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系统的电子音在薛逸辰脑海里响起时,他正站在戴森球核心控制室的能量流显示屏前。屏幕上,蓝色的能量束像活着的河流,顺着第九层壳体的流光脉络奔腾,每一道波纹里都藏着2级文明的密码。“检测到400年后三体文明降临,自动激活赛博军工2.0模板。”系统的声音比往常多了几分温度,“模板内含全套2级文明科技,建议在200年内完成技术对标。”
薛逸辰的手指在控制台上轻点,一个银色的全息界面突然展开,界面上的图标像星群般排列——“星舰跃迁引擎”“量子隐形护盾”“反物质弹头”“生物机械改造技术”……每个图标点开,都能看到详细的技术参数和生产流程,数据流密集得像暴雨,却在系统的梳理下显得井然有序。“记住,”系统的声音突然加重,“不可覆灭三体文明。他们的母星可迁移至地球轨道后方,作为太阳系的‘了望塔’。”
他愣了愣,指尖悬在“反物质弹头”的图标上。屏幕上突然弹出三体行星的实时影像:三颗恒星的引力场正在撕裂地壳,岩浆河在裂谷里沸腾,一群三体人正将脱水的同伴装进抗辐射容器,容器上的编号已经排到了“第173批”。“他们的生存环境,比地球末世初期更恶劣。”系统的声音带着罕见的唏嘘,“四百次毁灭与重生,能延续至今,本身就是文明的奇迹。”
控制室的门被推开,老陈拿着一份环境检测报告走进来,纸张在他手里微微发颤:“boss,你看这个——太平洋的水质样本,ph值7.2,重金属含量低于0.001mg\/L,连二十年前被核污水污染的海域,现在都清澈见底了。”他的手指点在报告附带的照片上,碧蓝的海水里,成群的鱼正从mAx材料制成的净化装置旁游过,鱼鳞在阳光下闪着银光。
薛逸辰的目光从全息界面移开,落在照片里的净化装置上。那是重核聚变技术的衍生应用——将核污水导入反应舱,用虚金方块的能量激发分子重组,让放射性物质转化为无害的氧气和氢气,剩下的水分子则在强磁场中结晶,变成可直接饮用的纯净水。“小日本(以沉入海底)2024年排的核污水,”他低声说,手指划过照片里的珊瑚礁,那里已经长出了新的粉色珊瑚,“总算清干净了。”
老陈笑起来,眼角的皱纹里盛着光:“昨天潜水员传回的视频,马里亚纳海沟的海底烟囱旁,发现了百年前就该灭绝的管水母。它们的触须上还缠着一点点AA材料的碎屑,像是在给我们戴勋章呢。”他忽然压低声音,“听说了吗?北美那边还在为星际之门的2%进度发愁,咱们这儿不仅把太平洋洗干净了,连赛博军工都摸到2级文明的边了。”
薛逸辰的手指回到赛博军工模板上,点开“星舰跃迁引擎”的图纸。图纸上的引擎结构像朵金属睡莲,花瓣状的推进器标注着“曲率折叠技术”,旁边的注释写着“需戴森球37%的能量输出方可启动”。他忽然想起系统说的“200年技术对标”,这时间看似充裕,可摊开在星际尺度上,不过是弹指一挥间。
“让东域的科研团队分三组。”他对着麦克风下令,手指在界面上划出三道指令流,“一组主攻星舰引擎,二组研发量子护盾,三组负责生物机械技术。告诉他们,赛博军工2.0的核心不是武器,是‘延续’——既延续地球文明,也给三体文明留条活路。”
小李抱着一台便携式检测仪跑进来,仪器屏幕上跳动着绿色的数值:“boss,你看!刚在黄河入海口测的,水里面的溶解氧含量比末世前还高,连绝迹多年的中华鲟都回来了,鱼群里还有几条带机械鳍的——是去年放流的基因编辑个体,现在已经能自然繁殖了。”他的手指在屏幕上放大画面,中华鲟的背鳍上,一枚微型芯片正闪烁着微光,那是用赛博军工的边角料做的追踪器。
薛逸辰的目光落在芯片的型号上,那是“生物机械改造技术”的初级应用。他忽然明白,科技从来不是冷冰冰的公式,就像重核聚变既能驱动行星发动机,也能净化核污水;赛博军工既能造战舰,也能给鱼群装上机械鳍。“通知环境部,”他对着麦克风说,“把净化装置的技术参数共享给苏联和伊朗,让他们帮忙改造印度洋的污染区。”
老陈突然指着全息界面上的“生态穹顶”图标:“这个技术能在月球建生态圈吧?等三体人迁过来,或许能用得上。”屏幕上,一个透明的穹顶模型正在展开,里面的土壤是用月球尘埃和地球腐殖质混合制成,阳光透过量子玻璃照进来,小麦在田垄上抽出新芽。薛逸辰的手指在穹顶模型上轻轻一点,模型里突然多出一群三体人的虚影——他们不再脱水,而是穿着轻便的防护服,正在田垄旁观察小麦的生长。
系统的提示音适时响起:“赛博军工2.0模板已同步至‘原初’量子计算机,孤狼军团的生产线将在72小时内完成改造。另,太平洋净化工程已超额完成,预计三年内,地球海洋生态可恢复至1950年水平。”屏幕上弹出实时画面:一群孩子正趴在mAx长城的观光台上,指着碧蓝的太平洋尖叫,他们的手指向远处的海平面,那里,“问天”号的影子正划破长空,拖着一道银白色的尾迹,飞向三体星系的方向。
薛逸辰的目光再次回到赛博军工的全息界面上。200年的技术对标,400年的和平期,听起来像段漫长的旅程,可看着屏幕上奔腾的能量流、清澈的太平洋、田垄上的小麦苗,他突然觉得,这条路或许并不难走。毕竟,文明的晋级从来不是为了征服,而是为了让更多生命,能在阳光下舒展枝叶。
他的手指终于落下,轻轻按在“启动生产”的按钮上。全息界面的图标突然集体亮起,像无数颗星星同时眨眼。控制室的窗外,戴森球的蓝色光芒正穿透云层,照在太平洋的海面上,将那片碧蓝染成更璀璨的颜色——那是地球的颜色,是希望的颜色,或许,终有一天,也会成为三体文明眼中“家园”的颜色。
老陈看着屏幕上滚动的生产指令,突然哼起了二十年前的老歌:“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薛逸辰没有跟着唱,只是觉得,这歌声里的“大河”,此刻正和太平洋的波涛、戴森球的能量流、三体星系的星光,在宇宙中汇成同一种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