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医们留在宫里忙活了一夜,才让皇帝稍稍缓过来些许。
天亮的时候,皇帝缓缓睁开眼睛,就看到霍峥守在榻前,他一时间还有些恍惚,哑声道:“七郎……”
“儿臣在。”霍峥立刻起身,“父皇有何吩咐?是不是渴了想喝水?”
他说着,便从一旁倒了杯温水走上前,扶着皇帝坐起来,然后将杯盏喂到皇帝唇边。
皇帝就着杯沿喝了一些水,干裂起皮的嘴唇稍稍润泽了些许,他一直看着霍峥,像是想从他脸上看出点什么来。
霍峥却只是将杯盏搁在了榻边的小案几上,同他说:“父皇这次伤的不轻,又没能及时就医损伤了龙体,儿臣已经让太医们轮流在此看护……”
皇帝听霍峥每一句都是在关心他的身体,竟然全然不提皇位的事。
跟死不悔改的霍炀比起来,霍峥简直孝顺至极。
可即便如此,皇帝还是双眼浑浊地看着霍峥,哑声问他:
“七郎……这几年可曾怨恨过朕?”
霍峥说:“雷霆雨露俱是君恩,何谈怨恨。”
皇帝看着霍峥久久没有言语。
其实他知道自己亏欠了七郎。
知道自己待他不公。
即便他心怀怨恨也是理所应当的,皇帝依旧希望霍峥对他是顺从的,可听到他说“雷霆雨露俱是君恩,何谈怨恨”的时候,皇帝又觉得过于虚假了。
寻常人被这样对待,怎么可能不怨恨?
只是不管皇帝凝视霍峥多久,也没能从他眼睛里看出半点怨恨和不满。
好似他在这西州的这几年吃了那么多苦受了那么多罪也没能磨灭他的心性。
皇帝颇有些艰难地开口:“你当真……”
霍峥知道皇帝想说什么,以皇帝现在的情况连说话都已经很艰难,他索性就直接回答了,“儿臣这几年在西州有妻儿相伴,也能为百姓谋福祉,心之所求已然成真,远比在京城的二十多年过的开怀自在。”
皇帝听霍峥这样说,忽然哑口无言。
他沉默了许久,挥了挥手,“你退下吧,朕想一个人待一会儿。”
“儿臣告退。”
霍峥朝皇帝拱手行了一礼,随即转身退下。
“七郎……”
皇帝在霍峥走了几步之后忽然开口喊住他。
霍峥停下脚步,却没有回头。
皇帝哑声道:“朕一向最看重你……让你去西州就藩,亦是为了磨炼你,你心里也是清楚的,是不是?”
霍峥没回话。
当初皇帝用春枝逼他放弃太子之位,将他贬去西州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只有皇帝自己知道。
皇帝自言自语一般说:“你是朕一早就选定的太子,自幼养在皇后膝下,你并非皇后所出,却占了嫡子之名……”
“七郎,不要怨恨朕。”
“朕只是做了一个皇帝都会做的事。”
“等你做了皇帝……你就会知道,天家父子最是、最是……”复杂难言。
以至于皇帝说了好几个‘最是’,都没找到合适的词来形容。
霍峥不想再听皇帝说这些,立刻就喊太医进来为皇帝诊治。
太医们鱼贯而入,王皇后等人也闻讯而至,一群人围在龙榻前,彻底挡住了皇帝看向霍峥的视线。
这一天是腊月十一,老皇帝霍渊驾崩。
霍渊临死前下了两道圣旨。
第一道圣旨,封长安王霍峥为太子。
第二道圣旨,传位于太子。
帝王驾崩,鸣钟四十五声, 全城戴孝,举国哀悼。
王皇后早就听过一次皇帝的死讯,却真正看着皇帝在自己面前合上双眼,彻底死去的时候,她还是为他流了一滴泪。
只一滴是真心的。
其他的,都是皇后为皇帝流的。
霍峥穿丧服与百官一起为父皇守灵,七日后,送葬皇陵。
春枝母子远在西州,接到旨意的时候,已经是七日后。
霍嫣然当时还在准备进京要带的东西,上一次从京城送到西州的消息,还是霍峥已经进京,执掌朝政,还有王皇后安然无恙的好消息,春枝和嫣然等人都高兴极了。
这一次是霍峥派人接春枝等人进京,还有皇帝驾崩的消息。
霍嫣然听到父皇西去,表情还是瞬间黯淡了下来。
哪怕皇帝并不宠爱她这个女儿,还要把她嫁去北离联姻,可父皇就这样死了……
公主忍不住跟嫂嫂说:“我都还没来得及让父皇看看,其实两国交好,并非一定要用公主联姻这种方式,我不嫁给北离大单于,照样可以让两国百姓和平共处!他、他怎么就这么走了呢?”
上次京城的消息送到西州来,说霍炀找到的皇帝尸身是假的,皇帝极有可能还活着,霍嫣然就想着等她回了京城,一定要让父皇看看,她没有嫁给北离皇室的人,也照样达成了两国交好。
她要亲口对父皇说一句:父皇,你错了。
可霍嫣然究竟是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皇帝驾崩了。
她甚至见不到父皇最后一面。
春枝伸手将公主拥入怀中,轻轻拍着她的背,温声道:“万千百姓都看到了,我们长宁公主是最厉害的公主。”
霍嫣然靠在嫂嫂怀里,其实她也没有因为父皇驾崩很伤心,毕竟皇帝也没有多疼爱她这个女儿。
只是乍一听到这个消息,心情难免受到冲击。
春枝安抚好嫣然之后,就吩咐翠儿等人收拾行装,准备上京。
玉珠母女和青叶等人自然是春枝在哪,她们就去哪。
唯一需要特别安排的就是北离大单于拓跋瀛那些人。
春枝带着霍嫣然亲自去询问拓跋瀛等人的去留,盛情邀请他们同去京城,参加新帝登基大典。
拓跋瀛听闻大兴老皇帝驾崩,长安王要登基称帝,想也不想就答应了跟她们一起去京城。
他说:“早就听闻大兴京城繁花似锦,心向往之,乐意之至。”
至于是听谁说的,那自然不言而喻。
“那好,咱们今日便启程。”
霍嫣然立刻就说定了。
她想念母后多时,一刻都等不及了。
拓跋瀛立刻就吩咐左右去准备启程,“备马,去大兴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