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次福利院的决绝转身,像一把无形的利刃,彻底斩断了顾以晴和李远明之间的交集。
随之而来的,是漫长而压抑的高三。
进入高三后,学习的压力如同乌云压顶,笼罩在每个人的心头。
但对顾以晴而言,比繁重课业更让她窒息的,是李远明的彻底从学校消失。
他的座位——曾经因为自己的“骚扰”而染上些微人气。
最后又因她的愚蠢而重新变得冰冷的角落。
一开始,大家只是猜测。
“喂,李远明呢?好几天没见他了。”
“有人说他好像休学了,压力太大了吧?”
“不可能吧,他成绩那么好……我听说是家里有事。”
“我妈昨天去教务处好像听老师提了一嘴,也有人说他可能转去了外地的学校。”
各种版本的流言蜚语在班级里悄悄流传,每一句都像针一样扎在顾以晴的心上。
休学?
转学?
顾以晴完全不知道。
她和他之间,已经连最基本的联系都断了。
她甚至不敢去向老师打听,怕听到那个最坏的消息,
更怕老师用探究的眼神看她。
仿佛在问:你不是跟他关系好吗?怎么会不知道?
直到第一次月考。
就在大家几乎要接受李远明已经离开这个事实的时候。
有人眼尖地看到他出现在了考场名单上,并且在考试当天,出现在学校里。
他依旧是那副沉默的样子,穿着简单的衣服,低着头。
像一阵风一样来了,考完试又像一阵风一样消失。
不多停留一秒,不与任何人交流。
这个发现,对顾以晴来说,不啻于在绝望的沙漠里看到了一线摇摇欲坠的海市蜃楼。
他还在!
他没有彻底离开!
这个认知让顾以晴几乎要落下泪来。
但随之而来的,是更深的无力感。
李远明成绩太好了,稳坐年级前5的宝座,
总是在竞争最激烈、学霸云集的第一考场。
而自己呢?
成绩中等偏上,偶尔能冲进班级前十,但在整个年级里,离第一考场那道门槛还差得远。
自己连看他一眼,哪怕只是一个遥远的背影的机会,都被成绩这道天堑无情地阻隔了。
那一刻,一种前所未有的决心在顾以晴心中生根发芽。
去第一考场!
不是为了证明什么,也不是为了那虚无缥缈的名次,
只是……想再见他一面!
哪怕只是在同一个空间里呼吸也好。
哪怕只是想确认他是不是又瘦了,头发是不是又长了?
顾以晴拼命地学习。
像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一样。
收起了所有的玩心,告别了曾经热衷的逛街、八卦和玩闹。
课桌上堆满了厚厚的复习资料,笔记做得密密麻麻。
困了就用冷水洗脸,饿了就啃干面包。
顾以晴的朋友们都惊叹于她的转变,以为她是终于醒悟要为前途拼搏了。
只有顾以晴自己知道,支撑她熬过无数个疲惫夜晚的,不仅仅是对未来的期许,更是那个卑微又执着的念头——
去第一考场,见李远明。
顾以晴甚至会在夜深人静、被习题折磨得头昏脑胀的时候,忍不住幻想那个场景:
当自己在第一考场找到自己的座位,抬头看到同样坐在那里的李远明时,
他会不会有一瞬间的惊讶?
会不会像以前那样,微微蹙起眉,用那双漆黑的眼睛看向她,眼神里带着一丝困惑。
或许,一丝她不敢奢求的波澜?
这个念头,像一颗微弱的星火,支撑着顾以晴踽踽独行。
每一次月考,都成了顾以晴的审判日。
她紧张地等待成绩公布,在排名表上从下往上,一个名字一个名字地寻找自己。
进步一点,她会欣喜若狂;
退步了,则会陷入深深的自责和恐慌。
最后,在距离高考越来越近的一次模拟考中,顾以晴的名字终于冲进了年级前50!
她看着成绩单上那个数字,激动得手指都在颤抖。
虽然还不是第一考场,但已经是第二考场了!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自己离他更近了!
考试那天,顾以晴怀着无比复杂的心情走进第二考场。
她知道,第二考场就在第一考场的隔壁。
一墙之隔,仿佛触手可及。
顾以晴甚至能想象出隔壁房间里,他安静坐在某个位置上,低头答题的样子。
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顾以晴几乎是第一个冲出考场。
顾以晴站在走廊上,目光紧紧盯着隔壁第一考场的门。
心跳得飞快,手心全是汗。
顾以晴想象着他会什么时候出来,想象着或许能在他走出门口的一瞬间,和他对上视线。
然而,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第一考场的学生陆陆续续走了出来,说笑着,讨论着题目。
顾以晴伸长了脖子,在人群中焦急地搜寻那个熟悉的身影。
直到走廊上的人渐渐稀疏,直到监考老师抱着试卷离开,也没有看到李远明。
“同学,你找人吗?”
一个刚从第一考场出来的女生好奇地问她。
“啊……那个,李远明……他出来了吗?”顾以晴小心翼翼地问。
“李远明?哦,你说那个学神啊,”女生恍然大悟,
“他早就交卷走了!每次都这样,提前至少半小时交卷,神速!”
但还是错过了。
李远明又提前交卷了。
顾以晴愣在原地,感觉浑身的力气都被抽空了。
原来,即使她拼尽全力,即使只隔着一堵墙。
自己和他之间,依然隔着无法跨越的差距。
他走得那么快,那么决绝,不给自己留下一丝一毫追赶的可能。
铺天盖地的失落感瞬间将她淹没。
那之后,顾以晴每次经过高三一班的教室门口,都会下意识地加快脚步,仿佛那扇门后面有什么洪水猛兽。
却又忍不住在飞快掠过的那一刹那,用眼角的余光偷瞄那个永远空着的座位。
位上空空如也。
有时落着一层薄薄的灰尘。
有时被其他同学临时堆放的书本占据。
每一次瞥见,都像是在提醒她那个无法弥补的错误,提醒她那个已经远去、不再回头的人。
后面的高三时光里,李远明来学校的次数很少,几乎只在大型考试时露面,来去匆匆。
顾以晴再也没有在校园里碰不到他。
她开始绝望地想:他是不是真的在刻意躲自己?
是不是连看到她都觉得厌恶?
这个念头让她很难受,心像被泡在苦涩的黄莲水里,每一次呼吸都带着痛楚。
她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当初拼命学习想要靠近他的行为,是不是本身就是一种打扰和纠缠?
日子在压抑和煎熬中一天天过去,终于迎来了毕业季。
再后来,在拍毕业照的那天,天气格外晴朗,阳光灿烂得有些刺眼。
操场上人声鼎沸,穿着同样校服的学生们三五成群,笑着,闹着,拥抱着,空气中弥漫着离别的伤感和对未来的憧憬。
顾以晴的心情却格外复杂。
她期待着,又害怕着。
她知道,这是高中生涯最后一次,所有人都可能在场的机会。
她想找到他,哪怕只是远远地看一眼,哪怕只是……说一句迟到了太久的“对不起”。
就在这时,人群中传来一阵小小的骚动。
“快看!是李远明!”
“他居然来了!”
顾以晴的心猛地一跳,顺着众人的目光望去。
果然,在人群的边缘,靠近操场出口的位置,李远明来了。
他还是那副清瘦的样子,穿着干净的校服,表情淡淡的,似乎周围的喧嚣都与他无关。
他并没有和其他人一样站到班级队伍里去,只是安静地站在那里,像一个局外人。
顾以晴深吸一口气,拨开人群,想要朝他的方向走去。
她的心脏在胸腔里剧烈地跳动,手心因为紧张而攥紧。
她要说什么?
直接道歉吗?
还是先问他最近好不好?无数个念头在她脑海里翻滚。
但是,人太多了,毕业照的队伍在老师的催促下开始集合、移动。
她被熟悉的朋友拉住,被卷入合影留念的洪流中。
等她好不容易摆脱人群,焦急地再次望向刚才李远明站立的位置时,那里已经空无一人。
“他人呢?”
顾以晴抓住身边一个同学问道。
“李远明吗?早走了啊,”同学回答。
“刚才就往校门口那边去了。”
自己还没找到他,和他说一声那句在心里排练了无数遍的道歉,他就已经走了。
顾以晴站在原地,看着操场上依旧热闹的人群,看着头顶湛蓝的天空和刺眼的阳光,忽然觉得无比的疲惫和空旷。
高中三年,那场荒唐的赌约,那段短暂的靠近,那句伤人的话,
以及这最后一年徒劳的追寻和等待……
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在这个喧闹的毕业日,随着那个决绝离去的背影,画上了一个无声而潦草的句点。
她终究,还是没能对他说出那句“对不起”。
他们之间,隔着的不仅仅是考场的墙壁,不仅仅是提前交卷的差距,更是那道因为年少轻狂和口是心非而产生的、再也无法轻易弥合的裂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