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逸风拿着面包手停在半空,眼神复杂。没有幸灾乐祸,那太低级。但要说完全没想法,自欺欺人。那个索伯席位,本该是他的……如果不是那该死“黑幕”。
一种微妙感觉心底蔓延。既对恩比德处境一丝同情——F1压力不是谁都能承受,也有对自己能力笃定——换我,绝不会犯这种错误!更深处,一股被压抑渴望,像蛰伏火山,感受到地壳震动。
那不该是他的位置,被一个不如自己的人占据,然后看那个人在高压下步履蹒跚、摔得难看。那份不甘化作尖锐刺痛,伴随被压抑的愤怒,在胸腔翻涌。机会,往往诞生于别人失误,但这种机会来得太晚,代价太高昂——是他本应得到的东西。
“机会,往往诞生于别人失误。”舒马赫声音脑海响起,平静无波,“但这不意味着你可以坐等。你需要用自己表现,去‘创造’机会,而不是‘等待’别人施舍。”
“专注你自己的比赛,小子。”舒马赫声音带着不容置疑专注,“吉达,我们需要新策略。”
“嗯。”林逸风放下啃一半、干得掉渣羊角面包,随手关掉刺眼新闻页面。索伯混乱是别人麻烦,他现在有自己硬仗要打。他点开笔记本电脑F2吉达站赛道资料,密密麻麻数据和地图瞬间填满屏幕。
林逸风闭上眼。眼前一黑,随即,酒店房间嘈杂背景音如同潮水退去。一条虚拟、由光线和数据流构成赛道在他意识深处迅速构建、延展。不是简单回忆,更像一种全息投影,直接投射在他感知中。
“坐进去。”
他“坐”进虚拟驾驶舱,双手下意识握紧并不存在方向盘。吉达赛道“眼前”铺开,两侧几乎触手可及虚拟护墙。
“跑起来,比赛速度。”思维即是引擎。虚拟赛车瞬间加速,强烈G值模拟信号冲击神经。
“三号弯,刹车点延迟零点零二秒,入弯速度提升零点五公里每小时……”他脑海中闪过数据指令,双手微调方向盘角度。
高速十三号弯,带着刹车切入弯心,车尾动态活跃;紧接着二十二和二十三号盲弯组合,视线被护墙压缩到极致,几乎纯粹依靠节奏和对赛车极限本能感知驾驶。
然后是那条能让引擎哀嚎超长大直道,以及尽头那个极度考验刹车点判断、稍有不慎就会轮胎锁死一号发卡弯。
“再来一次,这次推到极限。”舒马赫声音像冷峻旁观者。
林逸风猛打方向,虚拟轮胎发出尖锐嘶鸣。
“极限边缘,很好。”
他的记忆宫殿里,吉达赛道被拆解成冰冷的数据流。每一块补丁,路肩倾角,护墙广告模糊影子,甚至不同弯角处空气流动的细微差异。计算器林逸风上线。冰冷,高效。
“还不够。”舒马赫的声音像一把精准的标尺。衡量他的表现。
“你在看赛道。不是读赛道。记住数据流,分析它们,预测它们的变化。”
虚拟场景叠加信息层。不同的行车线高亮标出。有的贴近弯心,有的牺牲入弯,追求更好出弯速度。气流模拟数据覆盖赛道,显示跟车时乱流影响区域。轮胎温度和磨损实时数据条出现在虚拟仪表盘上,随着圈数增加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