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早上大家得了消息,曹琴默这边也已经快要生了。
宜修带着一众姐妹到了她这小院,正好产房里出现一声婴儿啼哭。
听了这动静,宜修直接僵在那里,一贯的表情差一点维持不住。
还是剪秋知道自家主子的心思,随便问了院里的一个粗使丫头,“曹格格这里是怎么回事?怎么生产都没通知福晋,还有府里给准备的稳婆为什么没有叫来?”
那丫头也是曹琴默提前准备好的,这会儿见剪秋问,便低着头回话说:“我们格格是后半夜开始发动的,那时候格格就说,黑天半夜的就别惊动这么些人了。
还说便是王爷和福晋都来,也是在外面守着帮不上什么忙。
幸好有李嬷嬷照看,格格就想先生着。等早上天亮,再通知福晋和王爷。
到时候福晋和王爷过来,这边应该也差不多生出来了。这样一来,也免了福晋和各位主子白等一回。”
大概为了回应这话,这时候李嬷嬷就抱着个小襁褓出来。还一脸喜气的,直接给宜修道喜道:“恭喜福晋,曹格格生了个小阿哥。小阿哥哭声洪亮、手脚有劲儿,一看就健康极了。”
宜修努力的维持着表情,其他的女眷也都一脸羡慕的看着那个襁褓。
还是剪秋稍微提醒了一下,她才将笑着吩咐,“小阿哥也才刚出生,赶紧给抱进去可别受了风。
还有这曹格格也真是的,生孩子这么大的事,本福晋又哪里会嫌打扰。
还有府里给准备好的稳婆怎么都没叫来,你们也是大胆,还真就自己生了下来。
下次可不能再这么冒险了。”
这时候音袖恰好出来,便赶紧回的福晋的话,“谢福晋好意,也是王嬷嬷有接生的手艺,格格才如此决定。
格格本来还说,如果早上孩子还没生下来,再通知府医和产婆。幸好小阿哥心疼人,一切还算顺利。”
这会儿宜修就算心里再恨,表面上已经收拾好心情。再次戴上慈和大度的面具,“好了,你叫曹格格好好歇着吧,月子里得好好养着。
我也吩咐人去给爷和宫里娘娘报喜,你们这院子伺候的都赏一个月月钱。”
说完就叫众人都散了,她也扶着剪秋回了正院。
“这个小门小户的曹格格也不知道在防着谁!生孩子竟然连稳婆都不用,就那么自己生了。可恨怎么没让她一尸两命!”
知道福晋的心情不好,剪秋也不敢随便开口,生怕惹她伤心。只能等福晋自己发泄过后,再慢慢平复心情。
至于其他人那里,心里明白的就知道,曹琴默是个有手段的。毕竟能在福晋手底下安稳的生出一个小阿哥,那是多少人都办不到的事情!
等到胤禛下了朝,马上就听说曹琴默生了一个健康的小阿哥,倒是让这位冷面王爷脸上带了笑模样。
宫里的德妃也收到了消息,赏赐倒是马上送到了府里。甚至还派了身边的竹息亲自来看看小孙子。
胤禛和竹息差不多前后脚回了雍亲王府,竹息送了赏,又看了看小阿哥,才回宫复命。
新得个小儿子的胤禛自然高兴,他比宜修稍微大方一点,给这里伺候的都赏了三个月月钱。
当然也没忘了送给曹琴默和小阿哥一份丰厚的赏赐。
靠着生儿子发了笔财的曹琴默,正在痛苦的坐着月子。
毕竟现在可是6月的天气,正是炎热的时候。
而她天天躺在床上,头上还包着抹额,身上也是里三层外三层的穿着衣裳。整个屋子门窗关的死紧,真是一丝风都透不进去。
而且吃的那些饭菜,也是一粒盐都不放的。
要不是有金手指在,非得给她捂出一身痱子。
好不容易熬出了月子,痛痛快快洗一回澡。收拾干净自己,又得抱着胖儿子去参加府里的满月宴。
胤禛的子嗣一直不丰,好容易又得了个儿子,自然要请兄弟妯娌们热闹一下。
满月宴上,宫里康熙也给小阿哥赐了名,就叫弘昭。
有万岁爷赐名,对小阿哥来说自然是天大的恩赐。
赶紧抱着孩子磕头谢恩,又领了赏赐,展示了一圈孩子,才回了自己的小院子。
剩下出面交际的,自然要有王爷和福晋。而她一个小格格,是没那资格跟那些王爷福晋们过去寒暄的。
忙忙碌碌过了一天,又给身边伺候的人发了一波赏赐,这个满月也才算过完。
胤禛晚上为了给小阿哥面子,自然要来曹琴默这里。
好在这日子特殊,像年世兰他们也没哪个非得头铁的在这天上演劫宠的把戏。
因为有外挂,所以就算生了孩子,曹琴默的身体也恢复的很好。除了某些地方更加丰满,几乎就跟没生产前一样。全身上下,依然还是那么完美。
时隔十个月,再一次沾曹琴默的身子,胤禛倒是难得放纵了一回。
俩人一个晚上又折腾了四次,不过在曹琴默的痴缠下,到底只是叫了一次谁。
虽然这行为有点掩耳盗铃,毕竟屋里的动静外边那些伺候的人都听得清清楚楚。
可到底刚出月子,要是真的大喇喇的叫四次谁,肯定要被后院那群女人挤兑。
果然第二天早上请安,又听到了年世兰的阴阳怪气,还有宜修的挑拨离间。
那些没脑子的,比如费云烟之流,也跟着针对曹琴默。至于有口无心说酸话的,在其他人的对比下,压根儿就不算什么。
不过在这后院,有了孩子到底不一样。那些人在挤兑她,她也有底气全都还回去。
比如费云烟又说:“昨晚上曹格格又使了什么狐媚手段,竟勾搭王爷的折腾到很晚。”
那曹琴默就说:“昨日六阿哥满月,按规矩王爷也该去我那院子的。毕竟有六阿哥在,王爷也是稀罕小儿子,就是睡得晚了些。”
反正她就主打一个不承认,有事就往儿子身上推。弄得这帮女人也没有办法,总不能说买通了你院子里的人,趴窗户根底下听了昨晚上的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