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伏惊恐万分,刚坐上世子之位怎能就此罢休,怒吼道:“贾环,你敢!”
“宁侯且慢!”
门外传来一声高喝,镇北公王伦步入酒楼,他掌管步军统领衙门,闻讯赶来,见贾环要废了刘伏,急忙制止。
一旦刘伏在此遭此劫难,他的家族也脱不了干系。
贾环收脚抬头,见是王伦,拱手笑道:“原来是国公驾到,多年不见,国公风采依旧。\"
王伦谦逊地回礼道:“宁侯过誉,小儿鲁莽冒犯,我定会带回严加管教。
至于世子刘伏,就交由我处理,听凭陛下降罪。\"说完,他严厉瞪了王奋一眼。
贾环思索片刻,笑着说道:“既然国公有此请求,本侯就给个面子,把刘伏交给你处置。
不然今天非废了他不可!”
王伦再次拱手致谢:“多谢宁侯。\"
旁边的刘伏长舒一口气,被王伦带来的手下扶走。
皇城。
大明宫的养心殿内,校事处的两位主管南燕、南言毕恭毕敬地站立殿下,弘武帝严肃询问:“贾环真的这样说了?”
南燕与南言对视一眼,跪下回答:“奴婢不敢欺瞒圣上!宁侯确实说过要废掉康亲王世子刘伏。\"
弘武帝听完沉默许久,挥退二人:“你们先退下吧。\"
慈宁宫。
康亲王刘向和刘伏父子跪地哭诉:“母后(祖母),请您为我们做主!贾环太过分了,居然随便殴打皇族子弟,以后还不知道他会做出什么事来。
就算我们自己认命,母后也不能坐视不管啊!”
太后闻言勃然大怒:“我不是告诫过你们不要招惹贾环吗?怎么连我的话都不听了?不过贾环这个行为确实是过分至极,这样下去皇家的脸面何存!快派人去请皇帝来。\"
不久后,弘武帝来到慈宁宫,行礼问安:“母后召儿臣前来,不知有何要事?”
刘向与刘伏连忙跪下:“臣等叩见陛下。\"
弘武帝摆手示意免礼:“皇弟不必拘礼,咱们是自家人,在母后面前不用这么多规矩。\"
太后沉声责备:“皇帝,看看刘伏被贾环伤成了什么样子!这样下去怎么得了?一个外臣怎么能如此大胆放肆地羞辱皇室子弟?他日还不知道会做出什么可怕的事来,难道这就是你信任的人吗?”
弘武帝感到头痛,虽然对太后并无深厚感情,但毕竟是自己的母亲,于是俯身说道:“母后息怒,贾环年纪尚轻,行事或许有些冲动,但他为朝廷立下了不少功劳,还请母后看在他以往的功绩上宽恕他一次。
儿臣回去一定会好好教训他。\"
白太后对皇帝说道:“你有自己的主张就好,我也就不多说什么了。
不过贾环这个人对皇室缺乏敬畏,你得小心提防,以免日后被他反咬一口。
我的话就说到这儿。\"
弘武帝恭敬地回答:“母后,儿臣记住了。\"然后瞥了一眼刘向父子,随即离开慈宁宫。
刘伏不满地说:“皇祖母,难道就这样算了?”
太后笑着回应:“你想怎么样?贾环可是皇帝信任的人,你也拿他没办法。
不过我在皇帝心中的芥蒂迟早会显现,你就别担心了,那个贾环不会有好结果的。\"
回到御书房,弘武帝暗自盘算,得给贾环一点教训,否则这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真可能闹出大乱子。
宁国府,宁安堂。
贾环被一道圣旨当头训斥了一顿,心里反而轻松了些,生怕皇帝毫无反应,那才叫可怕呢。
只要皇帝不杀他,他就不会走到绝路。
看到屋里的丫头们一脸担忧地看着自己,贾环安慰她们:“别担心,我没事。\"小吉祥一向相信自己的三爷,听贾环这么说,立刻高兴地跳过来:“我就知道三爷最棒了。\"
这时,鸳鸯进来通知:“三爷,老太太请您过去一趟。\"贾环明白这是关于刚才的圣旨,便跟着鸳鸯去了荣庆堂。
刚踏入荣庆堂,就见姐妹们全都担忧地望着他,黛玉眼眶泛红,王夫人则是一副幸灾乐祸的模样。
贾母忧虑地问:“听说皇帝下旨责备你了?”
贾环笑答:“老祖宗消息真灵通,确实如此。\"
贾母急忙追问:“要紧吗?”
贾环察觉到贾母是真的担心,便真诚地说:“老祖宗放心,没什么大事,就是我打了康王世子,他告到了太后那儿,皇帝才不得不训斥我。\"
尽管王夫人并不相信,但她也不敢招惹贾环,林家的遭遇让她至今心存畏惧。
贾母听后放下心来,深知康王虽与当今皇帝同为一母所生,但
小吉祥神情萎靡,贾环见状望向天色,说道:“稍后咱们去园子里放风筝。\"小吉祥顿时振作起来,嚷着要去找风筝。
贾环拦住她,说自家就有特别的风筝,不用着急去找。
丫头们听闻此话,纷纷加快速度吃完早饭,一同前往园子。
到了园中一片空旷处,贾环拿出从系统兑换的巨型蜈蚣风筝,展开竟有十米长,连平时文静的黛玉姐妹也惊叹不已。
黛玉疑惑:“环儿,这么长的风筝真能飞起来吗?”
贾环自信一笑,让晴雯等人帮忙托起风筝,没多久,伴随着小吉祥和小惜春的欢呼声,风筝顺利升空。
很快,园中众人都围过来看热闹,巨大的风筝吸引了西府的人,王熙凤、宝玉陪着贾母也来到园内。
王熙凤笑着问:“三弟,你放的是什么风筝,怎么这么大?”
贾环专注操控着风筝,答道:“二嫂子,这是我们自己做的,外面找不到这样的。\"
随着风筝越飞越高,小惜春跳着脚喊要尝试。
无奈风筝太大,她根本无法驾驭,急得直哭。
贾环将风筝线交给黛玉,另给了她一只小浣熊风筝。
在一旁的小吉祥也不甘落后,央求贾环给她一只。
最终,贾环又分发了几只风筝才平息大家的兴致。
黛玉那边,湘云和探春等人合力才勉强操控那条大蜈蚣风筝,湘云不时发出惊呼。
宝玉看得跃跃欲试,却又害羞不敢上前。
贾母心疼孙子,对贾环说:“环哥儿,也给宝玉一个风筝吧,别总是为难他。\"
贾环递给宝玉一支风筝,问他会否放。
宝玉兴奋地说自己会,并跑去和袭人、金钏、麝月等人玩耍。
梨香院内,薛姨妈对薛蝌和薛宝琴说,若他们在神京无处居住,可以搬入薛家老宅。
薛蝌恭敬回应,称父亲生前已购得一处小院,这次来京是为了妹妹的婚事。
薛姨妈得知,侄女宝琴与梅翰林之子已有婚约,但因薛家衰败及薛二爷去世,梅家态度转变,多年未有联系。
因宝琴年龄渐长,薛蝌带她来都中商议婚事。
薛姨妈询问是否拜访过梅家。
薛蝌听后愤慨道,他们确实去过,但梅家意图悔婚,令人厌恶。
宝琴也伤心落泪,深知被退婚的女子难以得到好名声。
薛蟠听后怒不可遏,扬言要教训梅家。
薛姨妈呵斥他冷静,担心他又惹事端。
薛蟠不服气,提议找贾环帮忙。
薛姨妈生气地喊叫,但薛蟠毫不理会,最终薛姨妈无奈只能作罢。
宝钗在一旁劝慰宝琴:“母亲就让哥哥去试试吧,若环弟肯帮忙,岂不是更好?哥哥若能与环弟走得近一些,也是好事。\"
薛蝌兄妹不明这位环哥儿的身份,见伯母如此重视,也猜到此人非同一般。
薛姨妈叹息道:“但愿如此,若真像你想的那样,即便我现在闭眼也无遗憾了!只是环哥儿会看得上像你哥哥这样的人吗?”
薛宝钗安慰道:“母亲,环弟不会在意这些,关键在于哥哥和环弟能否投缘。\"
薛蟠急匆匆赶到宁安堂,听说贾环在园中,便在宁安堂规规矩矩地等候,不敢贸然进入园子。
不久,贾环慢慢踱步而来,见到薛蟠便笑道:“薛大哥怎有闲暇来我这儿,可是有什么事?”
自贾环进来,薛蟠就站了起来,经贾环示意后才重新坐下,不好意思地说:“宁侯,我有事想请您帮忙。\"
贾环对薛蟠并无恶感,从原着中得知,薛蟠虽好色且鲁莽,但并无大恶,否则柳湘莲也不会与他交往。
从他对薛姨妈的孝心及对宝钗的关爱来看,也算不上坏人。
看到拘谨的薛蟠,贾环笑着摇头道:“薛大哥不必拘束,我们两家既是世交又是亲戚,有事直说即可,能办的我一定尽力。\"
薛蟠见贾环态度诚恳,渐渐放松下来,于是将堂妹与梅翰林家的事情告诉贾环,并愤愤地说:“宁侯,这世上竟还有如此**之人!”
贾环一愣,明白这是薛宝琴到了京城,便笑道:“梅家的事我略知一二,咱们去梨香院详谈吧。\"
梨香院。
“环哥儿来了,快坐,一起喝茶。\"薛姨妈满脸笑容地招呼着。
贾环进门就看见薛姨妈身旁坐着一男一女。
男人一身青衫,显得清秀;女子上身穿粉色锦缎袖袄,下身是月白色长裙,眉目如画,素颜也难掩绝世姿容,容貌比宝钗稍胜一筹,与黛玉不相上下,虽略显稚嫩,却难掩其天生丽质。
薛姨妈对已起身的薛蝌和薛宝琴介绍道:“这是环哥儿,宁国府当家的贾环。\"心中满是喜悦,因为自己的儿子真的把贾环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