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契拿到的那一刻,不周山就属于姜绵的了,丈量是让旁人知道山是有主的。
若是姜绵不介意,迟几日去丈量,也是不要紧的。
姜绵自然是不介意,现在日子还不好过,总不能买了山,就断了村里人口粮。
她买山,不过是想独占地瓜而已。
从衙门出来,姜川云并未着急回家。
鹿鸣书院在县城,这些日子,两个侄儿刻苦用功,连休沐都用在读书上,委实令人心疼。
带大哥来,也是想让他顺路去看看。
老村长一听说要去书院,二话不说,跟着姜川柏一道去了。
一个看儿子,一个看孙子。
姜川云就不跟着去打扰父子团聚,他抱着闺女去逛逛县城去。
估摸着时间,三人在衙门口会面。
姜川柏和老村长眼眶红红,精神极好。
姜绵被姜川云牵着,实在是两人稍不留神买得有点多,姜川云背着的背篓满满当当。
若非没有人帮忙,他必然是还要买的。
姜川柏见怪不怪。
老村长则是多瞅了一眼,觉得还行,不算多。
可当他掀开车帘要爬上车时,满头黑线。
合着车里装不下了,才背在身上的啊!
最终,老村长跟姜绵硬塞进马车,姜川云姜川柏两兄弟赶车。
一行人找了个馄饨摊,简单吃了点午饭,继续朝家赶去。
四方村。
先将老村长送回家,再回姜家。
姜川云把姜绵从马车上抱下来,喊着二哥一道将车上的东西搬进堂屋内。
等一切弄好后,再把一家人都喊进屋。
房门关严,姜川云扭头掏出怀中存放的印契,小心交给姜老太太。
姜老太太十分宝贝的将印契接过,瞧着上面写有姜绵两字后,更是笑得褶子都出来了。
“好好好!得放起来,日后这就是姜绵的嫁妆了!”
姜老太太说着,便让姜老爷子拿出一个黑匣子,里面空空的,唯一放入的就是这张印契。
用老太太的话说,匣子用来装姜绵嫁妆的,她势必要填满!
其他人则是瞅了一眼,老太太不让碰。
“你们先坐下!”姜老太太轻咳一声,喊三个儿子家的都坐下,“这事我也不瞒着你们,买山头的钱,是从公中出的!我知你们会有意见,但若没有绵绵,这钱我们不会有一分!”
别说是按照现在的物价,即便是灾年前的物价,也拿不回来。
“娘!你这说的什么话!这钱怎么来的,我们怎会不知?即便都给绵绵,那也是绵绵应当的!我们怎么会有半点不悦?”柳氏率先开口表示。
别说是有这钱,就算是没有,他们也会想法子赚出这笔钱。
自从有了姜绵,她们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即便是没逃荒前,也比不上这好日子。
人得知足!
林氏跟着点头,“娘,大嫂说得就是我想说的!我嘴笨,不会说,绵绵也是我看着长大的,给再多都是应当的!”
叶氏不用说。
姜老太太满意点头,对于两个儿媳妇品行也是知道。
她之所以当着大家的面说出来,也是想让大家心无芥蒂。
她是偏爱小姑娘多,但也从未苛责过家中其他小辈。
更别说,这钱是小姑娘带来的!
等日后家里赚了钱,她自然也要给另外两个孙女打算!
乡下家的姑娘,一般鲜少有陪嫁,顶多是几床被子,再来点压腰钱。
自从升起给姜绵备陪嫁的念头后,家中女孩都得有,一碗水得端平…呃,稍微往小姑娘那边倾斜点。
“山头买下了,挖地瓜自然不能松懈,镇上的铺子也得去收拾,看看哪天开张。明天老三家的跟我去镇上,午饭过后,让老三去带你俩,一起来铺子里。”
老太太简单吩咐这几日要忙的,早日将铺子收拾出来,早点赚钱。
柳氏林氏疑惑为何老太太让她们过午再去,但到底没有多问,总归明日便知。
事情说完,老太太挥挥手,让众人各自忙碌去,顺带叮嘱买山的事暂时不要说。
等官府的人来丈量,自然就晓得了。
姜家人守口如瓶。
家里小崽子们要回私塾,姜川柏车也没卸,喂了点马草,要带着几个崽子去镇上。
叶氏几人忘记给孩子们准备零嘴了,等人要走的时候才想起。
姜绵想起后世吃过的地瓜干和地瓜片,馋得慌。
一个糯叽叽,一个脆脆的。
干脆做点好吃的,过几天给哥哥们送去。
小姑娘哒哒跑到马车旁,安抚哥哥们,并再三保证会带着他们没吃过的零嘴去看他们,这才愿意跟着大伯去镇上。
等人一走,姜绵拽着叶氏去了厨房。
厨房内放了半袋地瓜,她将想法说给叶氏听,后者二话不说,撸起袖子开始干。
至于晚饭,她不担心,交给两个妯娌就行。
地瓜干需要反复蒸和晒,比较费时间。
姜绵没耐心等好几日,索性找到爹爹,两人蹲在墙角探讨一番,最终决定制作一个小的烘焙工具。
烘焙工具很好做,一个小火炉,外加一个竹笼,为了让竹笼不碰到小火炉,特意将竹笼做大一些。
竹笼翻过来,底朝天,里面放入小火炉,再加一个竹子编的盖,正好扣在竹笼底。
工具解决了,先做地瓜干。
地瓜洗净,去皮,切片,再切成大小一致的条状。
切好后的地瓜条,放入蒸笼中,蒸到熟透后,再转战烘焙。
烘焙需要有人时不时看着,隔三差五得给地瓜条翻面,受热均匀。
这个任务,自然是交给了姜绵。
姜绵搬来自己心爱的小板凳,放在竹笼旁,一屁股坐在小板凳上。
从正面看,只看到竹笼,丝毫不见小身影,只有从侧面看,才能瞧见姜绵。
叶氏在厨房忙碌,时不时抬头看一眼,瞧着小姑娘乖巧听话后,放心继续忙碌了。
她还要再蒸一些地瓜,按照姜绵所说,再蒸的需要自然晾晒。
自然晾晒比较费功夫,索性她多做一些,省的到时候吃起来不够。
最后,蒸好的地瓜条,足足晾晒了七八个大团箕。
一蒸,需要晾晒三天。
忙好这一切,姜绵看守烘焙的地瓜条也好了。
然后进行第二蒸。
反反复复,需要三蒸三晒,由于姜绵着急吃,三晒改成了烘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