府处理朝政,看到信里说扬州春笋延迟,还坏了不少,立刻放下手里的奏折,让人去叫秦风。
“秦风,立刻去京郊药膳园,让他们把刚采摘的春笋都装上马车,快马送往扬州,” 萧璟渊语气急促,却依旧沉稳,“再联系扬州的农户,看看有没有新鲜的荠菜、生姜,让他们优先供应分店,费用王府出。”
秦风领命,立刻去办。萧璟渊又给周虎写了封信,说 “京郊春笋已出发,预计两天到扬州,扬州农户也会供应其他食材,不用慌”,还特意加了句 “有问题随时传信,别硬扛”,让信使快马送去。
京郊药膳园的管事接到命令,不敢耽误,立刻组织农户采摘春笋 —— 这些春笋是上个月刚种下的,比江南的春笋晚熟几天,刚好现在可以采摘,而且口感鲜嫩,不比江南的差。农户们提着竹篮,在田里忙碌,不到半天就采摘了两百多斤春笋,装了满满两辆马车,由王府的侍卫护送,快马赶往扬州。
与此同时,扬州的农户也收到了消息,张老伯是种荠菜的,家里刚好有刚采摘的荠菜,他赶紧装了五十斤,送到分店,说:“周小哥,这荠菜新鲜,你看看能用不?王爷说了,要多少有多少,咱们扬州人也支持江南药膳馆。”
周虎接过荠菜,看着新鲜的叶子,心里满是感动:“谢谢您,张老伯,太感谢了!”
接下来的两天,周虎一边整理送来的荠菜、生姜,一边等京郊的春笋。阿明每天都去城门口等,第三天早上,终于看到两辆马车驶来,侍卫跳下车,说:“周掌柜,京郊的春笋到了!”
周虎赶紧跑过去,掀开马车上的布,看到里面的春笋新鲜翠绿,尖部发紫,比江南延迟送来的春笋还好,他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侍卫递给他萧璟渊的信,周虎拆开一看,上面写着 “春笋若不够,再传信,京郊还有储备”,他眼眶有点红,心里满是感激 —— 王爷总是在他最需要的时候,及时帮忙,不让他为难。
当天下午,周虎就用京郊的春笋试做了 “春笋烧肉”—— 春笋焯水后切块,和五花肉一起炖,加少许酱油和糖,炖得软烂入味。阿明尝了一口,赞道:“周大哥,这春笋比江南的还嫩!客人肯定喜欢!”
周虎点点头,又做了 “荠菜春笋羹”,荠菜切碎,春笋切丁,和豆腐一起煮,加虾皮提鲜,鲜香味漫开,比之前用江南春笋做的还好吃。他赶紧通知之前邀请的试吃街坊,说明天试营业,保证有新鲜的药膳。
试营业当天,分店来了不少客人,有江南同乡,也有扬州本地人。大家尝了用京郊春笋做的药膳,都赞不绝口,一位江南同乡说:“这春笋和江南的一样嫩,吃着就想家!” 扬州本地人也说:“这药膳鲜,合咱们的口味,以后会常来。”
周虎站在柜台后,看着满座的客人,心里满是成就感。他给苏软桃写了封信,说:“姑娘,王爷帮咱们从京郊调来了春笋,试营业很顺利,客人都喜欢。谢谢您和王爷的帮忙,我会好好打理分店,不辜负你们的信任。”
信寄出去后,周虎坐在铺面前的台阶上,看着扬州的街景,阳光暖洋洋的。他知道,这次供应链危机能顺利化解,多亏了王爷的及时帮忙,也多亏了扬州农户的支持 —— 这让他更加坚定,要把扬州分店开好,不仅要传递江南的味道,还要传递这份互相帮助的温情,让桃记在扬州,也像在京城一样,成为大家心里温暖的 “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