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囊囊的说道:“本小姐不叫了,你快把本小姐放开!”
徐大龙不放心的慢慢起身,放开了慕容馨他嘴里还在说道着。
“眼下是我们生死攸关的时候,你就不要耍大小姐脾气了,睁大你的双眼看清局势,否则我们都要死在这晋周府!”
徐大龙有些后悔了,他被慕容馨勾了魂,在庆元镇那么好的日子,跟着她去京城干什么?
这真要是打起仗来,他又不会功夫,躲到鱼庄里的空间,对他来说才是最安全的。
好在走的不远,一天的路程便能回到庆元镇,要不然徐大龙非得扇自己两个嘴巴子。
慕容馨知晓眼下小厮的话不是危言耸听,她缓缓坐在桌子边的凳子上。
“你一个下人,有什么办法能解决那些衙差回到京城?”慕容馨满脸不屑的问道。
徐大龙轻哼一声,挺直了背脊在慕容馨面前站着说道:“大小姐,到现在了你还想着回京城呢?”
“那我们不回京城,万一佤籁人攻打进来怎么办?”
徐大龙满不在乎的说道:“小姐,从你拿去京城的路引时,我们便回不去了。”
“你这话什么意思,那些衙差对京城的人有偏见?”慕容馨不解。
徐大龙只能耐着性子给慕容馨分析,有人不想让这里发生的事情,让京城里的人知晓。
闻言,慕容馨瞪大了眸子,没有想到晋周府已经被有心人控制。
“那我们只能回庆元镇了吗?”慕容馨问道。
“走不出去,只能试一下能不能回去了。”
回庆元镇的路,现下徐大龙也不知能不能行得通,就怕把他们困在这晋周府里。
“你出去,本小姐要想想在做定夺。”慕容馨有些不信任徐大龙。
徐大龙是陈伯在庆元镇买回来的奴才,他不想离开家乡才出这个主意也未可知。
怕门口的侍卫看到,徐大龙从她的房里出来。慕容馨走到窗边打开窗子让徐大龙跳下去。
徐大龙勾着嘴角,他娘的老子在房间里见到你慕容馨,就不能走正门是不是?
给他等着,早晚有一天徐大龙一定要走正门,从慕容馨的房间光明正大进出不可!
翌日,庆元镇衙门里。
一大清早,朝廷的官员带着上面的旨意过来。
庆元镇府知事陆暮白,在其位不谋其政,耽误了朝廷征收粮食一事,被革去了庆元镇府知事一职。
陆暮白带着秦鸠言和萧忍杜浪,还没有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
崔长史宣读好旨意,便让人接管了衙门。
“崔大人,我们粮食已经在征收了,只是百姓家中无粮,实在是拿不出来而已!”陆暮白为自己辩解。
“为朝廷办事不利,是陆大人无能就不在这里解释了,上面只是革职没有别的惩罚,已经是看在你们家老爷子的份上了。”
崔长史转身对带来的手下说道:“去帮着陆大人收拾行李,搬去衙门。”
陆暮白有些莫名,这崔大人的动作之快,让他根本没有反应的时间。
“崔大人,本官在庆元镇上为官一年多,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还帮着庆元镇除去匪患,你们这上来就把我赶走?”
“陆暮白,这可是上面的意思,不是本官要赶走你!”
崔长史嘴上说着,眼中带着得意都快掩饰不住了。
见此,秦鸠言知晓这事已成定局,他们在争辩也是无用。
上前拉住陆暮白摇了摇头,陆暮白刚要说出口的话只能咽了回去。
“快走吧,不要这里耽误本官做事,本官可不想步陆大人的后尘。”
崔长史大手一挥,叫来五六个随行侍卫。
“既然接管了庆元镇,你们便带着衙差下去收粮吧,可别在耽误了朝廷的大事。”
“是。”侍卫们应声出去。
陆暮白带着秦鸠言、萧忍、杜浪三人,只能去自己的书房和卧房,简单的收拾了一些行李。
被崔长史派来的人监视着,不情愿的走出了庆元镇的衙门。
“秦先生,我怎么感觉这事不对呀!”
陆暮白心有不甘,一直在回想着刚才的纰漏之处。
“是呀,就算是朝廷要陆大人革职,这交接的几日功夫定是有的?”
“是呀 ,怎么可能就这样把我们给撵出来了,抄家也不可能这么快?”陆暮白脸上带着怒火又问。
“刚才,崔大人拿的朝廷旨意你们都看到了吗?”
三人均摇头。
事发突然,崔长史过来便说,朝廷要治陆暮白的罪。
且,他那手里拿的旨意,只是一封信件,在崔长史手里展开朗读后,也没有给陆暮白和秦鸠言过目。
等于,他们谁也没有看到信上的内容,便把庆元镇衙门拱手让人了。
“哎,不对不对!”
反应过来的陆暮白想要回去,看崔长史带过来的朝廷旨意。
却被秦鸠言快步的拦了下来,提醒着他说道:“陆大人稍安勿躁,你看。”
随着秦鸠言示意的方向,陆暮白看到衙门口站着二十几个身体强壮的带刀侍卫,再加上衙门里带进去的人。
秦鸠言估计,这位崔大人可能带了上百人过来。
陆暮白现在身边只有萧忍和杜浪,哪里是他们的对手。
陆暮白也想到了这点,泄了气无奈的说道:“走。”
好汉不吃眼前亏,崔长史带了那么多侍卫。
今天事情本就是压倒性的,他们没的选择,只能把衙门拱手让人。
可陆暮白在庆元镇上没有住处,秦鸠言想着家里人都进山躲难去了,便把陆暮白带去了褚家。
一路上看到,崔长史派出来的人,带着衙差挨家挨户的通知。
明天是交粮的最后期限,过后未交者衙差上门的清扫。
这意思很明显,明天百姓要是不交粮,衙差进门就不是只拿应交的部分粮食了,而是有多少拿走多少。
庆元镇上百姓叫苦连天,哀声一片。
有人瞧到陆暮白走在大街上,跪在他面前诉苦。
秦鸠言只能耐着性子和百姓解释,陆大人因征收粮食一事办事不利,已经被朝廷革去庆元镇府知事一职之事。
百姓们一个个都傻眼了,知晓家里的那点子粮食是保不住了。
一个个哭丧着,瘫软在上没有了活下去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