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夜突围、沙海重生与铁壁对峙
兴庆府:绝望中的密谋与昌隆号的暗影
兴庆府已被金军的铁桶深壕围困逾月。寒冬凛冽,城内粮尽柴绝,冻饿而死者枕藉于途,瘟疫肆虐,昔日繁华的都城化作人间炼狱。李乾顺形销骨立,眼神空洞,仅靠参汤吊命。然而,在这片绝望的深渊中,一股求生的暗流在仁多保忠的铁腕主导下,艰难汇聚。
仁多保忠深知,困守孤城,唯有死路一条。他采纳了“神秘友人”(昌隆号渠道)的建议,制定了**“金蝉脱壳,北狩黑水”**的绝密计划。目标:不惜一切代价,护送国主及核心宗室、重臣突围,穿越死亡沙海,退保黑水城(镇燕军司),延续大夏国祚!
计划核心:
1. **声东击西,惑敌耳目:** 利用金军春节期间可能出现的松懈(金人也需过年祭祖),组织一场规模浩大的**“玉碎”突围**。
2. **外围烽火,牵制金军:** 密令凉、瓜、肃、甘等州残存势力及效忠党项部落,在同一时间,于金军漫长的补给线和相对薄弱的西、南方向,发动多点袭扰!不求胜,只求制造混乱,吸引金军主力分兵!
3. 死士断后,暗度陈仓:*由仁多保忠亲自挑选、装备昌隆号秘密输送的**精良马匹、骆驼、御寒毛皮、少量“提神丸”和净水药丸**的五千精锐“骆驼死士”,护卫国主、梁太后(若存活)、太子及嵬名阿吴等核心数人,从城防相对薄弱、且靠近沙漠方向的西北角,进行真正的、静默的亡命突围!
4. **昌隆号的“天时”:** 昌隆号不仅提供了关键物资,更利用其庞大的商队网络和“打点”能力,在突围路线上预设了几个极其隐秘的**补给点**(深埋于沙海中的水囊、肉干),并提供了熟悉腾格里沙漠北部隐秘通道的**党项老向导**(以重金和家族安全为代价)。
春节血夜:玉碎惑敌与金蝉脱壳
**宋宣和三年 正月初三,夜。
寒风如刀,星月无光。兴庆府城内,却突然爆发出震天的喊杀声和火光!
* **“玉碎”冲锋:** 大将**野利荣**(瓜州援军残部首领)和**没藏讹庞**(投机派,但家族根基在兴庆府,被仁多保忠以“护驾首功”许诺裹挟)率领城内仅存的、还能拿起武器的近两万军民(多为老弱病残,但被绝望和保家卫国的悲壮点燃),突然向金军围困最严密的**东门、南门**发起决死冲锋!他们点燃了最后的火油罐,敲响了破锣,发出野兽般的嚎叫,如同扑火的飞蛾,不顾一切地冲击金军的壕沟、箭塔!昌隆号秘密提供的少量“甩手雷”在人群中炸响,制造出更大的混乱和声势!
* **外围烽起:** 几乎在同一时刻!凉州方向,嵬名令公虽已病逝,但其子**嵬名察哥**率数千残骑,突袭了金军设在**柔狼山**(今甘肃景泰附近)的粮草中转站,纵火焚粮!瓜州方向,小股骑兵沿**弱水(黑水河)**袭扰金军巡逻队和烽燧!肃州、甘州方向的党项部落,则攻击了金军通往河西走廊的零星据点!一时间,金军漫长的战线后方,狼烟四起,告急文书雪片般飞向宗翰大营!
* **金军应对:** 突如其来的全面骚动,让沉浸在春节些许松懈中的金军措手不及。宗翰虽惊不乱,立刻判断:西夏人这是困兽犹斗,要做最后搏命!他严令:
* 习失、拔速离率本部精锐,配合围城部队,**全力绞杀东西南三面突围的西夏军民**!务求全歼,不留后患!
* 银术可速率轻骑,驰援**柔狼山**,扑灭粮站之火,歼灭凉州残敌!
* 希尹加强**会州**防务,严防其他方向西夏残兵趁乱突破!
* 习室率铁浮屠坐镇中军,随时策应!
就在金军主力被东西南三面巨大的“玉碎”突围和外围袭扰牢牢吸引之时——
**西北角:死亡通道悄然开启!**
仁多保忠一身黑衣,目光如铁。他亲自背起虚弱不堪的李乾顺,梁太后、太子等核心被死士牢牢护在中间。五千“骆驼死士”口衔枚,马蹄裹布,如同融入夜色的幽灵,悄无声息地移动到西北角一段相对低矮、且因土山工程尚未完全合拢的城墙处(此处也是昌隆号暗中“指点”的薄弱点)。
“**放绳!**” 仁多保忠低吼。早已准备好的绳索迅速垂下。精锐死士率先缒城而下,清除外围零星的暗哨和巡逻队(昌隆号提供的情报精准定位了换防间隙)。紧接着,核心人员被小心翼翼缒下。最后是大队骆驼死士。
整个过程迅捷、安静,与东西南三面震天的喊杀形成诡异对比。当最后一名死士落地,仁多保忠回头望了一眼火光冲天的兴庆府,眼中闪过一丝悲怆,随即化为决绝:“**走!进沙海!目标——黑水城!**”
五千人马,牵着负重辎重(主要是水、少量肉干、药品)的骆驼,一头扎进了漆黑寒冷的腾格里沙漠边缘,向着北方亡命狂奔!昌隆号预设的补给点和老向导,成了他们唯一的生存希望。
**金军的察觉与追击:**
宗翰很快收到了西北角“小股敌军缒城逃窜”的报告。起初他并未在意,以为是零星溃兵。但当东西南三面“玉碎”突围的惨烈景象传来(金军虽胜,但面对自杀式冲锋也付出不小代价),结合外围多点袭扰的规模,他猛然惊觉不对!
“**中计了!** 仁多保忠!好一招金蝉脱壳!” 宗翰又惊又怒,“习室!点齐五千铁骑!给我追!生要见人,死要见尸!尤其是李乾顺!绝不能让他跑了!”
完颜习室领命,率最精锐的铁骑,如离弦之箭般扑向西北沙漠!然而,他们晚了一步,且缺乏沙漠追击的经验和向导。茫茫沙海,夜色深沉,仁多保忠的队伍早已消失在起伏的沙丘之后。金军追兵在沙漠边缘逡巡数日,遭遇小股西夏死士的伏击和恶劣沙暴,损失部分人马,最终无功而返。
**沙海重生:黑水城的新生**
穿越腾格里沙漠的旅程,如同在地狱边缘行走。严寒、缺水、沙暴、迷失方向……不断有人马倒下。若非昌隆号预设的补给点和老向导的指引,这支队伍早已全军覆没。当他们如同乞丐般挣扎着出现在黑水城下时,五千人仅剩三千余。
然而,李乾顺的到来,如同黑暗中的火炬!黑水镇燕军司监军使(阿沙敢不的上司)原本已生异心,但在仁多保忠的威慑和李乾顺“王旗”的感召下(加上仁多保忠承诺其高位),选择效忠。消息传开,散布在河西走廊西部、沙州(敦煌)、乃至西州回鹘境内的西夏残部、忠于王室的党项部落,如同百川归海,纷纷向黑水城汇聚!
**天会二年春,黑水城(镇燕军司)。**
李乾顺在仁多保忠、嵬名阿吴(这位老臣奇迹般活了下来)等辅佐下,于简陋却象征意义重大的“行宫”中,宣布**重建西夏朝廷**!改元**“延祚”**(延续国祚之意),昭告天下:大夏未亡!
**军事部署:依托地利,铁壁对峙**
仁多保忠吸取教训,摒弃了与金军主力野战争锋的幻想,制定了全新的防御战略:**依托河西走廊西端的复杂地形(沙漠、戈壁、山地)和绿洲节点,构建纵深防御,以守代攻,持久消耗!**
核心堡垒: 以黑水城为都,沙州(敦煌)为西翼支撑点,肃州(酒泉)为东大门,构成防御铁三角。深沟高垒,广储粮草(依靠昌隆号秘密输血和劫掠周边),利用沙漠戈壁作为天然屏障。
前沿防线:沿弱水(黑水河)下游(金塔、鼎新一带)构筑烽燧、堡寨链,配置精锐游骑。重点防御金军可能穿越巴丹吉林沙漠南缘或沿弱水进军的路线。
机动力量:组建精锐的“骆驼旋风骑”,以轻装、高机动性为主,装备强弓硬弩和少量昌隆号提供的“甩手雷”(标记宋朝武库)。任务:袭扰金军漫长的补给线(尤其是穿越沙漠的路段),攻击孤立据点,实施“打了就跑”的沙漠游击战。
外交联络:遣密使联络西州回鹘、黄头回纥乃至更远的吐蕃诸部,许以重利,争取同盟或至少保持中立,牵制金军。
金国的应对:铁闸锁西,宗翰的遗憾
兴庆府在“玉碎”突围后,剩余守军开城投降。金军虽占领了西夏核心腹地(兴庆府、灵州、盐州等),缴获无数,但最重要的目标——西夏国主李乾顺及其核心班底——却成功逃脱,并在黑水城重建政权,这令完颜宗翰的灭国之功大打折扣,如同吞了一只苍蝇般难受。
面对西夏残部依托黑水城建立的抵抗堡垒,宗翰虽有乘胜追击之心,但现实制约巨大:
1. 补给困难:远征黑水城需穿越数百里荒漠,补给线漫长脆弱,极易被西夏骆驼骑袭扰。
2. 师老兵疲:长期征战,将士疲惫,马匹损耗严重,亟需休整。
3. 后方掣肘:吴乞买掌控后勤,以“稳固新占区”、“休养生息”、“防备宋国”为由,严格控制向河西走廊西端大规模用兵的资源投入。
4. 新占区不稳:新占领的西夏东部地区,反抗此起彼伏,需要重兵弹压。
在吴乞买的“建议”和阿骨打的默许下,宗翰不得不调整部署,将战略重心转向消化已占领土,稳固东线,对峙西线:
东部(核心区):宗翰坐镇兴庆府(改名中兴府),留大将完颜娄室镇守,强力镇压反抗,推行“剃发易服”,建立统治秩序。设西夏路总管府。
中部(河西走廊咽喉):完颜希尹坐镇凉州(西凉府),升任河西诸路都统制,统领凉、甘、肃等州防务。任务:屯田积谷,稳固统治,成为压制西夏黑水政权的前沿基地和向东支援的枢纽。他加固城防,广修烽燧,训练签军,将凉州打造成坚固堡垒。
西部(对峙前沿):完颜银术坐镇肃州(酒泉),直面黑水城方向。他依托肃州绿洲,沿弱水(黑水河)东岸构筑了一系列坚固堡寨(如金塔、鼎新),与西夏的弱水西岸防线隔河(或沙)相望。双方游骑频繁交锋,小规模冲突不断,但谁也无法取得决定性突破,形成了沿弱水下游至巴丹吉林沙漠南缘的漫长对峙线。
南部(防宋):习失、拔速离被调往会州(靖远)-兰州一线,警惕宋国可能的异动,同时监控吐蕃边缘地带。
至此,金夏战争进入新阶段:
* 金国:控制了西夏东部富庶的河套、灵盐地区及河西走廊东中部(凉州、甘州),设立统治机构,但西部(黑水、沙州)未下,李乾顺政权犹存。
* 西夏(黑水政权):退守河西走廊西端,依托沙漠绿洲和黑水城,保有肃州部分区域(或影响力),在仁多保忠的铁腕统治下,整合残部,利用沙漠戈壁地利和游击战术,与金军形成长期对峙。
对峙焦点:肃州-弱水下游防线。金军(银术)想前进攻克黑水城困难重重;西夏(仁多保忠)想东进收复失地更是痴人说梦。双方在此陈以重兵,烽燧相望,游骑交锋,进入僵持消耗状态。
杨靖的棋局:边境的阴影
西夏残部在黑水城站稳脚跟并与金国形成对峙,这正是杨靖最希望看到的局面。持续的对峙消耗着金国的力量,牵扯着宗翰的精力,也为他在宋国西北边境的布局提供了绝佳的掩护和借口。
昌隆号的商队更加频繁地穿梭于固原(镇戎军)、平凉(渭州)、陇南、庆州、宝鸡**等地。
在固原、平凉:昌隆号以“协助宋军防御西夏(实为防御金国渗透)”、“保障商路安全”为名,大规模扩充“镖局”武装,修建坞堡货栈,俨然成为当地不可忽视的武装力量,并大肆收买拉拢边军将领和地方豪强。杨靖的触角,已深深嵌入宋国的西北边防体系。
* 在陇南、庆州:昌隆号利用金夏对峙造成的商业真空和宋国边政腐败,几乎垄断了与吐蕃、羌部的茶马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和影响力,并将势力向更南的秦州(天水)、凤翔府渗透。
最关键的一步:杨靖通过昌隆号,与黑水城的仁多保忠建立了“稳固”的联络渠道。他不仅继续提供有限的军需(以维持西夏对金的牵制),更以“协助西夏抗金”、“提供安全贸易通道”为条件,**从仁多保忠手中,“买”下了或者说“托管”了原西夏控制的、如今已成无主之地的宋夏边境大片区域(如萧关古道周边)的“治权”和“征税权”!** 仁多保忠为获得喘息之机,明知是饮鸩止渴,也不得不签下这份密约。至此,杨靖以“民间商业力量”之名,行“割据军阀”之实,在宋、金、夏三国夹缝中,悄然开辟了一片属于他自己的疆土!而宋国朝廷对此的迟钝反应,则成了最大的讽刺。
兴庆府的陷落并非终点,而是更宏大棋局的开端。西夏在黑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