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的还真是个稀客。
杨福平笑脸相迎:“易哥,兹是有日子没见了,也不想着照顾下小店的生意,打从过完年就没见您来过吧?”
易大警长还有些不好意思,莞尔一笑。
杨福平一阵恶寒。
这才听他解释道:“嗨,这不是过年的时候,回我老丈人家,从村里买了点儿粮食,怎么着都比店里的划算嘛。
还没恭喜你呢,这是升官儿了?”
杨福平从财务室出来,用手轻轻的拍脸:“您寒蝉我不是,这叫什么升官儿,以前手底下管三人,现如今手底下剩俩人。
谁升官还底下人越来越少。
这年月,生意不好干,东家这是变相减员呐!”
易三胜感慨:“谁日子能好过呀,想当初一个月开那么十来块大洋。
总觉着哄完肚皮不剩下。
现如今一个月好几十万,反倒吃不饱。
你说说这,找谁说理去!”
这话杨福平信了就是个傻子。
虽说年前因着学生游行的事儿,还觉着易三胜颇有些侠义之气。
可那件事儿也不影响杨福平日常鄙视这家伙的吃拿卡要。
怎么说呢,各论各的吧。
说起来就是人的多面性。
易三胜闲话少叙,就掏出卷儿钱来,想要买点儿大米:“就这么些钱,看着装吧,你嫂子想喝点儿米汤,正好家里细粮没有了。”
杨福平大大方方的把钱展开,数了一遍之后冲小孙喊道:“七万六,十斤精米,高高的!”
小孙爽快的应了下来。
易三胜明白,这嗓子是喊给自己听的,至少多给了小半斤的米。
这便宜,凑合占吧。
于是从耳后摸出根儿烟,往嘴里一塞,正准备抽着等。
被杨福平给拦住了:“易哥,哎呦,您看您,日理万机的忘性老大,咱们这店里可不敢见明火。”
这么一说,易三胜讪讪的把烟又塞回了耳后。
这话倒是没错,谁也不想冒着爆炸的危险试试。
说不定试试就逝世了。
等小孙秤完之后,杨福平不动声色的把钱塞到手心里,连着米袋子一起,又塞回了易三胜手中。
这亲切且熟悉的触感,让易三声下意识熟练的把钱往兜里一塞。
这才开口:“福平,你这是?”
杨福平示意门外说话,看看门口没人靠近。这才开口道:“易大哥,有点儿事想让您受累给打听下。想问下余记玉器厂现在东家,您看方便不方便?”
易三胜讶然:“就这?他那点儿管不住裤裆的事儿,不早都烂大街了,还用你费这个劲问我?”
杨福平摇头:“您要是说他跟他小姨子的事儿,那我不问。
我是想问,您知道,他除了小姨子外面又勾连个叫青莲的寡妇,那寡妇的背景,您清楚吗?”
易三胜蹦出了一堆含娘量很高的语句,夸赞道:“这小子,心眼儿快成筛子了吧,怎么这能会呐!
小姨子腻歪了?换个口味,开始朝寡妇下手了?”
听话听音,杨福平有些失望,估计这十斤大米是白搭了。
易三胜这个老油条都不清楚,那自个儿就更弄不清楚了。
提了提手里的米袋子,易三胜莫名的有了些怒意,花市大街上怎么能允许有自己不知道的人物。
于是正色道:“福平,哥虽然今儿个不知道,可最迟三天,那寡妇喜欢用什么姿势都能给你查出来!你擎好吧!”
说完,提着袋子就走了。
杨福平看着他的背影,颇有种热血上头的样子。
扭头回了财务室,往账本上上记了一笔:“霉变精米十斤,销毁!”
拿东家的钱,办自己的事儿,很是恰当。
中午吃饭的时候,看着小孙,杨福平决定,鸡蛋不能放到同一个篮子里,于是张嘴问小孙:“你奶奶最近身体咋样?”
小孙抬头疑惑道:“能吃能睡的,挺不错啊,咋了?”
杨福平实话实说:“这不是听说老太太人脉广嘛,想托她打听个事儿!”
小孙来了兴致,他奶奶跟经常一起凑堆儿的老太太,除了知道东家长李家短,后街的媳妇小腰软,其他还真不一定知道什么正经事儿。
于是高兴的应了下来:“福平哥,你说,就是我奶奶打听不出来,那不是还有我娘的嘛!”
好家伙,一家两个人脉广的,也挺难得。
店里就仨人,两个姓杨。
所以杨福平半点儿背人的意思的都没有,把跟易三胜说的话,又跟小孙重复了一遍。
小孙有些蠢蠢欲动,满口应了下来。
他决定,要是奶奶跟他娘都打听不到的话,实在不行,就发挥下自己的人脉。
喜欢八卦这种事儿吧,其实随根儿!
不提易三胜如何打探,也不管小孙奶奶如何部署。
杨福平刚刚发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还没有结果反馈呢。
晚上杨远逊就敲开了杨福平家的门。
跟杨远信汇报道:“我今儿中午都正式上工了。
昨天跟我爹也说了这事儿。
我爹的意思,除非那娘们天天蹲后厨,不然,我俩可能都不会碰面儿。
这不等了一天,果然没再见人影。
要真是她吹耳旁风,大不了不干了就是。
现在自个儿吓自个儿,除了耽误挣钱,啥用没有!”
杨远信觉着,四叔说的对。
杨远逊又开口道:“我这边,十天放一次假,我爹的意思,让你帮帮忙,再寻一套房子!”
杨远信想着去四叔家看的,家里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没有,心道,这也是应有之义,大儿子都当爷爷了,真不好继续稀里糊涂的挤在一起。
树大分杈,儿大分家,各立门户各成家。
四叔这是想开了,省的一大家子老惦记他手里的那点儿老本。
也不知道老头怎么想的,早先买第一套房子的之前,跟俩儿子许诺,一家一院宅子。
结果房价一出,加上家里的地卖的稀巴烂贱。
立马绝口不提第二套房子的事儿。
这回不知道家里怎么商量的,算是吐口了。
杨远信想到这点儿,深深感激自家老爷子。
还是独生子女好呀,多少都是自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