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大嫂、二嫂眼里的轻松,八福晋想到胤禩,这几年他不装什么情深,对后院那些女人雨露均沾。
要不是自己将可以避孕的食物,晒干磨成粉,分别放在他平时的膳食里、还有那些女人熬的补汤里。
反正只要逮着机会,八福晋就会给胤禩吃可以避孕的食物粉末。
都说她八福晋善妒不容人,现在她倒是大度了,胤禩不还是没有子嗣。
就这样胤禩还野心勃勃想争,那就让他争吧,自己倒要看看最后便宜谁。
胤礽的视线扫过一众弟弟们,从前这些弟弟被他和老大压的喘不过气。
胤礽还以为今个怎么也有人会酸几句,咋的都不说,茶盏、果脯那么好看?
胤褆抬头就对上老二的视线,咋滴?想报仇?那是皇阿玛让自己刺激的,可不是他自己的真心话。
胤礽无语的瞧着老大对他挤眉弄眼,那日老大的话确实扎心。
但也让他领悟,皇额娘拼命生下自己,那他就要长命百岁,才不辜负皇额娘英年早逝。
至于皇阿玛,短时间不需要他,皇阿玛估计忙着抬起哪几个弟弟去争,然后平衡朝堂。
被抬起来的人就是胤祉、胤禛、胤禩,皇上对这三人时不时的夸一夸,或者让其伴驾。
胤?跟胤禟蛐蛐,“九哥,皇阿玛如今的操作咋看着那么眼熟。”
胤禟想起玥窈说的,皇上以示恩宠,就会时常叫人伴驾,这种事通常用在后妃身上。
想到这,胤禟打了个冷颤,看向胤?叮嘱:
“你管他呢!咱们做好自己的事就成,他们爱咋争随他们去。”
胤?点头,随即问:“弘晸跟二哥学的咋样?”
说起这个,胤禟很是自得。
“十弟,你是不知道,二哥对我羡慕的不行,我的三个儿子,各有能耐,弘晸更是优秀的二哥都自叹不如。”
胤?眼神蹭亮,“真的?九哥,你快给我说说呗!”
胤禟翘起的嘴角都压不住,凑近胤?耳边说道:
“二哥说弘晸是天生的帝王之才,稍加提醒就能学会帝王之道,而且还是属于他自己的道。”
“弘晵天生神力,学兵法武术信手拈来,之前我都不知道,只以为他力气大了点,没想到是弘晸教他藏拙。”
“弘晅不只是遗传了我的经商之能,二哥说他还有宰相之才,我的天,我的三个儿子简直是帝王加能臣的绝佳配置。”
胤?的眼神直溜溜的盯着胤禟。
“九哥,这些都是二哥亲口告诉你的?不是你自己揣测的?”
胤禟猛点头,“真的是二哥亲口说的,我没有夸大,一开始听到这些,我自己都不敢信,我亲自盯了几堂课才信的。”
胤?想到自己的儿子弘晙、弘旭,简直是自己的翻版,眼神有些幽怨的看着九哥。
“九哥,虽然你只有三个儿子,之后都是女儿,但是你这一个顶得上无数个了。”
胤?自己已经有两个嫡子,一个庶子,四个女儿。
胤禟有了三个优秀的嫡子,对有没有庶子无所谓。
兄弟们也没有几个儿子,他在兄弟中子嗣数量和质量都算不错的。
不是还有个八哥,连一丁点好消息都没有吗。
胤褆不知道从哪里知道胤礽私下在教其他弟弟的子嗣学习,跑来掺和一脚。
在发现弘晵的天赋时,惊为天人。
他的儿子弘昱身体不好,胤褆不敢让弘昱太过劳累,平时只是锻炼强身健体。
这下看到弘晵,他终于有继承衣钵的人了。
胤礽看着老大夸张的表现,简直没眼看。
“你低调一点,要是引起皇阿玛还有几个争斗不休的弟弟关注,看你还能不能悠闲。”
胤褆撇撇嘴,“罢了,看在弘晵的面子上,爷不跟你吵。”
就这样,胤礽带着弘晸,胤褆带着弘晵,在沙盘上厮杀,各有输赢。
胤褆、胤礽正教的起劲,皇上一道圣旨,让儿子们送阿哥进宫读书。
按照规矩,胤禟的三个嫡子,都是要送进宫的。
以前胤禟还可能高兴这样的恩典,现在他只觉得进宫学习简直是耽误儿子。
圣旨已下,不能违抗,胤禟只能帮着儿子收拾阿哥所,收拾行李送他们进宫。
弘晸安慰胤禟,“阿玛,不用担心,儿子可以找机会赖上皇玛法,跟他偷摸学。”
胤禟精神一振,“儿子,你皇玛法是老狐狸,你万事小心,不要太急功近利被他察觉。”
弘晸郑重点头,“阿玛,儿子会注意,不会骄傲自满的,您放心吧!”
乾清宫,康熙震惊的在胤褆、胤礽之间来回扫视。
“你们想去上书房教书?为什么?老大不想待在兵部了?”
胤褆:“皇阿玛,儿子可以两边都去,不耽误,实在不行儿子负责武课也成。”
康熙有些拿不准两个儿子的目的。
胤礽看着犹豫不决的皇阿玛,开口说道:“皇阿玛,儿子待在府里也没什么事,在上书房学习的基本都是侄子辈,教好了儿臣也能担上个名师的头衔。”
康熙听成了胤礽这是想给弘晳留退路,所以才想去上书房教书,混个师徒情谊。
胤褆估摸就是跟胤礽学的,罢了,好歹也是他宠大的孩子,能多条后路也好。
“朕准了,你们对课业安排,写个奏折给朕。”
胤礽、胤褆:“儿臣多谢皇阿玛恩准。”
大哥、二哥去上书房教书,这消息震的兄弟们一愣。
胤禟、胤?肯定是高兴的,他们正愁弘晸的学习之路怎么办呢!
这下好了,完美解决。
至于没有儿子送进宫学习的胤禩,更着急了。
这次的事又将他没有子嗣的事摆在明面上。
连后成婚的十四弟都有阿哥了,胤禩后院一点消息都没有。
康熙心里都开始猜测,是不是胤禩有啥毛病,可是太医经常把平安脉,真有问题不可能瞒着吧?
康熙正犹豫要不要给胤禩赐人,结果听说良妃送了四个格格给胤禩。
良妃的位分是康熙刚封不久,没有举行仪式,就一个名义。
康熙抬起胤禩去争,但是不想给他升爵位,就给他额娘恩典,口谕升为良妃。
八福晋冷眼看着胤禩睡了一个又一个女人,依然没有好消息传出。
康熙四十八年,群臣上奏重立太子,这次康熙依然让他们上折子,举荐心中最理想的太子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