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如赭,缓缓涂抹上奉化雪窦山的层峦。青松翠柏染上金边,归鸟的啼鸣在山谷间拖曳出悠长的余韵。山脚下,岳林寺的钟声低沉地荡开,仿佛在召唤远行的游子。那个肩挎布袋、行脚四方的身影,终于踏着熟悉的山径归来。岁月在他圆润的体态上刻下了风霜,步履稍显沉缓,耳垂依旧丰厚,只是眼角添了更深的纹路,如同盛满笑意的沟壑。唯有那双眼,依旧清澈如剡溪源头之水,映着暮色山光,温润依旧。
“布袋和尚回来啦!” 消息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涟漪迅速扩散。雪窦山下,四里八乡的百姓蜂拥而至。他们带着经年的困顿、未解的疑惑、对无常的恐惧,如同溪流汇入深潭,聚集在契此暂居的草庵前。一张张饱经风霜的脸上,刻着对天灾的惶惑,对人祸的怨怼,对前程的迷茫。他们仰望着这位传说中能带来奇迹的和尚,如同仰望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大师!今年收成…还能好吗?俺家的田…”
“和尚老爷!您给看看,小儿的病…”
“菩萨保佑!俺家那口子被征了丁,还能回来吗?…”
七嘴八舌的询问,带着焦灼与希冀,几乎要将小小的草庵淹没。契此盘膝坐在庵前一块光滑的青石上,袒露的肚腹随着呼吸微微起伏。他脸上挂着那恒常不变的温厚笑意,目光缓缓扫过一张张忧心忡忡的脸,却并未直接回答任何问题。他抬起胖乎乎的手,指向山腰处一片在暮霭中影影绰绰的桃林。
“莫急,莫急。”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奇异的安抚力量,压下了嘈杂,“祸兮?福兮?答案嘛…” 他顿了顿,手指轻点桃林的方向,笑容里透着一丝孩童般的狡黠与洞悉天机的神秘,“待到来年桃花开时,自有分晓。”
言罢,他竟不再理会众人追问,合上双眼,如同入定。山风拂过他洗得发白的僧衣,拂过肩头那靛蓝依旧的布袋,也拂过山下百姓心头盘旋不去的疑云。众人面面相觑,只得将满腹的疑虑与期待,暂时埋入冬日的冻土,等待着那个被允诺的春天。
---
寒冬在雪窦山的松涛与冰凌中缓缓退去。当第一缕真正暖煦的春风拂过山坳,奇迹如同被封印的咒语,骤然苏醒。
雪窦山的桃林,仿佛在一夜之间被注入了不可思议的生机!千树万树,不约而同地爆发出前所未有的绚烂。花苞密集得压弯了枝条,粉白的花朵层层叠叠,怒放得肆无忌惮,将整片山腰染成一片流动的、香雪蒸腾的海洋!那花势之盛,远胜往年十倍不止!馥郁的花香不再是幽微的暗送,而是汹涌澎湃的浪潮,顺着山风倾泻而下,弥漫了整个山谷,浸透了山下的村落,连最迟钝的鼻子也能嗅到那醉人的芬芳。
更令人瞠目结舌的奇景,紧随其后。
一场温和的春风悄然拂过花海。刹那间,亿万片粉白娇嫩的花瓣,如同接到无声的号令,齐齐自枝头挣脱!它们并未随风四散飘零,而是以一种近乎虔诚的姿态,垂直地、缓缓地飘落。没有狂风的撕扯,没有暴雨的摧残,只有一场盛大、静穆、无声无息的花瓣之雨。轻盈的花瓣如同最温柔的雪片,覆盖了山石,铺满了小径,湮没了溪畔的鹅卵石…整个山谷的地面,被这层层叠叠的粉白花瓣,严严实实地覆盖!
当最后一片花瓣安然落地,风,恰到好处地止息。
山下得到消息、蜂拥而至的百姓,站在谷口,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得几乎窒息。目光所及,并非杂乱无章的花毯,在那厚厚的、松软的粉白之上,赫然显现出两个由花瓣自然堆积、轮廓清晰无比、每一个笔画都仿佛蕴含着天地至理的巨大文字——
“平等”!
阳光穿透稀薄的云层,洒落在这两个由亿万桃花精魄书写的箴言之上。粉白的花瓣反射着柔和的光晕,字迹庄严、温润,带着撼动人心的慈悲力量,静静地躺在山谷中央,如同大地无声的偈语。
人群寂静无声,唯有山风掠过树梢的低吟。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桃林深处,那株最为古老虬劲的桃树下。契此盘膝坐于厚厚落英之上,周身沐浴在穿过花隙的斑驳阳光中,圆润的脸上笑意盎然,仿佛与这漫天花雨、与这大地书写的箴言融为一体。
他缓缓睁开眼,目光清澈,如同初融的雪水,缓缓流淌过山下每一张震惊、迷惘、敬畏的脸庞。声音不高,却如同洪钟大吕,清晰地烙印在每个人的心底:
“痴儿们,” 他开口,带着一丝看尽沧桑的悲悯与洞悉,“我本非此界凡僧。” 他轻轻拍了拍身边的靛蓝布袋,那布袋在阳光下仿佛流转着内蕴的光华,“我自兜率天宫而来,法号弥勒。” 这个名字如同惊雷,在人群中无声炸开,引起一片倒吸冷气之声。
“见众生在这苦海里扑腾,沉浮挣扎,不得解脱,心有不忍。” 弥勒菩萨的声音平和温润,却字字千钧,“便降下凡尘,想搭把手,点盏灯。” 他手指轻轻拂过地上的“平等”二字,又指向山下村落的方向,再指向每一个人的心口,“你们求问的祸福,不过是心镜上蒙的尘,是眼翳遮住的光。”
他顿了顿,脸上的笑容如同破开乌云的朝阳,温暖而充满力量:
“把这心上的尘埃拂拭干净了,处处是青山绿水,时时是自在极乐;” 声音陡然转沉,带着警醒,“若任由那尘埃堆积,蒙蔽了灵台,纵使身在蓬莱仙岛,眼前所见,心中所感,也日日是刀山火海,是煎熬炼狱!”
“荒谬!” 人群中一个穿着体面、面容精明的乡绅,从最初的震撼中回过神来,脸上写满了狐疑与不屑,他排众而出,指着桃树下袒胸露腹的胖和尚,声音尖利,“你说你是弥勒菩萨?空口无凭!菩萨当有无量神通!你若能显个真神通出来,我等便信!”
此言一出,附和者、观望者皆有,目光齐刷刷射向契此(弥勒)。
弥勒菩萨闻言,非但不怒,反而仰天哈哈大笑,声震山谷,惊起林间飞鸟。笑声中,他霍然起身,动作竟无半分老态。他解下肩头那看似寻常的靛蓝布袋,单手抓住袋底,朝着碧蓝如洗的晴空,猛地一扬!
布袋脱手,并未坠落,反而悬停于半空。袋口骤然张开,仿佛连通了另一个辉煌瑰丽的世界!
刹那间,万丈霞光自袋口喷薄而出,璀璨夺目,映照得整个山谷流光溢彩!霞光之中,无数朵圣洁的金色莲花凭空涌现,旋转飞舞,散发出沁人心脾的异香!更有无数奇珍异宝的虚影在霞光中沉浮:璎珞、玛瑙、琉璃、明珠…光芒万丈,令人目眩神迷!山下百姓何曾见过此等景象?无不目瞪口呆,心神摇曳,几欲跪拜。
然而,就在那漫天的莲花珍宝即将触及地面、众人屏息以待奇迹降临的刹那——
弥勒菩萨含笑,伸出一根胖乎乎的手指,对着那霞光万丈的布袋口,轻轻一点。
如同梦幻泡影被戳破!
万丈霞光倏然收敛!飞舞的金莲、闪耀的珍宝,在接触地面的瞬间,如同水中的倒影被投入石子,光影一阵剧烈扭曲、变幻!
金光散去,异香消弭。落在地上的,哪里还有什么莲花珍宝?
只见山谷中,那铺满桃花的地面上,赫然出现的是——一把把沉甸甸、闪着乌光的崭新铁锄;一摞摞用麻绳捆扎整齐、墨香犹存的线装书册;还有一柄柄结实耐用的木匠斧凿、一捆捆坚韧的麻绳、一摞摞厚实的陶碗…
农具的泥土气息、书籍的墨香、木器的清芬…瞬间取代了虚幻的异香,真实地弥漫在空气中。
弥勒菩萨(契此)收回布袋,依旧挎回肩头,仿佛只是随手拂去一粒尘埃。他环视着山下惊愕失语、尚未从这巨大落差中回过神来的众生,脸上的笑容如同雪窦山巅最纯净的阳光,温暖、憨厚,又带着洞穿一切虚妄的智慧:
“这——便是神通。” 他声音朗朗,回荡在山谷,敲击在每个人的心坎上,“能让你们种好田,养家糊口;”
他弯腰拾起一册书卷,轻轻拂去封面并不存在的灰尘,“能让你们读好书,明理增慧;”
最后,他张开双臂,仿佛要拥抱这整个山谷和山下的人间烟火,笑容灿烂如初升的朝阳:
“能让你们做好人,心无挂碍,身得安宁的——”
“才是这天地间,顶顶了不起的真神通!”
山谷寂寂,唯有春风拂过新翻泥土的气息,拂过书页的墨香,拂过那满地粉白的“平等”二字,也拂过山下每一个被这“真神通”震撼得心潮澎湃、又陷入深深思索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