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二十七年,老一辈的王爷相继离世,现存者亦多为序齿末流。这一年,弘星正式昭告天下,大清实行君宪制,皇室自此转为国家的象征,如同吉祥之物。
锦窈身着朴素衣裳,漫步于京城街巷之中。若非心中明了这是何方,她几乎怀疑自己重返少年时游历的那座古城。街道整洁,石板路平坦,行人络绎不绝,两侧店铺林立,热闹非凡。人们的面容洋溢着生气,眼神闪烁着光芒,不再是往昔的麻木与空洞。
锦窈明白,此番盛景得益于京城之地利,但她坚信,终有一日,这份繁荣将遍及每一寸土地,让天下苍生共享安乐。
坐在新式火车上,行驶速度并不迅猛,时而伴有轻微的颠簸,杂音也时有响起。但这仅仅是开端,锦窈深信,华夏科技已超前发展一百多年,未来的进步定将更加迅猛。
海外众多疆域已被大清出去的人所占领,弘星等人亦派遣了大量儒生去往海外进行文化教育的整合与传播。
希望他们努力加油,不奢求传播全球,至少半个地球都能统一学习汉字、说汉话。
锦窈凝视着身着儒雅服饰的弘星,眼眸中闪过一丝恍惚,仿佛穿越了千年时光,诸葛孔明的身影与之重叠。
“弘星,身居皇位二十余载,你依旧是那副温文尔雅的模样,全然不见帝王应有的威严。”
弘晨一边啃着从锦窈身旁盘中拿起的水果,一边含糊不清地说:“额娘,他就是爱装模作样。您是没瞧见过他在朝堂上发怒的样子,简直吓人极了。”
锦窈闻言只是温和的笑笑,@你们倒是拿得起放得下,如今你们手里的权势大打折扣,没后悔过?”
弘星(诸葛亮)放下手中的书,“权势迷人眼,怎会不心动,只是每次忆起额娘提起的那些悲剧,我也不觉得权势有那么重要了。”
弘晨(曹操):“不管怎样,重来一世,能改写这最后的封建王朝,也算不负此行。
锦窈想起大儿子弘智,骚操作真多,为了让沙俄下一代有更多汉人血脉,不断的问大清要人过去,也不怕翻车了。“弘智还在问你们要人没有?”
弘星想到兄长的做法,不禁感到有些头疼。为了让沙俄也能学习汉字说汉语,他采取更为直接的方式,邀请大清人员前往,与那些大势力的人物进行联姻,通过这种方式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还好自登基以来,大清人口激增,否则难以挑选合适人选进行联姻。所选之人皆出自学校,全凭个人意愿,凡愿意者皆以皇家格格之礼派遣。
弘晨也是佩服他这位皇兄,“额娘,七哥,你们说他究竟是怎么说服沙俄二世同意的,竟然还能把那些人治理得服服帖帖,听说沙俄都快成了他的一言堂了。”
锦窈也附和着点头,“可不是,我也很好奇,可惜他现在还不打算回来,看他来信的意思,是想把孩子都培养出来,继承沙俄。”
弘晨:“他现今子女众多,若要为每个孩子划分领地,沙俄恐将被割裂成无数碎片。而这样的分割,或许能促使我们的边境不断蚕食沙俄的地界。”
弘星:“兄长选择那个时机前往,意在暗中阻挠沙俄的扩张。我们都清楚那时执政者的实力,二世亦非等闲之辈。若任由沙俄壮大,待我们改革完成后,再与之交战,胜算将大打折扣,现在这样发展正好,不费一兵一卒。就是手段有些不光明。”
弘晨不在意,“这有什么的,对百姓而言,能避免牺牲他们的儿子就换来和平或征服一国,他们感激还来不及。那些会编排的不过是些酸儒,我早暗中处理了。相比牺牲数万人,谁都会乐意选择不伤一人便能达成的结果。”
锦窈也赞同,“可能是受我所述影响,人民为胜利付出了几千万生命的代价,弘智将此事记在心上了,沙俄武器装备当时可比大清好太多,他不愿再有过多牺牲,因此选择了这条虽损他名声却利国利民的路。”
弘晨感慨:“兄长此举,倒与我昔日有几分相似,都做了回枭雄。”
弘星反驳:“你们大相径庭,兄长是为了大义,而你,当初不过是为一己私欲,贪恋权势。”
弘晨(曹操)不服气道:“胡说,我明明为了天子而战,我可没有称帝。”
弘星(诸葛亮)冷笑:“有区别吗?挟天子以令诸侯,你对汉室的忠心也不过如此。”
难得放松,锦窈也不阻止,随他们吵,怕是憋了许久吧。
弘晨(曹操)拍桌怒喝道:“你对汉室倒是忠心,最后还不是被活活累死,便宜了司马家。”
弘星(诸葛亮)不紧不慢回击:“总比曹家当了皇帝,还被司马家当街砍了好。”
弘晨闻言气的满脸通红,“你这就过分了,司马家此举有什么值得说的,简直大逆不道,若我能回去,全族都砍了。还有那个刘玄德有什么好的,为了他你老是气我。”
弘星听到那熟悉的名字,神情不由自主地浮现出怀念之色。重生以来,他一直忙于各种事务,已经很久没有静下心来想起那些过往了。至于气弘星,只不过是本能罢了。
他轻轻摇了摇头,说道:“主公自然很好,你不及也。”
弘晨一脸讽刺,“哼~若能回去,你这个做过皇帝的人,也不知道还能不能弯腰叫主公!”
弘星:“为何不能,若能回去,我便是诸葛孔明,不再是爱新觉罗弘星。诸葛孔明对着主公,自然是能弯下腰的。”
锦窈听着他俩的假设,想到了什么,直接出言:“咳咳,打断一下。你们这一世所做的种种,必定会积累许多功德。若离世之时,执念仍旧强烈,说不定真能回去呢。所以,你们还是多学习一些在你们那个时期比较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吧。”
弘星、弘晨目光灼灼的看着锦窈,异口同声的问道:“额娘,您说的真的吗?”
锦窈摇摇头,回答道:“不保真哦!可万一呢!听不听随你们哦!”
弘星语气中带着些许希夷,开口道:“额娘说的对,再说了多学一些知识没坏处。”
弘晨附和道:“没错。还是多学点知识好。”
自此,弘星与弘晨怀揣期盼,日复一日不懈地学习各类知识,期望有朝一日能将所学应用于他们怀念的故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