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环刚睡醒,晴雯告诉他王熙凤来访的事,这时一个小丫头进来通报:“三爷,西府的琏二爷来了,在宁安堂等您,说是有十万火急的事。\"
贾环惊讶道:“二嫂子刚走,这琏二爷就来了,难道他们商量好了一起行动?”
平儿劝道:“三爷去看看吧,琏二爷说十万火急,或许真有大事。\"
贾环来到宁安堂,看见贾琏在屋内来回踱步,一见到贾环,贾琏急忙说道:“三弟,快帮我请太医,二姐现在难产,怕是撑不住了。\"说着眼眶都红了。
贾琏感激地道:“多谢三弟出手相助。\"
贾环摇手道:“二哥不必如此,咱们都是自家人,先去看看尤二姐的情况。
要是生下男孩,记得送回荣国府让二嫂抚养。\"
贾琏拱手道:“一切听三弟安排。\"
两人来到外宅时,恰巧遇到尤三姐和尤老娘。
尤三姐见到贾环微微一愣,但此刻她顾不上这些,她姐姐还危在旦夕。
尤老娘急切地上前,还未及向贾环行礼,就问贾琏:“琏二爷,可有请到御医?”
贾琏答道:“放心,三弟已派人去请,是妇科名家,二姐儿定能化险为夷。\"
尤老娘这才安心,与尤三姐一同向贾环行礼道:“民妇拜见侯爷。\"
贾环摆手示意免礼。
不久,亲兵引着御医进来。
御医先向贾环行礼:“下官见过宁侯。\"
贾环虚扶道:“先生不必拘礼,请进屋看看产妇情况。\"
御医入内查看后出来说道:“宁侯,产妇身体虚弱,若无老参补气,恐有生命危险。\"
贾琏忙问:“需要多少年份的老参才够?”
御医看了贾琏一眼,说:“至少百年,最好是三百年的人参。\"
贾琏一惊,即便百年老参,荣国府也未必有多余的,更别提三百年的人参,那是家族传承的重要药材。
他不由期待地看着贾环。
贾环叹息一声,不论他对尤二姐有何看法,毕竟性命要紧,转头吩咐亲兵:“回府取一支三百年的人参来。\"
亲兵刚要出发,御医开口:“宁侯,三百年的人参只需取参须即可。\"
贾环点头,亲兵随即离开。
贾琏感激地说:“三弟,多谢你,若非你,二姐和孩子可能就……”
贾环拍了拍贾琏的肩笑道:“二哥何必言谢,咱们兄弟之间,一根人参又算什么!”
贾琏听后既羞愧又感动,想起自己从前未对幼年的贾环给予帮助,而贾环却对他这般情义,不禁感叹:“三弟,我远远不及你啊!”
深夜子时,一声婴儿啼哭传来,尤二姐诞下一女,母女平安。
贾环笑贺道:“恭喜二哥再添千金,能否讨杯喜酒?”
虽生的是女儿,贾琏并未失望,若生男孩需送回荣国府,恐难瞒过家中严厉之人。
想起未用晚餐,尤二姐责备贾环疏忽,忙命人备宴。
送走御医后,贾琏陪贾环用餐。
贾环离去后,贾琏进屋见尤二姐凝视孩子,问她在想什么。
尤二姐自责未能为贾琏生男孩,贾琏却安慰她,表示日后还有机会,女儿也可由她亲自抚养,未来再生男孩更佳。
尤二姐闻言释然,提到给孩子取名之事。
贾琏告知三弟已取名娴姐儿,因巧能生闲之意,与巧姐儿相呼应。
尤二姐轻声对女儿说话,眼中满是母爱。
贾琏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幸福感,这种平静与满足是他经历变故后久违的感受。
贾环回宁国府后宅,众人已睡,晴雯仍在灯下缝纫。
见贾环晚归,她抱怨几句。
贾环心疼她未休息,劝她不用等候。
晴雯体贴地说,若他不归自己难以入眠。
贾环将她拥入怀中,叮嘱她今后不必如此。
晴雯涨红了脸,恼道:“三爷,你的手!”
恰在此时,小吉祥在床上怪声提醒:“三爷,你的手!”
这突如其来的提醒让晴雯立刻挣脱了贾环的怀抱,她羞愤交加地说:“小吉祥子,你竟敢偷看,我要撕烂你的嘴!”
炕上的彩霞、晴月和香菱都忍不住笑得直不起腰,原来她们都没睡着。
转眼到了大年三十,贾府后街。
贾芸正和母亲聊天,如今他已有了官职。
五嫂子打算为贾芸操办婚事,便说道:“芸儿,娘打算给你找个媳妇。\"
贾芸听后一愣,急忙回应:“娘,我还年轻,不必着急定亲。\"
五嫂子笑着说:“胡说,你不小了,现在又是官身,娘自然要为你好好挑选。
前天璜奶说她侄女知书达理,模样也很好,娘想先去看看再说。\"
贾芸连忙站起身说:“娘,您别操心我的婚事了,我已经有了心上人。\"
五嫂子惊讶地问:“是谁家的姑娘?门当户对吗?”
贾芸的脸微微发红,说道:“娘,不是外人,是三叔府上的一个丫鬟,名叫小红。\"
五嫂子一听大吃一惊,担心儿子与丫鬟之间有什么不清不楚的关系。
毕竟内宅的丫鬟都是主子的人,岂能随便染指?她急切地说:“芸儿,你可别乱来,你三叔对我们不薄,你可别做那种糊涂事!”
贾芸愣了一下,随即笑了起来:“娘,您想太多了,我怎么会乱来?她是三叔府上林之孝的女儿,不是三叔房里的丫鬟。\"
五嫂子这才放下心来,犹豫地说:“芸儿,你现在是官身,而那丫头是奴籍,你得好好考虑清楚。\"
贾芸笑着回答:“奴籍的事容易解决,不过是三叔一句话罢了。
至于门第,娘,若没有三叔,我们家恐怕还是一穷二白。
而且三叔回来从不把晴雯她们当作奴仆,三叔常说家业是否兴旺,关键在于男人而不是女人。\"
五嫂子拗不过贾芸,虽然有些遗憾,但也只能顺从儿子的意思,便说道:“那娘去告诉璜奶,你打算什么时候跟三叔说?”
贾芸见母亲不再反对,高兴地说:“娘,孩儿想再等等,等立下新功后再向三叔提亲。\"
五嫂子离开家门,打算前往璜**奶家,途中走到一处偏僻之地时,无意间听见有人交谈。
起初她并未留意,但随后听到提到“园子”
,便停下脚步仔细倾听。
“事情办成后定不会亏待你,只是切记别让马道婆察觉任何端倪!事情结束后立刻离开京城,永远不要再回来。\"
“你尽管放心……”
五嫂子担心靠得太近会被发现,所以未能听清后续内容。
思虑许久后,她没有去璜**奶家,而是决定前往宁国府。
宁国府。
贾环听闻小丫头报告说后廊的五嫂子来访,随即让人请她入内。
见面后,贾环笑着问:“五嫂子,这新年之际您怎么来了?可是有什么急事?”
五嫂子扫视了一圈屋内的丫鬟,贾环领会她的意图,吩咐晴雯带她们离开,这才说道:“五嫂子有什么话不妨直说。\"
五嫂子将今天遇到的情况讲述了一遍,并提醒贾环要小心提防他人陷害,即便她可能过于敏感,但贾环理应有自己的判断。
贾环听后眉头紧锁,想起园子和马道婆的事,尤其是母亲赵姨娘过去与马道婆关系密切。
稍作沉思,他对五嫂子说道:“多谢您的提醒,我会铭记在心。\"
五嫂子摆手表示不必客气,说自己还需赶回家处理家务,不愿打扰贾环。
辞别后,贾环召来周扬,嘱咐他密切关注荣国府的一举一动,一旦发现马道婆进入荣国府,立即通知自己。
园中的姐妹们都已返回荣国府过节,黛玉则回到林府陪伴林如海守岁,史湘云也回到了史家。
贾环一如既往地与晴雯等人一同庆祝新春。
大年初一,荣庆堂。
贾环绕过众人向贾母行礼道:“孙儿给老祖宗拜年,愿您年年安康,岁岁平安!”
贾母笑得合不拢嘴,连声说:“快起来吧。\"
贾环起身向姐妹们还礼,又给小惜春一个大红包,引得丫鬟们欢喜不已。
王夫人凝视着被众姐妹环绕、意气昂扬的贾环,他那身醒目的红色蟒服格外引人注目。
而宝玉则依偎在贾母身旁,宛如孩童般纯真无邪。
王夫人内心满是苦涩,她深知自己的儿子无法与贾环匹敌,但这种情绪却始终挥之不去,心中对贾环的怨恨日益加深。
薛姨妈注意到王夫人复杂的神情,暗自叹息:若姐姐仍看不清局势,将来必定吃亏。
她再次打量贾环身上华丽的蟒服,目光炽热,同时瞥了一眼宝钗,轻叹一声。
“老太太,林姑父和林姑娘到访。\"随着鸳鸯引领,林如海向贾母行礼:“小婿给老太太请安。\"黛玉也恭敬地问候:“外祖母安好。\"
贾母慈祥地笑道:“免礼吧,咱们一家人无需拘礼。\"
“侄儿给姑父请安。\"贾环站起致意,众姐妹亦随之行礼。
林如海微笑颔首,随后免了他们的礼节,与贾母寒暄片刻后便前往前厅拜见贾政。
今日黛玉身着白底花边长裙,外披婝红百鸟纹对襟缎袄,身形娇美如霞光璀璨。
乌发高挽,金流苏点缀其间,容颜清雅脱俗,令人倾心。
王熙凤打趣道:“不过数日不见,林妹妹愈发美丽动人,反衬得我们像焦糊的卷饼。\"
黛玉笑啐道:“二嫂子说话越发刻薄。\"
贾环附和:“二嫂子所言甚是,林姐姐确实更加出众。\"
姐妹们哄堂大笑,黛玉脸颊泛红,嗔怪道:“环儿,你再胡言乱语,当心挨板子!”
宝钗接过话茬:“林妹妹,常言道‘女为悦己者容’,这是值得骄傲的事,况且你与环弟已订婚,他称赞几句又有何妨?”
黛玉听罢羞涩一笑:“宝姐姐,你倒说得轻巧,你今日这般精心打扮,又是为谁呢?”
宝钗被问得脸上微红,忙岔开话题:“不知云妹妹今日是否前来。\"
黛玉生性善良,接口说道:“史家每年都会派人送年礼,今年想必也是如此。
若外祖母派人去接,早些把她接来,云丫头也能轻松些。\"想到史湘云在史家的处境,姐妹们都陷入了沉默。
宝玉终于按捺不住,凑过来问:“你们在说什么呢?”
探春眼睛一转,答道:“二哥哥,我们在谈你云妹妹何时来府里玩,我们都很想念她。\"
宝玉笑了:“我还以为是什么大事,这事好办,我去跟老祖宗说,让她派人去接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