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上午,苏软桃正在院里晒春笋干,突然听到院门口传来熟悉的吆喝声:“卖鱼咯!新鲜的鲫鱼!”
她抬头一看,是渔户王大叔,他推着辆小车,车上放着个木桶,里面装满了活蹦乱跳的鲫鱼。王大叔是小镇上的老渔户,以前常给母亲的小馆送鱼,软桃小时候,他还常逗她玩,给她抓小螃蟹。
“王大叔!” 苏软桃笑着迎上去。
王大叔愣了一下,仔细看了看她,惊喜地说:“软桃?你回来了!我还以为看错了!” 他放下小车,走进院里,看到萧璟渊,又笑着问:“这位是你对象吧?长得真精神。”
“大叔您好,我是萧璟渊。” 萧璟渊笑着打招呼,帮王大叔提了桶水,让他洗洗手。
王大叔坐在竹椅上,喝着软桃递的茶,笑着说:“我刚才路过,闻到你家有香味,就过来看看,没想到真是你回来了。你娘当年做的春笋虾饺,我现在还记得,鲜得很!”
“大叔,我今天做了荠菜豆腐羹,您尝尝。” 苏软桃走进厨房,盛了一碗羹,端给王大叔。
王大叔接过羹,喝了一口,眼睛一下子亮了:“好吃!比你娘当年做的还鲜!软桃,你这手艺,传到京城肯定受欢迎!” 他放下碗,又说:“我回去跟镇上的人说说,让他们都来尝尝你的手艺,咱们小镇出了个京城的药膳师傅,骄傲!”
苏软桃笑着说:“不用麻烦大叔,我就是回来看看阿婆,不用这么张扬。”
“不麻烦!” 王大叔摆摆手,喝完羹,推着小车就走了,临走时还说:“我下午就带镇上的人来!”
果然,下午的时候,镇上的人陆续来阿婆家,有的是想尝尝软桃的药膳,有的是来看望她,院里一下子热闹起来。软桃煮了一大锅荠菜豆腐羹,还蒸了春笋虾饺,分给大家吃。
“这虾饺真鲜,比我在城里吃的还好吃!” 一个年轻人说,他在县城打工,很少吃到这么地道的江南味道。
“这羹也不错,清热解腻,我家孩子肯定喜欢。” 一个妇人说,还想打包一碗带回家。
萧璟渊帮软桃招呼客人,给大家添茶、递点心,偶尔还跟他们聊京城的事,比如京城的朱雀街,比如桃记小馆的生意。大家听得很认真,都说 “以后去京城,一定要去软桃的小馆尝尝”。
王大叔也来了,还带了几条新鲜的鲫鱼,笑着说:“软桃,你用这个做汤,肯定更鲜!” 软桃接过鲫鱼,感谢道:“谢谢大叔,我明天做鲫鱼豆腐汤,您再来尝尝。”
夕阳西下时,客人才渐渐走光。苏软桃收拾着碗碟,萧璟渊帮她一起,笑着说:“你在镇上的名气真大,大家都很喜欢你。”
“都是街坊,以前我娘在的时候,他们也很照顾我。” 苏软桃笑着说,心里满是温暖。她知道,这份乡情,是她最珍贵的财富,不管她在京城多久,回到这里,总能感受到这份温暖。
萧璟渊握住她的手,轻声说:“以后我们常回来,让他们常吃到你的药膳,也让你常感受到这份温暖。”
苏软桃点点头,靠在他身边,看着院里的夕阳,心里满是幸福感。她知道,她的药膳不仅连接着母亲的过去,也连接着她和萧璟渊的未来,还有这份浓浓的乡情,会一直陪伴着她,走过每一个春夏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