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的热风裹着麦香,漫过林默棋艺馆的青瓦,老槐树的浓荫里,蝉鸣与棋子碰撞声交织,像首热闹的夏之曲。周明轩坐在老梨木棋盘旁,看着周承宇将全球棋手的“棋梦”写在灯笼上,137盏灯笼在天井里悬挂,风吹过时,光影在地上拼出无数个圆,像未完成的棋局。
“爷爷,这些梦里的‘圆’都带着老街的影子,”少年点亮盏叙利亚灯笼,上面画着孩子在棋馆前奔跑,“巴西的灯笼绘着‘雨林棋会’,挪威的写着‘冰雪联弈’——都和太爷爷说的‘棋梦要圆,先得人心圆’对得上。”周明轩的指尖抚过盏褪色的旧灯笼,是2006年林默亲手画的,上面歪歪扭扭写着“天下棋手是一家”,那时的烛火与现在的灯光重叠,都在黑暗里晕开温暖的圈。
赵淑兰的藤篮里装着“圆梦棋”,是用各国寄来的祝福纸条折的,红“兵”裹着埃及孩子的涂鸦,黑“将”包着巴西老人的手写信,拆开都能看见“和平”“团圆”的字样。老人把棋子分给许愿的人:“林老师当年总说,‘棋梦像麦种,撒下去就会发芽’,”她看着灯笼的光落在人脸上,“你看这影子,圆滚滚的都是盼头呢。”
穿汉服的苏晚带着团队在拍摄“全球棋梦纪录片”,镜头里,各国的“圆”正在实现:叙利亚难民营的“林默棋社”开馆了,南极科考站的“星空棋局”摆成了,中国乡村的“棋韵小镇”迎来了第一批外国游客。“这就是林默先生说的‘梦在脚下’,”苏晚对着镜头笑,“七十年的种子,终于长出了满地圆。”
林思棋的“时光棋廊”里,新添了“圆圆梦工坊”。孩子们可以在这里画“我的十年棋梦”,或者用陶土捏“未来棋盘”。最显眼的是面“圆梦墙”,贴满了实现愿望的照片:有人举着与异国棋友的合影,有人展示自己开的棋馆,最小的照片里,个叙利亚男孩正用林默牌的绿檀木“兵”过河,笑得露出豁牙。“太爷爷说,‘棋梦不是空想,是一步步走出来的’,”小姑娘指着照片里的河界,“您看这‘兵’,真的过河了呢。”
午后,“全球圆梦联庆”在线上举行。各国棋手分享梦想成真的故事,说到动情处,总有人举杯敬林默。当埃及的阿米尔展示“沙漠棋校”的毕业典礼,屏幕上突然飘起成片的麦浪图案,像全球在同步鼓掌。
赵小远举着平板电脑跑来,屏幕上是“棋梦新计划”:国际组织将“棋梦工程”纳入全球和平计划,企业捐建的“跨国棋道”即将贯通欧亚,而孩子们设计的“星际棋约”,已被航天局收录进未来探索方案。“您看这个!”男孩点开段视频,位巴西老人带着孙子重走林默当年教棋的路线,说“要让太爷爷的梦,在我们的脚印里接着圆”。
周明轩把视频存在《棋乡年鉴》的最后一页,抬头时,看见夕阳把老槐树的影子投在“圆梦墙”上,像只温柔的手在轻轻抚摸那些笑脸。“他这辈子没想着做美梦,”老人合上本子,“就想让普通人的小愿望能落地——你看现在,这些小梦聚成了大梦,能照亮整个人间。”
天快亮时,第一缕阳光照在天井的灯笼上,灯笼的影子在地上转成圈,像无数个跳动的年轮。周明轩推开棋馆的门,看见石桌上的露水在棋盘中央汇成小圆,片带露的槐叶浮在上面,像艘载着梦的船,正往巷口漂去。
他知道,这是林默在说:看,棋梦真的圆圆照人间了,从老街的麦香到全球的炊烟,从2006年的旧灯笼到往后的千万年,只要还有人握着棋子往前走,这梦就永远圆着,亮着,陪着人间把每个小愿望都走成圆满,让每个落子的人都明白——最好的梦,不是遥不可及,是有人愿意陪你慢慢实现,像这老槐树,年年开花结果,把绿荫的圆,画得一年比一年大。
市集的炊烟混着麦香升起,孩子们举着“圆梦棋”跑过青石板,笑声惊起檐下的燕,像衔着梦往云里飞。周承宇在给新的灯笼题字,赵淑兰把刚烙的麦饼分给早起的人,林思棋对着“梦工坊”的陶土棋盘说“我们的梦才刚开始”。芒种的风带着暖意,却吹不散满街的期盼,那是棋梦酿出的味道,是圆满的味道,是无论世事多难,都永远让人心里亮堂的人间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