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蟠笑着回答:“王爷,我是替人跑腿来的。
前些日子我在平安州得人相助,现在对方有事相求,我也只能来找您了。\"
贾环笑道:“薛大哥直言即可。\"
薛蟠说:“王爷,冯紫英是否涉嫌伤害珺姐儿?若有嫌疑,还请王爷秉公处理,我薛蟠绝不会为了外人而置自己的外甥女于不顾!”
贾环看着薛蟠笑着说:“这是有人拜托你帮忙?”
薛蟠尴尬一笑:“在平安州帮我忙的人叫柳湘莲,他知道我和您的关系,所以特意上门求助。
但我已经告诉他,如果有牵连,我也无能为力。\"
贾环听完笑道:“目前没有确凿证据,可以放过冯紫英。
他也只是被牵连,但不能完全排除嫌疑,不过关在昭狱不如放出来观察。\"
薛蟠闻言欣喜地道谢:“多谢王爷!”
贾环笑道:“小事一桩罢了。\"
薛蟠见事情解决,告辞离开,走到门口又转回身腼腆一笑:“王爷,这件事别告诉我妹妹,我怕她知道了会找我麻烦。\"
贾环失笑:“薛大哥放宽心。\"
次日,城东酒楼。
柳湘莲和冯紫英邀薛蟠共饮,三人落座后,冯紫英拱手道:“多谢薛大哥救命之恩!”
薛蟠扶起冯紫英道:“若你参与了伤害珺姐儿的事,我也救不了你。\"
柳湘莲说:“没有薛大哥,冯兄不可能这么快从昭狱出来,薛大哥不必过谦。\"
薛蟠一脸得意,却嘴硬地说:“即使我不出面,王爷也会放人。\"
冯紫英含笑说道:“无论如何都要感谢薛大哥,我先干一杯!”
说完,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寒冬腊月,北风刺骨,行人裹紧厚实的棉衣,匆匆赶路回家。
宁国府内,后宅正屋温暖如春。
小吉祥、小幺儿与珺姐儿光着脚丫在地毯上嬉戏奔跑,黛玉和宝钗等人微笑着注视着她们。
旁边还有四个白胖的奶娃娃,场面温馨和谐。
平儿从外面进来,对黛玉说道:“王妃,庄子送来的年货到了。\"
黛玉听后对宝钗说:“宝丫头,我们去看看吧。\"
宁国府库房里,黛玉和众人到达时,正在清点物品的晴雯赶紧上前行礼。
黛玉微微抬手示意不用多礼,目光扫过满地的药材和动物皮毛,不禁感叹:“今年的东西怎么这么多?”
平儿笑着说:“王妃,咱们庄子的佃户们因为王爷的帮助,在这几年的 ** 中都没有挨饿,心中一直感念王爷的恩德。
每到年底,大家都想方设法为王爷准备礼物以表心意。
今年没有发生灾害,水草丰美,动物数量增加,所以大家纷纷进山打猎,特意给王爷进贡礼品,这才导致这些物品比往年多了许多。\"
几个小丫头围着一些动物皮毛打转,晴雯见状笑道:“珺姐儿过来,晴雯姐姐给你看个好东西。\"随即从旁边取出一个包裹,在珺姐儿好奇的目光下打开。
“哇!真漂亮!”
原来包裹里装着两张火红的狐狸皮,极其精致美观,令小丫头惊叹不已。
珺姐儿抱着狐狸皮走到黛玉面前说道:“大妈妈,我要这两张漂亮的皮子。\"随后睁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期待地看着黛玉。
一旁的宝钗轻斥道:“你这孩子,就这两张,你还想要,那你的弟弟妹妹怎么办?”
珺姐儿完全不理会宝钗的话,因为她清楚只要黛玉开口,这些皮子就是她的了。
黛玉看着珺姐儿期待的眼神,立刻明白她的心思,笑着问:“珺姐儿,你为什么想要两张呢?”
珺姐儿理所当然地回答:“当然是给茉姐儿一张,我自己一张,蔚哥儿他们男孩子用不上这些!”
湘云听后走近,轻轻捏了捏小丫头的脸颊,说道:“难得珺姐姐还记得你,难怪你父亲对你这般宠爱。\"
黛玉也笑着附和:“大妈妈做主,这两张都归你,让母亲为你缝件大氅,如今正好可以穿上。
茉妹妹还小,等明年有了更好的再给她。\"
小丫头听了欢喜得跳了起来,跑到宝钗身边说:“母亲,您快帮我做件大氅,过年时给父亲瞧瞧!”
宝钗轻点她的额头,假装责备:“你这疯丫头!”
但眼中满是宠溺。
黛玉转向宝钗问道:“宝丫头,你觉得该选些什么送给西府?”
宝钗笑答:“尽管今年的年礼比往年多,依我看还是照旧例行事吧。\"
黛玉道:“你看着安排就好,我对这些向来不上心。\"
正说着,王熙凤带着巧姐儿走进来,一进院子便调侃道:“哟,看来是发了财啦?”
宝钗回嘴道:“凤丫头,别胡说,你们府的年礼难道还少吗?”
王熙凤笑道:“宝丫头,可别这么说,咱们的田产差不多,可为什么每年的年礼,你们那边总是更多呢?”
宝钗解释道:“我们王爷乐于助人,这些年庄子不仅丰衣足食,甚至比以前更富裕,庄户们感念王爷恩德,在节庆时都会去山上采药 ** ,仿佛要把整座山都搬过来献给我们府里似的!”
王熙凤明白,贾环那边的庄子富足,百姓生活得好,自然会更用心准备年礼,这是难以企及的事。
香菱忽然惊呼一声:“居然还有老参!”
黛玉等人循声望去,只见香菱手中捧着一块红布包裹,打开后露出两根百年以上的上品老参。
香菱快步走到黛玉面前道:“王妃,这人参非同小可。\"
黛玉接过仔细查看,发现这参竟已有三百年之久,或许更多,旁边的老妇人好奇地问:“你们从哪里得到这人参?若是出售,定能换得不少银钱!”
那婆子回答道:“王妃娘娘,我们庄户人不懂那些,知道这人参珍贵,就算卖了也可能吃亏。
不如献给王爷。
这些年别的庄子过得艰难,我们过得很安稳,全靠王爷善待我们。
有好东西当然先想到王爷,要不是王爷,说不定现在还要卖儿卖女呢。
我们都感激王爷的大恩大德。\"
黛玉听后替贾环感到高兴,笑着说:“这不成,我们不能占你们便宜,也没有这样的道理。
让晴雯拿一万两银子给你们分了吧。\"
婆子急忙摇头摆手:“万万不可,这是几个庄子对王爷的一片心意,怎能收银子。\"
黛玉笑着回应:“这两颗老参价值连城,有价无市。
这点心意也是王爷对你们上山辛苦的奖赏,不要再推辞了。\"
婆子连忙跪下磕头谢恩:“多谢王妃娘娘的赏赐。\"
黛玉摆摆手:“快起来吧。\"
巧姐儿看到珺姐儿手中的火狐狸皮十分羡慕,宝钗见状笑道:“珺姐儿,你做一件大氅用不了这么多,不如给巧姐一张如何?”
珺姐儿爽快答应:“好啊,到时候我们一起穿新大氅。\"
巧姐儿开心地说:“谢谢珺姐儿。\"
王熙凤打趣道:“巧姐儿真沾了珺姐儿的光。\"
珺姐儿笑着回应:“二婶婶,父亲说好东西要和朋友分享,才最快乐。\"
王熙凤夸赞:“珺姐儿真懂事。\"
又转向宝钗说道:“环哥儿教孩子真有一套,把珺姐儿教得多懂事。\"
宝钗抚着额头笑道:“凤丫头,你别夸她了,再夸她就要得意得掀房梁了!”
一个小丫头嘟囔着嘴说:“坏妈妈!父亲说珺姐儿最乖了。\"
宝钗被逗笑了,说道:“对,你最乖,乖到在园子里遛马把三姑姑的花都踩坏了!”
小丫头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那不是珺姐儿,是大白不听话,自己跑过去了,连珺姐儿都拉不住!”
黛玉等人听后都笑了起来,宝钗也笑着点了点小丫头的额头,轻斥道:“你这丫头真淘气!”
宁安堂。
周扬走进来拱手说道:“王爷,贾蔷求见。\"
贾环一听皱眉,贾蔷和贾蓉一样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贾珍父子出事后,就再没他的消息,现在怎么自己找上门来了?贾环本来不想见他,但贾蔷毕竟是宁国府的近亲,不好做得太绝,便说道:“让他进来吧。\"
周扬拱手应道:“是。\"
不久,一位年轻俊美的少年公子来到宁安堂,向贾环行礼道:“贾蔷给王爷请安。\"
贾环虚扶了一下说:“都是一家人,不必客气,蔷兄弟请起,坐下说话。\"
等贾蔷坐下后,贾环才问道:“不知蔷兄弟今日来访有何要事?”
贾蔷正色道:“王爷,家叔曾对我说过,若有一天他出了事,一定要到宁国府告知王爷,小心康王。\"
贾环听后失笑说:“蔷兄弟,康王府如今早已衰败,这事不必再提了。\"
贾蔷笑道:“王爷,家叔跟我说这事时,康王府已经出事了。
我不明白其中深意,但还是来告诉王爷一声,也算是尽了我的心意。\"
贾环闻言一愣,贾敬这话是什么意思?康王已经死了,为何还要提醒我小心康王?这其中难道还有什么隐情?可为什么贾敬不肯把话说清楚呢!
思索片刻后,贾环回过神来,看到贾蔷还在一旁坐着,便笑着说:“刚才一时走神,抱歉了,蔷兄弟。\"
贾蔷笑道:“没关系。\"
贾环不再纠结于贾敬的话,笑着问贾蔷:“这些年来过得怎么样?都在做什么营生?”
贾蔷闻言叹了口气说:“惭愧得很,当年贾珍父子出事,我就离开了宁国府,在后廊找了间住处,靠典当一些东西维持生活,偶尔还会得到芸哥儿的帮助,才勉强度日。
也怪自己当年不努力,到现在也没学会什么本事,无法自立。\"
贾环听后感慨万分。
按照原着,贾墙一直住在宁国府,直至贾家被抄,但贾环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使贾墙不得不早早离开宁国府,过着困顿的生活。
贾环说道:“蔷弟,如果你不嫌弃,不妨到我的酒楼担任账房一职,至少能保障生活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