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要这些黄色的石料做什么?”洛锦溪看着那些成色不佳的石料,眼中满是疑惑。
陈洛神秘地笑了笑:“郡主日后便知。这种石料虽然品相差,但用处却大得很。”
洛锦溪虽不明白其中奥妙,但既然他说有用,想必确有其独到之处。
能遇到贩卖这种石料的商队,陈洛觉得自己的运气着实不错。
或许是因为有洛锦溪在身边的缘故。
虽然得到了硫磺石,但还缺硝石。
若是买不到现成的,就只能另想办法了。
其实获取硝石的途径不少,比如茅厕、久未清理的墙角等处,只是需要自行提炼。
不过这样提炼出来的硝石纯度往往不高,也存在极大的风险。
至于木炭就容易多了。
虽是盛夏时节,城中仍有商贩在售卖,只是陈洛需要的梨木炭价格偏高。
好在他现在不缺银钱,不过还是只买了一斤左右,毕竟能否成功研制出火药还是未知数,买多了也是浪费。
采购完毕,陈洛将洛锦溪送至云香阁。
正欲道别,忽听身后传来一个尖细的声音:“陈公子,可算找着您了!”
来人虽不是魏淮,却也是宫里的太监。
那太监上前行礼:“奴才给郡主请安,愿郡主福寿安康!”
“你来找陈公子…莫非是陛下的意思?”洛锦溪问道。
小太监点头哈腰:“回郡主的话,正是陛下差奴才来寻陈公子的。”
陈洛眉头一挑:“陛下要见我?”
既然是女帝召见,自然没有拒绝的余地。
他索性将刚采购的材料交给洛锦溪:“郡主,劳烦派人将这些送到相府。”
“公子放心。”洛锦溪应承下来。
陈洛这才跟着小太监登上了入宫的马车。
皇宫御花园。
玄若离正悠闲地向池中投喂鱼食,听到脚步声头也不回地说道:“不必行礼。”
刚要行礼的陈洛顺势直起身子:“不知陛下召见臣有何要事?”
“自然是要嘉奖你。”玄若离将鱼食交给身旁太监,转身道,“这次你协助大理寺在殿试前破获无头凶案,朕岂能不赏?”
“赏赐?”陈洛眉梢微动,“陛下,可否让臣自己选择赏赐?”
“哦?”玄若离饶有兴致地打量他,“金银美人权势,似乎都不是你想要的。”
陈洛笑道:“臣其实,想向陛下讨要一位工匠。”
“工匠?”玄若离眉头微蹙,“你要工匠作甚?”
“臣想研制些新物件,若成事,对大宁大有裨益。”陈洛正色道,“尤其在军事方面,可显着提升我军战力。”
“提升军力…”玄若离眼中闪过精光,“好!朕准了!倒要看看你是信口开河,还是真有这个本事!”
“谢主隆恩!”陈洛郑重行礼。
本以为领了赏赐便能告退,谁知女帝似乎并不打算就此放他离开。
玄若离话锋一转,突然问道:“近日帝京流传的那些流言,究竟是怎么回事?”
“陛下怎会对这些市井闲话感兴趣?”陈洛略显诧异。
“你以为朕想管这些?”玄若离眉头微蹙,“别忘了,你现在不仅是相府赘婿,更是朕亲封的特派御史。若你出了什么差池,岂不是在打朕的脸?”
陈洛从容答道:“陛下明鉴,那些流言自然是无稽之谈。况且…陛下心里应该比臣更清楚其中缘由。”
玄若离闻言一怔,随即展颜笑道:“果然聪明。那朕就直说了,你打算如何应对?”
“启禀陛下,时凌虽是遂阳王世子,但此次不仅蓄意诋毁臣的名声,更欲取臣性命。”陈洛目光一凛,“臣绝不会坐以待毙。他若敢来,臣必让他有来无回。”
玄若离意味深长地看着他:“你就不怕朕为了皇叔治你的罪?”
陈洛坦然摇头:“陛下需要的正是这样一个机会。或者说…陛下等待这样一个能除掉遂阳王的机会已经很久了。”
“陈洛,你可知若是换作他人在朕面前说这些话,会是什么下场?”玄若离的声音带着帝王的威严。
“死。”陈洛的回答干脆利落。
“不错。但朕知道你不同,朕信任你。”玄若离目光如炬,“这次若能解决遂阳王之事,朕必重重有赏!”
陈洛躬身行礼:“臣定不负陛下所托!”
他心知肚明,女帝不会动他这枚尚有价值的棋子。
“陛下,臣还有一事相求。”原本准备告退的他,想着既来之则安之,“家父云河县县令遭人诬告,如今被关押在永州州府大牢。”
“竟有此事?”玄若离眉头微蹙,“你父亲陈修文…朕记得相爷提过,你父亲的县令之位正是他举荐的。”
陈洛颔首:“正是。虽说是岳父大人举荐,但家父治理云河县时深得民心,当地百姓纷纷请愿,请求从轻发落。”
玄若离略作沉吟:“此事不难。朕下一道圣旨,或让镇抚司去提人便是。”
“不过,朕有个条件。”
“陛下言重了!”陈洛立即表态,“但凡臣力所能及,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玄若离摆了摆手:“朕又不是要你去死,赴汤蹈火就免了。现在要你做件事。”
“不过不在这里说,随朕来。”
陈洛跟随女帝从御花园移步至御书房。
“陛下…您想让臣做什么?”
“帮朕批阅奏折如何?”
“臣不敢!”陈洛连忙推辞,“陛下还是直说吧。”
玄若离轻笑一声,从御案上抽出一份奏折:“你先看看,可有什么好提议?”
陈洛接过奏折细看,这是由户部侍郎暂代尚书之职时呈上的奏本。
内容简明扼要,却足以让批阅的女帝头疼不已。
“税收问题?”
“正是。”玄若离点头,“这是朕近来最头疼的事。”
陈洛立即明白女帝是想试探他能否改善大宁税收政策。
他谨慎道:“陛下,臣只是个御史,此等大事恐怕……”
“朕说你可以,你就可以!”玄若离斩钉截铁地说。
见推辞不了,陈洛只得暗自叹息。
女帝这步棋下得着实精妙,改善税收政策关乎国本,若他提出的建议被采纳后确有成效,女帝既能博得明君美名,他也能加官进爵。
可若是新政推行不利,所有罪责便全落在他一人头上。
这看似双赢的局面,实则暗藏玄机。
陈洛深知,自己必须慎之又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