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师在高安地区的战斗还是比较轻松的,高安的北洋军基本都龟缩在高安城内,没有樟树那样的天险构筑防御阵地。
第五师在抵达高安城外就迅速进行了一系列部署。
第51团攻击城南,第52团攻击城东,第53团攻击城西,城北不安排部队进攻。
师属骑兵营穿插到高安城北的柳家镇一线设伏,如果北洋军从城北往洪都城方向撤退。
那么隐藏在柳家镇外密林中的国防军骑兵会让北洋军知道不要在丢失重武器的情况下,在开阔地迎战一支以逸待劳的骑兵。
第五师师长姚步清迅速下达攻击命令。
早就准备好的重炮营对着高安城的城墙进行了一轮精准的炮击,其余火炮对着城内的建筑打出了半个基数的弹药。
高安城躲藏的北洋军迎来了一锅钢铁的肉汤,还是不得不吃的那种。
炮击停止后,第五师从东西南三个方向同时发起进攻,外围阵地和城墙上零星的抵抗无法阻止三个步兵团的进攻。
刚刚露头的重机枪很快就会对八十二毫米迫击炮和三十米毫末速射炮争抢,北洋的重机枪开火不超过三分钟就会被一枚炮弹端掉。
第五师的前锋部队得以迅速突入城墙,开始真正激烈的巷战。
第三十一步兵标依托城内的废墟和国防军在每一条街道战斗,枪声迅速在城市外围的街道上响起。
可是经过第二次火力加强后的国防军的班组火力已经比北洋军强出太多,北洋只有在营一级别才设置重机枪火力。
而国防军已经在步兵班下放轻机枪火力和冲锋枪,每个步兵班由一个以机枪为核心的机枪小组,以冲锋枪为核心的突击小组,和两个爆破支援小组组成。
爆破支援组虽然全员配备步枪,但是每名士兵随身携带六枚手榴弹。
强大的班组火力反而让国防军更适应城市近战,分散后的北洋军只能依靠手中的步枪和在一些关键制高点设置的重机枪火力点苦苦支撑防线。
而随着迫击炮和三十七毫米速射炮被带入城内,北洋军的固定火力点也被一点点拔掉。
三个步兵团正在从三个方向向着城北挤压城内北洋军的生存空间。
51团的一个步兵班正在沿着墙壁缓缓向着前方摸去,刚刚探出头就被对面的北洋步兵来了一波步枪集火。
子弹打到墙上飞起的浮土飞进了班长王硕的嘴里,王硕直接蹲下身子,将手中的冲锋枪口对着预估的方向进行信仰射击,打了半梭子子弹。
后面的爆破组士兵直接搭人梯让一名士兵悄悄爬上房顶,在看到拐角处排成两排正在瞄准街口的北洋军后。
迅速将头探了回来,从后面的手榴弹袋中摸出三枚手榴弹,拉开保险后就对着右下方扔去。
王硕直接从端着冲锋枪,借着手榴弹的烟雾的掩护,对着北洋军射击的方向打空了整个弹夹。
机枪手也紧随其后,两挺轻火力组成的火力网让对面一个棚的北洋军毫无还手之力,就全被突突了。
以班排为单位的战斗在高安城内四处上演,北洋军第三十一标的生存空间被压缩到了城北。
眼看着高安守不住了,第三十一标剩余的六百多名士兵在一名管带的带领下打开北门,向着洪都方向撤去。
有一些机灵的不想和大部队一起撤,认为目标太大,就慢慢挪到队伍末尾,然后向着侧方向跑去。
这些北洋残兵大概跑了有半个小时左右,终于来到柳家镇前的这块开阔地。
正在疲于奔命的北洋残兵丝毫没有注意到远处的树林中的异状,没有一丝鸟叫的树林显得格外静谧。
等候已久的国防军骑兵纷纷跨上战马,缓缓从树林中走出。
有眼尖的北洋士兵已经看到正在树林中缓缓走出的骑兵,正在惊恐地向着身旁的战友指引方向。
失去重火力的北洋军仅仅依靠步枪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反抗来应对国防军骑兵的冲击,北洋士兵的眼睛里充满了恐惧。
远处的柳家镇还有一段距离要走,现在就算是撒丫子跑大部队也不可能进入前方的镇子,而且国防军有没有在镇子中设置埋伏谁也不知道。
骑兵营大部分已经走出了林子,在开阔地进行了初步的整队,前锋已经开始缓缓加速了。
大地的震动就像一记记重锤敲打在这群残兵的心上,战马的嘶鸣声就像闪电摧毁了他们最后的抵抗意志。
但是国防军的骑兵还是慢了北洋军一步,带头逃跑的管带带头投降了。
北洋的残兵们将手中的步枪丢在一边,管带带头抱头蹲在一旁。
正在冲锋的国防军骑兵就像巨浪遇到礁石一样迅速分流,原本的冲锋箭头也迅速分散成两个方向。
国防军的骑兵缓缓地将整个北洋残兵包围起来,高安战斗宣告结束。
洪都城的两个屏障被第四师和第五师分别拿下,自此,第二军到洪都城前再没有有效的抵抗。
第四师和第五师在洪都城外会师,第二军指挥部也从南海市前移至洪都城外,负责协调指挥两个步兵师接下来的战斗。
洪都城内的徐树森看着手里的战斗脸色暗沉,不到四天,自己设置一个月的屏障就被国防军突破。
尤其是樟树的赣江防线,那么多的碉堡,国防军是怎么攻过来的,徐树森百思不得其解。
新式战法的使用,让这种过时的江防战法失去了往日的雄威。
现在第二军兵临城下,第八镇只有洪都城和城外的牛行车站互为犄角,这才是徐树森头疼的事情。
求援的电报已经向袁大帅和第二镇发去了,现在收到的回令只有固守,援字都不知道去哪里了。
更让徐树森没有想到的是,第六师已经光复福建,从福建出发,穿插到洪都城北的徽州府。
第八镇的退路被彻底阻断,徐树森最后的一个步兵协已经成为了瓮中之鳖。
第五镇也因为有第六师的出现,不得已停止了南下增援第八镇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