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苏软桃早早地起了床,看着窗外的阳光,突然想去看看以前的小馆 —— 那是母亲留下的铺子,也是她长大的地方。萧璟渊看出她的心思,笑着说:“我陪你去。”
两人沿着青石板路往镇中心走,路过卖早点的铺子,软桃买了两个肉包,递给萧璟渊一个:“这是我小时候最爱吃的,你尝尝。” 肉包的皮很软,肉馅鲜得流油,萧璟渊咬了一口,笑着说:“好吃,比京城的包子还香。”
很快就到了旧馆门口,铺子的木门换成了新的,门楣上挂着 “林家小馆” 的木牌,是新主人的名字。苏软桃站在门口,心里有点忐忑,不知道新主人会不会让她进去看看。
“请问有人在吗?” 萧璟渊上前敲了敲门。
门开了,走出个四十多岁的妇人,穿着素色布衫,笑着问:“请问两位要点什么?”
“老板娘您好,” 苏软桃轻声说,“我叫苏软桃,以前这是我娘开的铺子,我想进去看看,可以吗?”
妇人愣了一下,随即笑着说:“你就是苏软桃?我听我家掌柜的说起过,你娘的药膳做得可好了!快进来,随便看。”
走进铺子,里面的布局变了些,桌椅换成了新的,却还保留着母亲当年砌的灶台 —— 灶台是砖石做的,边缘磨得发亮,灶台上还放着个熟悉的青瓷碗,是母亲以前常用的。
苏软桃走到灶台前,指尖轻轻拂过台面,像是能摸到母亲的温度。她想起小时候,母亲就是站在这里,给她煮当归羊肉汤,汤的香味飘满整个铺子,客人坐满了桌椅,母亲笑着招呼,偶尔回头对她眨眨眼。
“那时候我才十岁,娘煮汤的时候,总让我在旁边剥蒜,我剥得慢,娘也不怪我,还说‘慢工出细活’。” 苏软桃轻声说,声音带着点哽咽,“后来娘走了,我一个人守着铺子,冬天的时候,客人少,我就坐在灶台边,煮一碗汤给自己喝,想着娘要是在,肯定会陪我一起喝。”
萧璟渊走到她身边,轻轻握住她的手,掌心的温度让她安心:“你娘肯定很骄傲,你把她的手艺传到了京城,让更多人吃到她的药膳,看到你现在这么好,她在天上也会开心的。”
妇人端来两杯茶,放在桌上:“我家掌柜的以前常来你娘的铺子,说你娘人好,药膳也好,我们接手后,特意留着这个灶台,想着是个念想。”
苏软桃接过茶,笑着说:“谢谢你们,这个灶台对我来说,也是最重要的念想。”
萧璟渊拿出随身携带的相机(他特意带来记录江南的),笑着说:“软桃,我们在灶台前合张影吧,以后想了,就拿出来看看。”
苏软桃点点头,站在灶台边,萧璟渊站在她身边,两人对着镜头微笑,相机 “咔嗒” 一声,定格了这个满是回忆的瞬间。
离开铺子时,妇人送给软桃一小包春笋干:“这是我们自己晒的,你带回去,做汤很鲜。” 苏软桃接过,连声道谢。
走在回阿婆家的路上,萧璟渊牵着软桃的手,轻声说:“以后我们每年都来看看这个灶台,看看阿婆,让这里的回忆,一直陪着我们。”
苏软桃点点头,靠在他肩上,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暖融融的。她知道,母亲的手艺和心意,不仅藏在这个旧灶台里,更藏在她做的每一碗药膳里,藏在她和萧璟渊的未来里,永远不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