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 甲戌年)
春天,正月,明帝本打算去拜谒原陵。夜里,他梦到先帝和太后像生前一样和他欢乐相聚。醒来后,他悲伤得无法入睡。随即查看日历,发现第二天是个吉日,于是就率领百官去拜谒原陵。当天,原陵的树上降下甘露,明帝让百官采集甘露用于祭祀。祭祀结束后,明帝在席前伏在御床上,看着太后镜奁中的物品,感动得流下眼泪,还让人更换了太后梳妆用的脂粉等物品。身边的人都跟着哭泣,不忍心抬头看。
北海敬王刘睦去世。刘睦从小就喜欢学习,光武帝和明帝对他都很疼爱。有一次,刘睦派中大夫到京城朝贺,他把中大夫召来,问他说:“要是朝廷问起我,大夫你打算怎么回答呢?”使者说:“大王您忠孝仁慈,尊敬贤才,喜欢结交士人,我当然如实回答呀!”刘睦说:“哎呀,你这是要害我啊!这些都是我小时候积极进取时的表现。大夫你应该回答说,我自从承袭爵位以来,意志衰退,沉迷于声色,喜欢犬马,这样说才是爱护我呢。”他就是如此睿智谨慎,懂得避祸。
二月乙巳日,司徒王敏去世。
三月癸丑日,朝廷任命汝南太守鲍昱为司徒。鲍昱是鲍永的儿子。
益州刺史梁国人朱辅大力宣扬汉朝的仁德,凭借威望安抚远方的少数民族。从汶山往西,那些前代从未到达、朝廷政令未曾推行到的地方,像白狼、盘木等一百多个国家,全都举国称臣,进献贡物。白狼王唐取作了三首诗,用来歌颂汉朝的仁德,朱辅让犍为郡的掾吏由恭翻译后献给朝廷。
当初,龟兹王是匈奴扶持拥立的,他倚仗匈奴的威势,占据北道,攻打并杀死疏勒王,立自己的臣子兜题为疏勒王。班超从小路到达疏勒,在距离兜题所居住的盘橐城九十里的地方,先派属吏田虑去劝兜题投降,并告诫田虑说:“兜题本来就不是疏勒人,疏勒人肯定不会听他的命令。如果他不马上投降,你就把他抓起来。”田虑到了之后,兜题见他势单力薄,一点投降的意思都没有。田虑趁他毫无防备,上前突然劫持并捆绑了兜题,兜题身边的人毫无防备,都惊慌失措地逃走了。田虑赶忙派人快马向班超报告,班超立刻赶来,把疏勒的将领和官吏全部召集起来,向他们诉说龟兹的无道行径,然后拥立原来疏勒王哥哥的儿子忠为疏勒王,疏勒人都非常高兴。班超问忠和其他官员:“是该杀了兜题呢,还是把他活着放了?”众人都说:“该杀了他。”班超说:“杀了他对事情没什么帮助,应该让龟兹知道汉朝的威严和仁德。”于是就把兜题放了。
夏天,五月戊子日,公卿百官认为明帝的威望和仁德使远方的人都来归附,祥瑞之物也明显出现,于是齐聚朝堂,举杯为明帝祝寿。明帝下令说:“上天降下神奇之物,是为了回应贤明的君主;远方的人仰慕教化,实在是因为君主有德行。我如此浅薄无能,怎能承受这些呢!只有高祖、光武帝的圣德才能感召如此,我不敢推辞。那就恭敬地举杯吧,让太常选择吉日,祭告宗庙。”随后推行恩赐,给百姓不同等级的爵位和粮食。
冬天,十一月,朝廷派遣奉车都尉窦固、驸马都尉耿秉、骑都尉刘张从敦煌昆仑塞出兵,攻打西域。耿秉、刘张都交出自己的符节,把军队交给窦固指挥,合兵一万四千骑兵,在蒲类海上击败白山的匈奴,接着进军攻打车师。车师前王是车师后王的儿子,他们的王廷相距五百多里。窦固觉得攻打后王路途遥远,山谷又深,士兵们会遭受寒冷和困苦,所以想先攻打前王。耿秉却认为应该先去攻打后王,集中力量消灭其根基,这样前王自然就会归服。窦固一时拿不定主意,耿秉奋身而起说:“我请求先行出发。”于是上马领兵向北进发,其他军队不得已,也一起前进,斩杀了几千敌人。车师后王安得非常惊恐,走出城门迎接耿秉,摘下帽子,抱住马腿投降。耿秉带着他去见窦固,车师前王也归降了,于是平定了车师后就回师了。于是窦固上奏,请求重新设置西域都护以及戊校尉、己校尉。朝廷任命陈睦为西域都护;任命司马耿恭为戊校尉,屯驻在后王部的金蒲城;任命谒者关宠为己校尉,屯驻在前王部的柳中城,每个屯所都安排几百人。耿恭是耿况的孙子。
评论
永平十七年,东汉在多个领域呈现出不同态势,对国家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情感与文化传承方面,明帝梦到先帝和太后,进而拜谒原陵,这一行为不仅体现了明帝对先帝和太后的深厚感情,也凸显了东汉皇室对祖先的敬重,强化了家族传承与文化延续的意识。而白狼等国因益州刺史宣扬汉德而称臣并献上歌颂汉德的诗歌,展示了汉朝文化与仁德在边疆地区的广泛传播,促进了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巩固了东汉在边疆地区的影响力与统治基础。
政治与官员变动上,司徒的更替反映出朝廷人事安排的正常调整,新官员的上任将为朝廷带来新的治理思路与风格。
外交与军事方面,班超在西域的行动再次展现了他的果敢与智慧。他巧计拿下兜题,又根据局势放走兜题以彰显汉威德,成功拥立疏勒新王,稳定了疏勒局势,进一步扩大了汉朝在西域的影响力。窦固、耿秉等人对西域的军事行动,成功击败白山虏并平定车师,为重新设置西域都护及校尉创造了条件,加强了东汉对西域地区的控制与管理,巩固了边疆安全。这些举措不仅维护了东汉在西域的政治利益,也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对东汉的经济发展与对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整体而言,这一年东汉在各个方面的发展与举措,共同推动着国家在稳定中不断拓展与巩固其统治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