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武帝对戴权吩咐:“传贾环前来!”
戴权高声宣读圣旨:“陛下有旨,召一等宁国公贾环觐见!”
贾环步入行辕,跪地行礼:“臣,贾环叩见陛下!”
行辕里的众臣工纷纷投以羡慕的目光,刚才弘武帝曾言,谁能救出大皇子和二皇子,就赐予王爵。
弘武帝看着跪在下方的贾环,心中百感交集。
他原打算待天下安定后,给贾环一个闲散的爵位,让他安度余生,却未曾料到如今的局面。
虽然计划有所调整,但也不算太大的变动。
“免礼平身。\"
贾环起身答谢:“臣,谢陛下恩典。\"随后站在一侧低头不语。
弘武帝说道:“贾环,朕说过,谁能救出朕的儿子,便赐予王爵,绝不食言。\"
戴权宣读圣旨,封贾环为阳平郡王。
贾环忙又跪下:“陛下,救出二皇子乃臣子职责,不敢居功,恳请收回成命。\"
弘武帝严肃道:“贾环,你想让朕失信于天下吗?”
张廷玉对贾环颇有好感,见林如海不在场,便说:“阳平郡王,不可违抗圣旨,你的功绩受封郡王实至名归,何况陛下当年赐蟒袍之意你不会不明白吧?”
贾环无奈道:“臣,贾环谢陛下隆恩。\"
弘武帝问:“贾环,你救出二皇子时可有什么发现?”
贾环答:“陛下,这些贼人训练有素, ** 后迅速撤离,连 ** 都带走了,应该是某人训练的死士。
即使找到他们,恐怕也问不出什么,关键在于他们是如何闯入铁网山的。\"
弘武帝听后脸色阴沉:“十二团营负责外围防卫,责任重大。
传旨将十二团营统领关押,没收家产。\"
张廷玉劝道:“陛下,十二团营负责巨大的防御区域,几百名贼人能够潜入也不是完全不可想象的,是否考虑从轻处置?”
这时,牛继宗进殿禀报:“陛下,已找到贼人的藏身山洞,经过激战,击毙二百余人,俘虏百余人,审问得知这些人早已埋伏在山中,并非十二团营疏忽所致。\"
弘武帝道:“即便如此,十二团营统领也难辞其咎。
传旨将其革职为民,永不录用。\"
张廷玉建议:“陛下,既然事情已经查明,还是尽早回宫为宜,以免京城再生事端。\"
弘武帝沉声下令:“传旨,明日回京!”
散朝后,贾环回到军帐,牛继宗等人前来祝贺,“恭喜王爷,贺喜王爷。\"此时,众人已不再称呼他为环哥儿,因为国礼已超越家礼。
贾环笑着答谢:“多谢几位世伯,但陛下刚刚失去几位皇子,我们切勿得意忘形。\"
牛继宗等人点头赞同,寒暄几句后各自离去。
次日,大军护送弘武帝返回神京城。
坤宁宫内,皇后得知仅剩二皇子存活,心中悲痛。
尽管幸存的是她的亲子,但她也为逝去的子女感到悲伤,随即叮嘱身边人:“贤德妃腹中的孩子务必小心守护,万不可出丝毫差错。\"
御书房中,弘武帝对戴权下令:“派南燕、南言去调查,此事必定与康亲王刘向宁、郡王刘玄有关。\"
“臣领旨。\"
荣国府里,荣庆堂中贾母正与薛姨妈闲谈,薛姨妈因宝钗晋升四品诰命而十分满意。
“老太太,有喜事!”
鸳鸯兴冲冲地闯进来说。
贾母责备道:“鸳鸯,你这样成何体统。\"
鸳鸯似乎没听见,接着说道:“老太太,三爷救了二皇子,被封为阳平郡王,您知道吗?三爷封王啦!”
贾母愣了一下,问:“你说什么?”
鸳鸯再次确认:“老太太,三爷封王了!”
贾母激动得站了起来:“是真的吗?鸳鸯,你没有骗我?”
鸳鸯笑道:“我怎敢在这件事上 ** 老太太,三爷的亲兵已先行回来报喜,宁国府现在乱成一片。\"
一旁的薛姨妈也惊喜不已,宝钗不仅是四品诰命,还将成为郡王侧妃,这并非妾室,而是正室。
她忙起身行礼道:“我也来恭喜老太太!”
贾母笑逐颜开:“姨太太,一起高兴,一起高兴!”
赵姨娘住处,小鹊告知:“姨娘,前头传来消息,三爷封王了。\"
赵姨娘笑着说道:\"我自己的孩子我最清楚,环哥儿能封为国公已经是很幸运的事了,再封王,我不信有这样的好事。\"
贾环回到宁国府,看到门匾已换作阳平郡王府,心中不禁感慨万千。
宁国府的亲兵齐齐单膝跪下行礼:\"给王爷千岁请安!\"
贾环虚扶道:\"各位兄弟不必多礼。\"亲兵们见贾环虽贵为王爵却依旧平易近人,都觉得跟对了主人,个个挺胸抬头。
进入宁国府,穿过中路院直达二门,刚过二门,便见黛玉与宝钗带着一群丫头在此等候。
黛玉和宝钗同时福身道:\"王爷千岁安好!\"
平儿、晴雯、彩霞、香菱及小吉祥等丫头也都跪地行礼:\"给王爷千岁请安!\"
贾环哑然失笑:\"林妹妹,宝姐姐,你们知道我不喜欢这些繁文缛节,一家人何必如此拘束!\"
贾环虽然贵为王爵,但依然保持着一贯的温和态度,从未因权力地位而改变本性,这种品行总能让人心生好感。
黛玉轻嗔道:\"这可是你封王后首次归家,以后就不会有这般待遇了。\"
宝钗也微笑附和:\"林妹妹说得没错,初次见面怎能不遵循礼仪。\"
贾环点头笑道:\"那就依你们的意思办。\"说着走向小吉祥,轻轻踢了她一脚:\"你这丫头还要跪到什么时候?\"
小吉祥起身说道:\"三爷,小吉祥为您的成就感到高兴。\"贾环闻言一笑,示意她接过亲兵手中的托盘。
在一群丫头的簇拥下,贾环、黛玉与宝钗回到后宅,贾环让小吉祥将托盘交给黛玉,说:\"这是给你们的诰命服,因为时间紧迫,内务府来不及新制,只能用库存的,不知是否合身,先简单改一下吧。\"
黛玉揭开托盘上的锦布,只见里面是诰命朝服与两本金册。
一件是郡王正妃的朝服,另一件则是郡王侧妃的朝服。
平儿等人见状双目放光,这可是天下女子梦寐以求的东西。
黛玉神情淡定,宝钗虽兴奋但尚能克制自己,她笑着说:\"大王爷,一路劳顿,还是先回房休息吧。\"
林黛玉转头对薛宝钗调侃道:“宝姐姐,你还是陪她们聊会儿吧!”
薛宝钗听后脸颊泛红,轻斥道:“林妹妹,你真是胡闹,说什么浑话呢!”
贾环在一旁笑着说道:“你们姐妹谈心吧,我先去休息了,有些疲倦。\"说完便走向内室,留下满屋的姑娘们。
黛玉对晴雯说道:“晴雯,你看这两套朝服是否需要改动?”
晴雯拿起正妃的朝服比量一番:“王妃,无需改动,十分合适。\"接着又拿起侧妃的朝服比划给宝钗看,点头道:“很合身。\"
黛玉笑着说:“宝姐姐,我们一起试试,若是入宫谢恩,还得穿戴整齐呢。\"
在紫鹃和莺儿的帮助下,黛玉和宝钗进入偏房更衣,不多时便各自出来。
黛玉身穿浅黄色烟霞罗,上面以五彩金线绣出朝阳拜月的凤凰图案,下摆垂着拖地的粉红烟纱裙,尽显郡王正妃的华贵之态,仿佛带着几分娇媚的神韵。
站在一旁的薛宝钗服饰与黛玉相似,只是凤凰略小一些,且黛玉头戴七尾凤钗,而宝钗则是五尾凤钗;此外,宝钗的朝服为粉色,而非浅黄色,这正是正妃与侧妃的区别所在。
平儿、晴雯等人忙行礼道:“给两位王妃娘娘请安!”
黛玉与宝钗相视一笑,示意平身,随后与众人嬉笑打闹起来。
这时,门外传来脚步声,小丫头脆声道:“老太太来了。\"
黛玉与宝钗急忙迎出门外,只见贾母与薛姨妈一同到来。
看到身着王妃朝服的两人,贾母笑道:“玉儿,这是怎么一回事?”
黛玉先向贾母行礼,说道:“外祖母,环儿刚回府,正在后面休息,他说一会儿过来给您请安呢。\"
贾母笑着摆手:“不必唤他了,他也累了,晚上再一起热闹吧。\"
薛姨妈看着宝钗身上的侧妃朝服,觉得愈发显得她尊贵无比,不禁眼中含泪,感慨宝钗竟能有这样的福分。
薛宝钗深知薛姨妈此刻的心境,于是轻轻握住她的手,以无声的方式给予安慰。
贾母见薛姨妈情绪激动,笑着说道:“姨太太,这话确实没错,环哥儿绝不会亏待宝丫头,您瞧是不是这样?”
薛姨妈赶忙回道:“全靠老太太的福荫,宝丫头才能有今天。\"
贾母转向黛玉笑道:“玉儿,郡王有正妃、两妃、四庶妃之分,为何如今只有一位侧妃的封号呢?”
黛玉笑着回答:“这些事情玉儿也不清楚,等环儿醒了再问清楚便是。\"
贾母拍了拍额头说道:“是我糊涂了,侧妃必须出自贵妾才能受封。
我原打算厚着脸皮给鸳鸯争取个侧妃之位,但现在看来是不行了。
不过玉儿,一定要给鸳鸯留个庶妃的位置,毕竟她多年来尽心伺候我。\"
鸳鸯听后心中触动,哽咽着说道:“老太太,不用为 ** 心,只要能继续服侍三爷和您,我就心满意足了,那些虚名对我来说并不重要。\"
黛玉闻言笑着说:“外祖母,您尽管放心,绝不会委屈了鸳鸯姐姐。
虽然侧妃之事难以成行,但庶妃之位,我定会做主给她。\"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贾环迷迷糊糊醒来,感觉到怀里软绵绵的,睁开眼睛发现竟然是香菱。
看到香菱睫毛微微颤动,就知道她在假装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