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继续道:“陛下,王氏当年意图加害阳平郡王,遭割舌之事仅贾环一人所述。
如今王氏申诉冤屈,其中定有隐情。
更甚者,她在临终前还自缢以示清白。\"
贾环心中一惊,王夫人此举太过狠辣,以她的性格绝不会轻易赴死,这其中必有蹊跷。
另一位御史接口道:“陛下,王氏为证清白而亡,足以证明她无辜。
阳平郡王逼死嫡母,此罪难逃。\"
弘武帝沉思片刻:“此事交予顺天府核查。\"
贾环出列:“陛下,臣认为王氏之死疑点重重,恳请查验尸身。\"
御史听罢勃然大怒:\"贾环,王氏遗书血泪斑斑,难道不足以说明问题?那笔迹莫非不是王氏所留?死者已逝,难道还要惊扰亡魂吗?\"
贾环冷眼看向御史,令他心生寒意。
贾环淡然说道:\"希望你能继续笑下去。\"
弘武帝摆手制止:\"罢了,贾环之事朕准了,但不得干涉顺天府调查!\"
贾环恭敬应道:\"臣领旨!\"
城南贾母的庄园已被顺天府与锦衣卫包围,下人们个个惶恐不安。
后宅内,贾环与顺天府府尹站在厅堂,看着已放下停尸的王氏,贾环问:\"张大人,我方与贵府验尸结果如何?\"
府尹笑道:\"听王爷安排。\"
贾环示意常贵,锦衣卫的验尸高手上前查看。
不久,校尉向贾环禀报:\"王爷,王氏似是自缢身亡,实则先遭勒杀,再挂于房梁。
她临终前有挣扎迹象,普通仵作恐难察觉。\"这与贾环推测一致,王氏之死另有隐情,显然有人刻意陷害,手法确实阴险。
顺天府仵作核查完毕,结果与锦衣卫无异。
府尹说道:\"看来有人诱导王氏写下遗书,再行勒杀制造 ** 清白的假象,意图构陷王爷!王爷放心,本官定如实上报陛下,以证您的清白。\"
\"此外,王氏在此处似乎与人有所接触,需仔细审问庄内下人,或许能找到幕后 ** !\"
贾环闻言一笑:\"那就拜托张大人了,本王先谢过!\"
府尹笑道:\"王爷客气,这是本官分内之事!\"
这时伺候王氏的嬷嬷也被带至堂前,府尹问道:\"王氏在庄内是否与外人有过接触?\"
那婆子从未见过这般场面,吓得瑟瑟发抖,跪地叩头回道:\"回大人,按老太太吩咐,太太未曾会客,一直由老奴服侍。\"
顺天府尹询问道:“你是否一直守护在王氏身旁?”
嬷嬷答道:“回大人,非也。
每晚饭后,太太总要诵经,所以我并未陪伴左右。\"
贾环听后皱眉问:“你平日有没有察觉到王氏有何异常?例如情绪低落或有轻生念头?”
嬷嬷忙回答:“回王爷,绝无可能。
太太虽到庄上后心境不佳,但饮食尚佳,怎会轻生?此事令人费解。\"
贾环与顺天府尹对视,基本认定这是有人蓄意为之,意图针对贾环。
顺天府尹说:“王爷,似有人夜入庄内与王氏接触,此处防守薄弱,高手易入。\"
贾环点头称是,又道:“即便如此,查出真凶亦非易事。\"
顺天府尹附和:“正是如此,但已有足够证据表明王爷清白,我会尽力查明 ** 。\"
贾环思索,究竟是谁所为?宁王隐居不出,应非其主谋。
莫非是江南世家或邓达等人所为?
荣国府中,贾母得知噩耗震惊不已。
依她对王氏的了解,绝不会 ** 。
她正盼着元春诞下皇子,以报贾环之仇。
然而,王氏竟突然离世!
宝玉悲痛欲绝,几乎昏厥。
王熙凤及三春虽神情哀伤,却未多言。
此时,鸳鸯进屋说道:“老祖宗,庄子已被顺天府和锦衣卫包围,正在核查二太太的 ** 。\"
宝玉闻言愤慨:“太太已逝,为何还要刁难?她如何身亡,还不是被环三爷逼迫所致!”
贾母闻讯心中焦急,黛玉等人仍在,便说道:“宝玉别说了,此事与环儿无关,他也算顾全大局,看在你和你大姐的份上才未追究。\"
黛玉、宝钗与湘云听闻王夫人的意图后,心中愤怒不已。
王夫人若非贾环未取其性命,早已对他们一家赶尽杀绝。
令黛玉更为愤慨的是,宝玉居然还对贾环心存怨恨。
黛玉冷声道:“照你所说,是不是觉得贾环不该受责罚,而应任由我们一家被王氏所害才是理所当然?世间哪有这样的道理?”
宝玉哑口无言,只能低头不语。
他并非不明白事情 ** ,但心中对贾环仍有芥蒂,皆因这一切皆由他母亲所为。
贾母忙上前调解:“玉儿,宝玉不过因太太去世伤心过度,才说了些糊涂话,你别放在心上。\"
黛玉依旧气愤:“外祖母,贾环能原谅王氏已属难得,宝玉不但不感激反而怀恨在心,这样下去家中必生事端!”
贾母劝道:“玉儿,宝玉的性格你也清楚,绝不会如此,只是当时一时糊涂罢了,更何况二太太可是他的亲娘啊。\"
宝钗亦愤愤不平:“老祖宗,依此推论,我们珺姐儿年纪尚幼便遭算计,那我们的爷为了珺姐儿岂不是得手刃王氏?王氏想要伤害我的女儿,如今我连叫她一声姨娘都觉得厌恶。\"
贾母无言以对,确实王氏的行为太过阴险。
她转移话题问鸳鸯:“老二家的自尽,为何要让顺天府和环哥儿亲自处理?”
鸳鸯回答:“老太太,据说二太太临终前写了一封信,将三爷告到了圣上面前,陛下命顺天府审理此案。
至于三爷为何也被牵扯其中,我也不是很清楚。\"
贾母闻言大怒:“王氏到底想干什么?”
黛玉冷笑一声:“原来如此,她是想死也要拖环儿下水,真是痴心妄想。
环儿岂是她一个内宅女子可以算计的,不过赔上一条命罢了。\"
贾母忧虑地问鸳鸯:“王氏告了环哥儿哪些罪名?”
鸳鸯答道:“据说是忤逆不孝、无视人伦、欺凌遗孀、残害嫡母,甚至还有逼死嫡母的罪名。\"
贾母忧虑地说:“之前那些事情已经讨论过了,要是实在不行,可以让老婆子上朝为环哥儿作证。
不过,王氏逼死嫡母这件事麻烦大了,无论如何她曾是环哥儿的嫡母。\"
湘云直言不讳,冷笑一声:“要是当初环儿能果断些,直接结果了王氏,也就不会有今天的事了。
既然现在还被人记恨,倒不如当初干脆点解决的好。\"
宝玉听后感到尴尬,却无言反驳,只能默默流泪。
黛玉严肃道:“还是等环哥儿回来再说,相信他会处理好这件事。\"但内心非常担心,王氏的死对贾环极为不利,若逼死嫡母的罪名成立,环儿将吃不了兜着走,甚至可能被剥夺爵位。
其实黛玉并不在意爵位,但环儿树敌太多,若被剥夺爵位,他们一家子不会有好结果。
因此,她对王氏充满怨恨,也将怒火波及到了宝玉。
贾环从庄子回宁国府,在穿过中路院还没进二门时,晴雯拦住他问道:“三爷您没事吧?”
贾环疑惑:“这是怎么了?晴雯为何这样问?三爷不是好好的吗?”
晴雯告诉他关于王氏的死以及贾环被告的事已被传开,说道:“既然三爷无事,那就赶紧去荣庆堂吧,老太太和王妃们都在等着呢!”
贾环这才明白晴雯为何会在二门处等他,笑着说:“你们也太小看我了,我怎么会让王氏害了?走,我们去荣庆堂!”
晴雯高兴地拉着贾环往荣庆堂走去。
荣庆堂。
众人正焦急等待时,小丫头脆声通报:“奴婢给王爷请安!”
话音刚落,贾环便与晴雯走进来,先向贾母行礼:“孙儿给老祖宗请安!”
接着向黛玉、宝钗、湘云及迎春姐妹点头示意,唯独没理睬宝玉。
贾母见到贾环进来,急忙说:“环哥儿,都什么时候了,还讲究这些虚礼做什么?快告诉我到底怎么回事,王氏为何突然自尽。\"
贾环坐在贾母左侧上首,接过鸳鸯递上的茶喝了一口,说道:“老祖宗,这王氏可不是简单人物。
她把一大堆不孝的罪名告到朝廷,还以自尽威胁,要定我逼死嫡母的罪。
要是被定罪,这些年得罪的人肯定不会放过我,不但我们一家受牵连,荣国府也会跟着倒霉。\"
贾母脸色发白:“二媳妇这么做究竟图什么?荣国府衰败了,宝玉又能有什么好结果!”
贾环笑着回应:“老祖宗,王氏的真实意图并非寻死,她还想活下去。
她一心要让我名誉扫地,报当年割舌之仇,好让她重回荣国府辅佐宝玉。
没想到却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贾母愣了一下:“环哥儿,你是说二媳妇并非自尽,而是被人害死的?”
贾环点头:“老祖宗,正是这样。
王氏临死前曾挣扎反抗,是被人勒死后吊在房梁上制造出自尽假象,好栽赃给我。\"
黛玉在一旁说道:“王氏本是你手下留情才活下来,结果不知悔改,勾结外人害你,真是自寻死路。
她这是自绝于贾家,自绝于天下。\"
湘云冷笑:“天灾还能原谅,自找的就活该遭报应!”
贾母装作没听见,转向贾环问道:“环哥儿,既然如此,你不会有事吧?”
黛玉、宝钗、湘云以及三春都将目光投向贾环,这才是她们最关心的事,至于王氏的生死根本不在她们考虑范围内。
贾环感受到姐妹们的担忧,心中一热:“老祖宗尽管放心,我没事的。
这么明显的陷害,陛下和朝中大臣怎会看不出来?这正是他们有意为之,王氏的 ** 上已经留下了线索。\"
贾母听后终于安心,如今贾环是贾家的支柱,绝不能出一点差错,笑道:“好了,这下老婆子就放心了,刚才真是急死了。\"
贾政刚忙完刑部事务,匆匆赶到荣庆堂,对贾环说道:“环哥儿,听说你回来了,事情进展如何?有没有受到牵连?那恶妇简直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