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皇丧礼顺利结束,未生波折,与贾环所料不符,异常平静。
二十七日后,弘武帝完成国丧。
于养心殿落座,弘武帝首次感受到身为真正 ** 的权力感,一言一行皆得自由。
太上皇驾崩后,他首道圣旨便是令朝臣归还国库欠款。
能够偿还的大臣勋贵只能含泪缴清,不敢多言,毕竟局势已变。
然而家中经济拮据无法偿还的官员勋贵也为数不少,他们只得四处求助。
荣国府,荣庆堂内。
贾母端坐主位,史家两兄弟垂手而立,面露愁容:“姑母,贾家既已收到通知先行偿还欠款,您为何不告知侄儿?若早知此事,侄儿也有时间筹措银两。
您该清楚家中现状,我们又到何处筹钱?”
贾母内心亦感不悦,忆及当年,这两兄弟为争夺忠靖侯爵位,不但耗尽家财,还与元兴勋臣关系密切,此举令开国功臣世家极为不满。
尽管心中不快,但那是娘家之事,总不能完全置之不理。
于是问起:“你家欠款几何?还有多少困难?”
史鼐苦笑着对姑母说:“史家总共欠银十万两,我们已经凑了七万两,还差三万两,即使卖了许多家当才勉强补上,再卖下去就只能是铺子和田产了,那样的话,史家恐怕连基本生活都难以维持。\"他无奈地望向贾母,眼中充满期待。
贾母听后悲伤地说:“你们这两个不成器的东西,史家落到这般田地,我将来怎么有脸去见老侯爷!罢了,叫鸳鸯拿三万两银票给你们。\"
史家两兄弟脸上露出喜色,连连道谢:“多谢姑母,还是姑母最疼我们!”
贾母疲惫地摆摆手,让鸳鸯送他们离开。
在宁国府,贾环同样接待了几位前来借钱的开国勋臣,对他们都有所接济,使这些人对他感激不尽。
第二天早晨。
贾环无所事事,见天气晴朗,便对晴雯、香菱等丫头说:“我想出去走走,你们有谁想一起去玩吗?”
晴雯等人一听都很高兴,小吉祥更是兴奋得跳了起来:“太好了,三爷,我也要去!”
平儿想了想,笑着说:“我还是留在家里看家吧,你带上她们去玩吧。\"
彩霞虽然稳重也想去,但还是说道:“三爷,我也不去了,和平时姐姐一起守家。\"
最终决定让晴雯、香菱、小吉祥和小幺儿四人随贾环出门,贾环让他们都穿上男装以便行动方便。
四个丫头换好男装出来,晴雯和香菱的装扮让贾环眼前一亮,觉得她们看起来像两个英俊的小厮,而小吉祥和小幺儿则没有引起他的注意。
神京城东的布善街是最繁华的地段,各种酒楼、布店、日用品应有尽有。
今天街上出现了五个年轻人,其中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身后跟着四个俊俏的小厮。
他们正是贾环一行,贾环并未骑马,而是坐着马车来到城东后步行游览,他的亲兵不敢打扰他的兴致,只在远处跟随,派一人乔装成路人保护,若有危险可迅速返回报信并提供援助。
几个丫头刚上街,就像脱缰的野马四处疯玩,对面人偶、糖人、泥娃娃之类的,不管三七二十一全都买下,说是给家里姐妹带礼物。
逛了一会儿后,贾环带着提着大包小包的丫头们,走进了一家酒楼吃午饭,没去自家的来东顺酒楼是为了换个口味。
这家酒楼叫香味阁,名字普通但生意不错。
贾环和几个丫头定了个包间坐下后,他对店小二说:\"把你们酒楼最好的招牌菜端上来几样,再来一坛上等的女儿红!\"
小二一看贾环的穿着打扮就知道是富家少爷,立刻毕恭毕敬地答道:\"客官稍等,马上就好。\"
小吉祥和小幺儿趴在窗边望向街道,一边聊天一边指指点点,满脸兴奋。
不一会儿,酒菜就上了桌,大家开始用餐。
小吉祥尝了一口菜,皱眉道:\"三爷,这家酒楼的菜不如来东顺的好吃!\"
晴雯白了她一眼:\"既然觉得不好吃,那就别吃了!\"
小吉祥嘿嘿一笑:\"怎么不吃?偶尔换换口味也好啊,虽然比不上家里做的,但也凑合能吃,我就勉强吃一口吧。\"
看着小吉祥得意的样子,晴雯气愤地说:\"三爷,您看看这丫头都被您宠成什么样了,还有没有规矩!\"贾环一边喝着女儿红,一边悠闲地看着丫头们拌嘴,也不插话。
小吉祥和小幺儿本来就是小吃货,此时吃得满嘴流油,小吉祥还不时对晴雯挤眉弄眼,气得晴雯够呛,但还是不忘给贾环倒酒。
正吃饭的时候,楼下突然传来一阵喧哗声,贾环皱眉往下看,只见酒楼门口站着一个蓬头垢面、眼神呆滞的妇人,被店小二赶走,周围的人也在议论纷纷,似乎在谈论什么,但最后都无奈地摇头。
这时,酒楼掌柜来了,让小二停下动作,他端着一碗饭菜递给那位妇人,叹了口气说:\"孩子,吃吧,想开点,你斗不过他们的!\"
妇人接过饭菜给老掌柜磕了个头,然后默默地吃饭,一句话也没说。
贾环一眼看出那妇人有难言之隐,便对晴雯说:“你去请掌柜过来,我有些事情要问他。\"晴雯点头离开。
很快,酒楼老板进来,笑着说:“不知客官找我有什么吩咐?”
贾环指了指旁边的椅子说:“老掌柜,请坐。\"此时,四个丫头安静地站在贾环身后。
老板坐下后说道:“客官尽管吩咐,只要是我知道的,绝不隐瞒。\"
贾环笑着点头:“老掌柜,楼下那位衣衫褴褛的妇人怎么回事?周围人都露出惋惜和同情的表情,难道她有什么冤屈?”
老板叹了口气:“客官,这件事您还是别问了。
知道了又如何?不过徒增烦恼罢了。\"
贾环让晴雯给老板倒酒,笑道:“不妨说说,或许我能帮上忙。\"
老板仔细观察了贾环一番,喝完杯中酒,苦笑道:“既然客官想知道,那我就讲讲吧。\"
贾环示意晴雯再次斟满酒,说:“洗耳恭听。\"
老板陷入沉思,片刻后叹息道:“这位女子叫锦娘,来自山东济南城郊霍家村。
他们家原本是书香门第,父亲曾是举人。
因为只有锦娘一个女儿,就招了一个上门女婿。
这男人虽然出身贫寒,但很有才华,当年老举人正是看中这一点才把女儿嫁给他。
起初两人关系很好,感情深厚,还生了一对儿女。
后来老举人去世,她的丈夫陈茂想去京城赶考,锦娘自然支持。
可连续三年都没考上,为了维持他在京城的生活,锦娘卖掉了家里的祖产。
弘武十三年,陈茂终于考中状元,但这却是锦娘噩梦的开端。\"
晴雯忍不住问道:“老掌柜,她丈夫高中状元不是好事吗?怎么反而成了噩梦?”
香菱也好奇地看着老板,觉得丈夫成为状元应该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老掌柜听后叹息道:“原本是桩喜事,却成了坏事。
陈茂考中状元游街时,被宋国公府的二公子看中。
宋国公邀请陈茂到府中,陈茂被权势和美貌吸引,又觉得有了宋国公府的支持前途无量,于是答应了婚事,唯一的要求是不能放弃自己的儿女。\"
晴雯性格直爽,听到这里气得脸色发青,冷冷地说:“这种忘恩负义之人,真是该千刀万剐!”
贾环瞪了晴雯一眼,说:“老掌柜,请继续讲。\"
老掌柜接着说道:“当晚,宋国公府派人前往山东济南城郊的霍家村,告知锦娘此事,并提出愿以五千两白银让锦娘安度晚年。\"
锦娘视孩子如生命,自然拒绝了这个提议。
丈夫的背叛已使她悲痛欲绝,若再失去孩子,她就真的无路可走了。
见锦娘态度坚定,宋国公府的人强行带走孩子,离开时还将她唯一的家付之一炬。\"
香菱心肠柔软,听到这些忍不住落泪,抽噎着说:“三爷,陈茂固然可耻,但锦娘实在太可怜了。\"
香菱这一哭,老掌柜立刻看出她是女儿身,心想这位定是某位权贵家的少爷,态度更加恭敬。
贾环安抚了香菱几句,继续问:“后来呢?锦娘怎么会沦落到这般境地?”
老掌柜虽期望这位少爷能为锦娘出力,但也明白这希望很渺茫,毕竟宋国公府可不是普通人家能对抗的。
“客人,锦娘失去子女后当然不会善罢甘休,连夜赶往神京城。
由于没有盘缠,她一路乞讨来到神京。
一到神京,她就到宋国公府要求见陈茂,表示不会妨碍他的荣华富贵,但必须把孩子还给她。\"
陈茂自然不同意,将锦娘赶出了府门。
锦娘多次试图入府找陈茂理论,却被护卫阻止。
最后无奈之下,锦娘只能到顺天府告状。
顺天府的官员找宋国公商议此事,按照律法,陈茂休妻后子女应归他所有,但陈茂当年是入赘女婿,子女的归属应与女方有关。\"
贾环冷笑道:“此事难道没有依据?难道宋国公还会偏袒陈茂不成?”
老掌柜听他直呼宋国公名讳,心中一震,暗想这少年身份定不寻常,态度越发恭敬地说:“这位客人有所不知,宋国公府并未庇护陈茂,而是向顺天府施压,使案件迟迟无法结案,意图困住锦娘。
不仅如此,他们还禁止任何人收留锦娘。
锦娘身无分文,如何能在神京城久留?他们分明是想逼迫她返回乡下。\"
贾环听后勃然大怒,问道:“真是可恨!那后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