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安宁走到村长家门口轻轻敲了敲门框:“沈大叔,您在家吗?”
屋里的算盘声戛然而止,紧接着传来村长带着疑惑的声音:“是宁丫头吧?快进来。”
沈安宁和萧瑾辞走进屋时,正看见村长放下手里的账本,他老伴端着两碗清水从里屋出来,见是他们,忙笑着招呼:“原来是宁丫头和萧少爷,快坐快坐。”
沈安宁接过茶碗放在桌上,开门见山从怀里掏出银票:“叔,这是萧少爷捐给学堂的五十两,您收好,正好趁着秋收结束把学堂的屋顶补一补,窗户也换几扇新的。”
沈村长看着那张轻飘飘却重千斤的银票,手指在上面顿了顿才接过来,又仔细对着油灯照了照水印,才小心翼翼塞进怀里的布兜:
“可真是……让萧少爷破费了。我明天就找几个手艺好的瓦匠,保证把学堂修得结结实实。萧少爷和县令大人一样都是大好人呐!”
萧瑾辞坐在一旁静静听着,见村长夸他,便忍不住得意了起来:“嗐,多大点事,小爷举手之劳罢了,不用谢。”
村长却摇头:“是萧少爷心善!我记下了。说起来前阵二柱家的小子总扒着学堂窗户看,就是家里拿不出束修,是否可用修缮剩下的钱两余出点来,供这孩子学一学?”
沈安宁想起那孩子总蹲在学堂后墙根捡陶子墨写废的纸,忍不住笑了:“那正好,等学堂修好了,让他也来念书。”
正说着,村长家的小孙子抱着本破旧的蒙学课本跑进来,看见沈安宁就仰着小脸喊:“安宁姐姐,你上次教我的字,我都认全啦!”
沈安宁摸了摸他的头:“这么厉害?那等学堂修好了,让你陶老师教你写好不好?”
孩子眼睛一亮,又瞥见旁边的萧瑾辞,好奇地打量着他身上的锦缎长衫,被村长老伴笑着拉走:“别打扰大人说话,去里屋练字去。”
从村长家出来时,月光已经爬上树梢。
沈安宁踩着满地碎银似的月光往前走,萧瑾辞就默默的跟在她身后。
回到家中时,沈安宝正举着根狗尾巴草在院子里转圈,刚断奶的灵灵小白狐被他逗得蹦蹦跳跳。
齐老太太坐在院子纳鞋底,见他们回来便喊:“宁丫头,我给萧少爷收拾好铺盖了,被褥今天都新晒过了。”
萧瑾辞道了声谢,便径直走进屋里去了。
沈安宁则是在琢磨着新生意的事情,如今秋收结束,大家对于秋种也都是选择一些成熟快易养活的作物简单种植,大家都怕冬天将作物冻死。
玉米的事情还没有信儿,沈安宁也不急着种其他作物,所以现在正好琢磨一下奶茶的事情。
寒冷的天气里喝上一杯热乎乎甜滋滋的奶茶,想想就很美好。
首先是品类,红豆奶茶、板栗奶茶、果粒奶、糯米奶茶、黑糖奶茶,这些都是比较好做的。
还有茶的品种,红茶和绿茶必须有,先做这两种。
奶茶和蛋糕甜点搭配,想来古人也一样受用的。
沈安宁正在院里踱着步盘算,齐老太太纳鞋底的线轴转了两圈,忽然抬头问:“宁丫头又在想啥挣钱的营生?看你这眼神,准是有新主意了。”
“外婆猜得真准。”沈安宁蹲到她身边,指尖无意识捻了片落在院子小木桌上的树叶。
“我想做些热茶卖,就用家里的牛乳和茶叶调,再搁点红豆、板栗,天冷的时候喝着暖乎。”
齐老太太穿针的手顿了顿:“牛乳和茶叶?这两样混着喝,能成?”
沈安宁笑了笑,“明天我先试试熬茶底,您当第一个尝鲜的。”
说到吃的,沈安宝举着狗尾巴草跑过来,小白狐灵灵顺着他的裤腿爬到肩头,小鼻子嗅了嗅沈安宁的袖口:“姐姐,我也要喝!要放好多好多糖!”
“甜过头会腻,姐姐给你放刚好的量。”沈安宁捏了捏他的脸蛋,余光瞥见萧瑾辞在堂屋地铺上的影子动了下,想来是屋里太静,听见了院里的话。
第二天一早,沈安宁就支起小泥炉。先把红茶用温水洗了,倒进陶罐里小火烘着。
等茶香飘出来,再兑上刚挤的鲜奶,边煮边用长柄勺搅,奶沫子在罐口浮起又落下。
她正准备加红糖,身后忽然传来萧瑾辞的声音:“放黑糖更好,红糖太抢味。”他一向对吃的很有研究。
沈安宁回头,见他穿着件月白棉袍站在廊下,手里还把玩着个玉石吊坠:“怎么醒这么早?”
“院里太香,睡不着。”他走到炉边,看着陶罐里渐渐变成琥珀色的液体,“这就是你说的奶茶?”
“试做款,还没放料呢。”沈安宁舀了勺尝了尝,茶香混着奶香确实顺,就是少点层次,“等下煮点红豆加进去,应该更绵。”
正煮着红豆,沈安宝跑来了,手里攥着张歪歪扭扭写着“宁”字的纸:“姐姐!你看我写的字!陶老师说我有进步!”
“写得真好。”沈安宁刚夸完,灵灵从里屋窜出来,对着孩子手里的纸“嗷”了一声,吓得他赶紧把纸往怀里藏。
沈安宁忙把小白狐抱起来,放到一旁乘着一点牛乳渣的盘子前:“别吓着弟弟,这是姐姐给你留的奶渣,去一边吃。”
小狐狸长大了不少,现在少喝点牛乳已无大碍。
等奶茶煮好,沈安宁分了几碗,齐老太太抿了口,眼睛亮了:“这味儿绵得很,比单喝牛乳润,比单喝茶暖。”沈安宝抱着碗呼噜噜喝,连说比糖水好喝。
萧瑾辞端着碗没急着喝,看着沈安宁往另一罐里加碾碎的板栗:“你打算在哪卖?”
“去镇上,可以让之前订蛋糕的商家试卖。”沈安宁早想好了,之前早就说要去给他们送新品了,结果后面事情忙起来直接忘到脑后了。
他挑了挑眉:“需要我帮忙吗?比如跟糕点铺老板打个招呼?”
“不用,我自己去说就行。”沈安宁把煮好的板栗奶茶装进水壶,“先试试水,好卖的话再琢磨多做几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