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6日|阴
今天办公室依然冷清,大多数人还没返岗,我提前回到工位,继续处理收尾工作。虽然项目流程已经走到最后,但越是这个时候越不能掉以轻心。副总昨天刚发来邮件,要求对终版材料再做一轮细节审核,包括图表的精度和数据的一致性。我知道,这可能是对我的一次独立能力验证,也是我从“辅助者”向“主导者”转变的关键一步。
我花了整整一个上午,把之前李倩留下的汇报逻辑再理了一遍,从封面设计到每一个过渡动画,每一项数据都重新核对。李倩虽然已经调岗,但她的习惯我太了解,每一份呈现都要经得起现场问答与追溯推演。我照着她教我的标准再来一遍,不为她,也为我自己。
魏鹏今天也回来上班了,一大早就拎着早餐盒子晃到我桌边:“主讲人,听说你最近可风光了?副总都单独给你发邮件。”他语气像玩笑,眼神却带着几分认真。
“项目就快结束了,我只是把事情做完。”我低头继续检查幻灯片里的表格格式。
“别太谦虚。你那汇报我看过,稳得一比。”他说完在我桌边坐下,突然压低声音,“李总是不是还联系你?”
我没有回答,只是沉默了一会。
魏鹏叹了口气:“人都走了,你也该想想自己了。她是个好人,但你得清楚,她留不住。你也不能卡在过去。”
我点点头,但没有应声。心里却有一股酸意在慢慢发酵。
中午,我翻出李倩留下的资料袋,那里面装着她之前打印的项目讲义、会议纪要,还有一张未署名的纸条:“信息和控制,是你在职场生存的两条腿,永远别交给别人。”
我把这句话默背了几遍,夹回文档里,像是一种仪式感。
下午三点,我接到副总助理的电话,说让我准备一份下季度资源预算的草案,下周会上要我做简要说明。我一愣,这已经不再是项目范畴内的工作,而是正式向部门核心层靠近的信号。
我开始着手拟预算草稿,过程并不轻松。这不只是技术层面的事,更涉及公司资源分配的全局判断。李倩以前做这类汇总从不轻易请人帮忙,总是一遍又一遍模拟方案,预演可能的质疑。我此刻才理解那种谨慎的必要性。
傍晚,我留在公司加班。魏鹏走的时候拍了拍我:“你现在是正牌‘倩系’接班人了,好好干,别让人笑话。”
我笑了笑没有回应,心里却泛起复杂的波澜。“倩系”这个说法,其实很多人背后早就在讲。但我知道,今天的我不是靠她的关系活着,而是靠自己一笔一划写出来的结果。
九点多,我打开邮箱,看到一封李倩转发的内部资料分析,是她原先部门用来评估新季度人效指标的参考模型。邮件附言很简单:“你可能会用得上。”
我读着那份模型报告,突然想起她曾说过的一句话:“所有真正有能力的人,都会在孤独中学会成长。”
我合上电脑,办公室里只剩我一个人。灯光下,我看着自己倒映在黑屏中的影子,不再是当初那个跟着李倩东奔西走的新人了。
我已经开始独立行走,虽然心里还是空着一点,但那一点,已经被“能力”填补了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