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伟的办公室被收拾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办公桌更是擦得锃亮,这可把二牛累坏了,累得他腰都直不起来。
李明伟还自己掏钱买了两盆造型独特张扬的盆栽,放在沙发旁,瞬间提升了办公室的格调。
然而陈胜这边却大相径庭,他用的是李明伟之前的办公室,里面杂乱得像个狗窝。
陈胜对此不仅毫不在意,也压根不打算打扫。
此刻,他正坐在办公椅上,专注地看着文件。
江北枫敲了敲门,陈胜抬头看了他一眼,又低下头去。
“有事?”
江北枫走到办公桌前,问道:“师父,我能配枪吗?”
陈胜冷笑一声:“我就知道你是为这事儿来的,刚拿到警官证,就想着持枪证呢!”
“不行吗?”
“当然不行。”陈胜头也不抬地回应。
“为什么呀?”
陈胜摆了摆手,说道:“别问我为啥,你自己心里明白。
5·26案的时候,你抢了我的枪,这事儿要不是林局和李队帮你压下来,你哪还能穿着这身警服?
要是哪天这事儿被抖出去,还得连累他们,你知道这事儿有多严重吗?”
江北枫轻轻叹了口气,这就是重生引发的蝴蝶效应啊。
当时办这个案子,确实太冲动、太莽撞了,本以为重生后能凭借巨大优势扭转乾坤,
可历史发展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是一种大势所趋。
“那我用什么防身呢?”
“日常配备的器械都能用,怎么,你还想当神枪手啊?”
“要是遇到持枪的歹徒怎么办?您想想,特大刑事案件的罪犯,手里可不只是拿刀。
就像兴民巷小卖部那个老板,随便就能掏出一把改制枪……”
“行了行了!”
陈胜不耐烦地打断他,起身拉开抽屉,拿出一把弹弓扔在桌上。
“这个你拿去用。”
江北枫看着这弹弓,瞳孔瞬间一缩。
弹弓刑警?
这怎么行,自己还没来得及拉开皮筋,估计就被歹徒一枪爆头了。
这要是拿出去,肯定得被孙正瑞、谢贤董他们笑死。
陈胜却笑着说:“这是老李以前练枪法用的,你放心用,别客气。
要是以后真遇到危险,你再用我的枪就行,反正你现在已经是正式警员了,这么做也不违反规定。”
“好吧。”江北枫无奈地拿起弹弓,准备离开。
陈胜吩咐道:“把你的桌子搬到我这屋来,以后你就在我办公室办公。”
“知道了。”江北枫点点头,便下楼去了。
到了下午,闲来无事,勾栏听曲儿?
那自然是不可能的。
还得学习上级下发的文件报告,要写案卷,还得去预审组核对审讯材料,顺便到技术队给赵少钦帮忙。
赵少钦这老头新购置了一批柯达胶卷,还专门办了个培训班。
趁着这几天没大案,正抓紧时间培训手下几个骨干,就怕下次再出差错。
老刑警们都喜欢外出办案,虽说累点儿,但比起处理文件这些费神的事儿,他们更愿意往外跑。
这些人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大多是部队转业过来的,警校毕业的相对好一些,起码能写材料、会做报告,口才也更流利。
二牛被他们拉去干各种杂活,江北枫也被叫来处理文件材料。
因为这些老刑警心里清楚,李明伟和陈胜升职后,迟早会发现身边得有个跑腿的。现在不用,以后可能就没机会了。
一直忙到夜幕降临,夕阳将半边天空染得通红,江北枫才忙完手头的事。
回到宿舍,二牛已经躺在床上了。虽说他也累得够呛,但还是兴奋得不行,拿着警官证翻来覆去地看。
对他而言,这可不只是一个身份象征,更是他走进城里的重要凭证。
二牛已经不再是农村户口,而是变成了城里人,感觉自己已经超越了百分之九十九的农村青年。
江北枫真心为他高兴,说道:“牛哥,你不打电话给家里报个喜吗?”
二牛翻身看向床下的江北枫,缓缓说道:“我想了想,还是先不告诉他们了。
我爸要是知道我成了正式警员,那全村人马上就都知道了,这样不太好。
小江,你不了解我们农村的情况,大家住得近,都沾亲带故的,而且都不富裕。
他们对不认识的城里人是羡慕,可妒忌往往就出现在熟人之间。
我爸这人性格太爱显摆,我怕他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江北枫竖起大拇指:“还是你考虑得周到。”
二牛咧嘴笑道:“对吧?我想给我师父买条烟,你说买啥牌子好呢?”
江北枫思索了一下:“他平时抽啥烟,你就买啥呗。”
二牛面露难色:“那不行啊,我师父兜里平时都揣着三个牌子的烟,中华、白红梅和红塔山,所以我特别纠结。
你打算给陈叔买啥?咱俩买一样的得了。
毕竟他们带着咱们,我师父这么大的队长,能挑我当徒弟,我都不知道哪辈子修来的福气。”
哪来的福气?
在我没来之前,队里不就你一个实习警员嘛?
农村孩子就是好使唤……江北枫心里暗自嘀咕,但没戳破他们师徒间的情谊。
“要不请他们吃个饭吧。”江北枫认真地说:“咱们上次去的那家馆子就不错,还能叫上你妹妹一起。”
一听这话,二牛脸色一变,生气地骂道:“滚!”
7月5日。
早上七点。
天刚蒙蒙亮,太阳还没完全升起,只是在东边天空染上一层金黄,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酷热。
一辆48座的长途大巴车缓缓从中心汽车站驶出。
在挡风玻璃左下角,贴着始发站和终点站的地名:(江南市——广市)
两地相距2000公里,路途遥远,大概需要一周时间才能到达。
车里没有坐满,还有几个空位。
乘客们有的歪着头睡觉,有的正看着刚买的报纸杂志。
报纸上都是这几天的新闻,内容大多是关于九八港岛回归,以及特区经济一系列计划的实施。
这辆车上的乘客,几乎全是安南市怀揣抱负、打算去特区下海创业的人。
其中有国营企业的领导干部、老师等来自各行各业的人。
司机名叫韩明越,坐在副驾驶和他搭档的司机叫冯武。
大巴车驶出汽车站后,进入城市道路,朝着G211国道开去。
当时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只有8935公里,仅覆盖19个省份,所以这辆大巴车只能走国道。
大巴车缓缓驶过街道,在前方路口,一个穿着白衬衣的中年人提着编织袋,向车头挥手示意。
韩明越把车开到路边,车门“哐当”一声打开。
冯武从副驾驶站起身,向路边的人问道:“去哪儿?”
对方回答:“广市。”
冯武招手:“行,快上来吧。”
白衬衣中年人点点头,登上了大巴车。
他看了看车厢里的乘客,问道:“车费多少钱?要走几天?”
“快的话五天,听说广深那边在修高速,估计得绕路,大概得一个礼拜吧。你先找个位置坐下,我一会儿过来收钱。”
“好嘞。”白衬衣中年人笑着点头,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框。
他提着编织袋,侧身朝车厢走去。
每路过一排座位,乘客们都会警惕地看他一眼,仿佛在防贼一样。
出门在外,大家都格外小心谨慎,尽量不张扬。
大巴车继续行驶,在出城的路上又搭载了几个乘客,他们去的地方各不相同,但方向一致。
出城之后,韩明越把车速提了起来,想尽量开快一点。
冯武坐在副驾驶打着瞌睡,时不时瞥一眼后视镜,留意车厢里的情况。
韩明越看了他一眼:“老冯,你睡吧,我一会儿叫你。”
冯武摇摇头:“睡不着。”
“你现在不睡,出了江南市地界,你想睡都不敢睡。”
冯武点点头:“那行,你开累了就叫我。”
大巴车朝着城北方向,在国道上缓缓行驶,迎着初升的太阳。
两个小时后,大巴车刚要进入西兴县地界时,后座突然站起来两个人。
趁韩明越不注意,他们一下子冲到驾驶席。
紧接着,一个硬物抵住了韩明越的脑袋:“停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