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暑期接近尾声之时,苏然和赵悦面临着各自行程的安排。苏然因一些事务缠身,不能耽搁,便决定先行回北京。赵悦则由于还有些事情需要处理,且作为女孩子,她带着行李箱,行动不如苏然那般便捷。
赵悦精心准备了家乡的特产,打算让苏然帮忙将给姥姥家的礼物先带回北京。她准备了四坛五斤装的香米贡酒,共计二十斤,还有两斤信阳毛尖茶叶,这些都是要给苏然和姥姥家的。同时,她也为郑州的亲戚准备了礼物,两坛五斤装的酒和一斤信阳毛尖茶叶。
苏然先行踏上归程,而赵悦在处理完手头事务后,才带着行李踏上归途。当她路过郑州时,顺道去拜访了亲戚。由于行李携带不便,她只带了一坛酒和一箱茶叶。
到了亲戚家,赵悦热情地将礼物递给亲戚,说道:“这酒是我们县里产的香米贡酒,以前还进贡过宫廷呢。每年酒窖发酵的时候,我们学校整个校园里都能闻到酒香。这信阳的茶叶,不知道郑州这边的水质泡出来口感如何,你们尝尝,如果好喝,下次我再多带些。奶奶一直很好,也特别牵挂你们呢。”
亲戚听了十分感动,连忙回应:“哎呀,我们小时候就常听家里人提起你们,一直惦记着呢。”亲戚没想到许久未联系的远方亲戚,竟带来了如此贴心的礼物,心中满是温暖。
一番寒暄过后,赵悦告别亲戚继续赶路。而苏然早已回到北京,将赵悦准备的礼物交到家人手中。当他告知这些是赵悦让带回来的时候,姥爷、姥姥和妈妈都惊讶得瞪大了眼睛。只有小姨心里清楚,毕竟小姨曾和苏然一同去过那个小县城,但小姨回来后并未向家人提及这些。
赵悦匆忙赶回学校办理入学手续,当她回到寝室时,同学们的目光立刻被她吸引。只见赵悦晒得黑了一圈,同学们不禁打趣道:“小丫头,你这是到哪里了?到非洲了?晒这么黑。”赵悦笑嘻嘻地回应:“挣学费啊,生活不易啊。我从郑州贩卖一些布头回我们老家去卖,自己摆地摊,你们以为容易啊?”
这时,一位蚌埠的同学和一位菏泽的同学来了兴趣,蚌埠的同学问道:“你能卖毛线吗?”合肥的同学也接口道:“我母亲那厂,好像生产有点过量,计划经济嘛,定的量多了,不好销,要准备和别的厂合并。要不我寒假的时候回家,先写信问问,寒假倒腾一车毛线过来。”合肥同学看向赵悦,“你有钱买一车毛线吗?一车毛线肯定便宜,我买一车布头千把块钱,买毛线最多也就千把块钱,毛线比布轻,就是运费贵。”赵悦思索片刻说道:“行啊,不过寒假短,而且织毛衣耗时久,一件毛衣一般要织一个月甚至更久,家里人都是一入冬就开始织,奶奶和母亲干完家务活,坐在那一边看电视一边织。所以卖毛线得提前,一入冬就得开始卖。要不这样,你们俩先写信联系联系,看看谁的毛线便宜质量又好,到时候我让小姑开个店专门卖毛线。”菏泽的同学也附和道:“我们家也有相关渠道。”蚌埠和菏泽的同学一听赵悦的提议,激动地说:“行啊!”就这样,赵悦在不经意间敲定了下一轮的生意计划。
此时已是 1982 年年底,市场经济的浪潮正悄然涌动。赵悦敏锐地察觉到时代的变化,她深知 1983 年将会有更多机遇。她嘱咐姥爷留意新闻,尤其是关于南方沿海自由贸易区的消息。她原本计划 1982 年去深圳闯荡,但发现当年深圳只是成为贸易区,发展尚未成熟。她打算等深圳那边大片招人的时候,让父亲过去发展,在心里默默规划着家庭未来的方向。在这个充满希望与挑战的新学期,赵悦不仅带着暑期的收获回归校园,更凭借着自己的智慧与敏锐,为未来的商业布局埋下了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