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帖不是为了练的字同字帖上的字一样。
可若是想练的同字帖上的字一样,也是可能的。
照猫画虎,也能有几分相像。
若不是相熟的人,是不能知道的。
只会觉得那字是自己写的,更不要说上面还印着自己的印章。
沈知瑜思绪不禁回想到在曲梁的时候,曲梁的县令周任莆手中关于自己的那封信。
上面的字迹,乍一看是自己写的,再加上自己的印章,足以以假乱真。
若不是沈厌说起字帖的事情,沈知瑜都要将这件事情忘了。
这般想着,沈知瑜又写了几个字,如当时那封信上的几句话。
沈厌和郑怀瑾都满脸疑惑的看着纸上的几句话。
“舅舅,再拿出一张薄纸,铺在上面。”
郑怀瑾听了这话,便转身去一旁的纸箱中找,等郑怀瑾找出来铺好后,沈知瑜将手中的毛笔递给沈厌。
在沈厌疑惑的目光中开口,“阿厌,你照这几句话,描一下。”
“好。”虽然疑惑,但沈厌并未询问原因,拿起笔,便按照沈知瑜写好的字,开始一笔一划的描起来。
郑怀瑾目光在沈知瑜脸上探寻,见她沉思着,也不打扰,默默站在一侧,等着沈厌写完。
片刻后,沈厌写完,沈知瑜将上面的纸拿起来,细细的看。
像,越写越像。
前几个字能看出是描的,每一个笔画都放不开,可到了后面,就看不出来了。
所以那封信,或许就是通过这个方法写的。
不过,若想通过这个方法,首先便是要有自己写过的字。
“怎么了?姐姐。”
“没事,你去同表兄去玩吧。”
沈厌皱起眉头,他不喜欢沈知瑜一直把他当小孩。
他可不是一般的小孩。
“我要听。”
“你...算了,既然你想知道,便留下吧。”
沈厌眼里闪过一丝得意,愿望达成。
郑怀瑾接过沈知瑜手中刚刚沈厌描的字迹,细细观察,并未看出什么。
“这,有什么问题吗?公主。”
“自然有,舅舅想必知道,我去接阿厌的路上,途经曲梁。”
“曲梁,曲梁的县令不是被你整治了吗?难道这背后另有隐情。”
沈知瑜一脸郑重的看着郑怀瑾,点了点头。
郑怀瑾当即皱起眉头,等着沈知瑜解释。
“我在这位周县令的书房暗格中找到了两封信,一封是我亲笔手书的,另一封是有人仿写的,信上的意思却大大相反。”
沈知瑜说罢后,看向沈厌。
“那便是有人假传姐姐的旨意!会是谁呢?”
郑怀瑾到底是多年为官,想的周到些,缓慢开口:“你说有两封信,这两封信还出现在一处?”
“是。”
“如果是这样,那曲梁的县令是知道你的信的,可还是加重赋税,除了他此人本身贪以外,便是他背后的人根本不担心被你发现,他有自信,就算被你发现,你也找不到他是谁。”
“还有,这件事都有谁知道?圣上知道吗?”
沈知瑜摇了摇头。
“既然这样,这件事还可以暗中查看,能拿到你字迹的,想必也是宫中的人。”
“舅舅分析的对,不过,我想先在印章查起,印章我一直由秋水放起来,平时都不会用,所以,查起来会简单些。”
“一起查吧,这两个方面都不容易查。”
郑怀瑾没想到沈知瑜竟然遇到了这么多事情,还有人在暗中做了如此的事情,想陷害沈知瑜。
他根本不敢深想,如果此次沈知瑜未去曲梁,也没有查出曲梁县令贪污,那这封信极有可能,会在多年以后,事情败露的时候,给沈知瑜一个致命一击。
这人真是城府极深。
一边拿着进贡的钱,一边暗地里还能撇清自己。
郑怀瑾一脸的心疼的看着妹妹留下的一双儿女。
“晚膳在家里吃吧,你舅母今日可说了,她可有东西给你。”
沈知瑜唇角勾起一抹笑,显得唇色更加鲜红。
“你们去玩吧,我再写份奏折。”
沈厌拉着沈知瑜的手,拉着她出门,刚一出门,便能听到不远处的说话声。
是郑裕泽和舅母的声音。
两人还未走到跟前,便听到舅母周氏指责郑裕泽的声音。
“你怎么看你妹妹的,她都玩出汗了,你不知道回屋吗?天气这么冷,她要是受了寒怎么弄?”
“我知道了,母亲,这就回屋。”
“娇儿乖乖的,郑裕泽你快点,别颠到我的娇儿!”
“......”
两人刚走来,便看到郑裕泽已经背着郑念娇离开了,花园里只剩下站在眼底满脸担忧的周氏。
沈厌喊了一声:“舅母!”
“哎!小阿厌,快来,舅母瞧瞧!”
沈知瑜眉眼弯成月牙,静静的站在一旁,看着眼前幸福的画面。
她不用细细观察,便能感受到周氏对自己和沈厌的喜欢,当然现在还有郑念娇。
周氏已经快将郑念娇当亲闺女了。
果不其然,周氏揉着沈厌的脑袋,满脸期待的朝沈知瑜开口。
“瑜儿,舅母心里一直有一件事,不知道该如何同你说,也不知道当不当讲。”
“舅母直说便是,若是需要我做的,我一定全力而为。”
周氏有些羞涩,红了两侧的脸颊。
“不是不是,就是,我看着娇儿这孩子实在喜欢,想让她记在我名下,日后便是堂堂正正的郑家嫡女,不知道可行吗?”
沈厌睁大了眼睛,眼里满是喜悦,是替郑念娇喜悦。
沈知瑜也很开心,她能看出周氏喜欢这孩子,但是万万没想到周氏竟然想让她做自己的亲女儿。
这对于郑念娇而言,可是身份质的飞跃。
从农家女到郑家表小姐,日后还会是郑家的嫡小姐。
“舅母若是想好了,便由舅母做主。”
“好好好!”
周氏连说了三声好,才平静下内心的激动。
她是真的喜欢这孩子,因为前些年伤了身子,便不能再生子,她一直想有一个女儿。
而郑念娇这孩子的出现,突然弥补了自己这么多年的空缺。
她早早便同丈夫郑怀瑾说过此事,郑怀瑾是没有意见的。
郑怀瑾是家中的事情都由周氏做主,周氏喜欢的,周氏的决定,他都支持。
不过,周氏还未同郑老太太说过此事,但据她对婆婆的了解,郑老太太也不会反对。
周氏心里的石头落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