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东省委常委会议室里,厚重的窗帘半拉着,将盛夏的骄阳过滤成一种威严的暗金色。
椭圆形的会议桌前,十三名常委依次落座,每个人的面前都摊开着两份烫金封面的文件——《汉东省未来五年经济发展规划纲要》。
赵立春坐在首座,深灰色的西装衬得他的身形格外挺拔。他环视一圈,目光在每个人的脸上短暂停留,目光最后落在刘和光身上!
赵立春脸上挂着满意的笑容。他转过身,对着围坐一圈的省委常委们朗声说道:\"吕州工业园区的成绩,大家有目共睹啊!短短三年时间,招商引资突破五百亿,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达到40%,这样的发展速度,放在全国都是标杆!\"
他的目光在众人脸上扫过,随即又将目光停留在刘和光身上,语气忽然亲切了几分对刘和光说道:\"说起来,吕州能有今天的发展,和光同志你这个吕州市的老领导功不可没啊!当年你在吕州主政时打下的基础,现在终于开花结果了。\"
赵立春此话一出,会议室里的空气似乎凝固了一瞬。在座的都是明白人,赵立春这番话,看似是闲谈,实则带有对刘和光这个新上任的省政府省长——拉拢!
刘和光正在翻阅文件的手指微微一顿,眼神闪过一丝锐利,但转瞬即逝。
刘和光心中明白,赵立春当众做出如此举动,无非是想借吕州的政绩笼络自己这一系的人心。为赵立春他的下一步政治布局铺路。
但刘和光他,夹在省内几股势力之间,此时只想要明哲保身,实在是不想加入某一派系之中!
于是,他合起文件夹,面上不露分毫,谦逊地笑了笑道:\"赵书记过奖了,吕州的发展,离不开省委的正确领导,更离不开基层同志们的辛勤付出。我们这些具体办事的,不过是按图索骥罢了。我也只不过是做了自己的分内之事。\"
赵立春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转而哈哈大笑。随即赵立春他起身,走到刘和光身边,亲切地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和光同志太谦虚了!你的务实作风,值得我们所有干部学习。\"
“不过话说回来,我们汉东省能有今天的局面,正是因为有众多像刘省长这样踏实肯干的干部。\"他顿了顿,语气忽然严肃了几分,\"眼下中阳对深化经济改革提出了新要求,我们汉东省作为经济大省,更是要勇挑重担啊。\"
随即赵立春打开了面前的那份文件扉页,那行黑体字上: “到2005年,全省Gdp年均要增长12%以上,财政收入要翻一番,打造出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赵立春定下的这个目标,很宏大,也很危险。 但一旦能实现,将会让整个汉东的发展更上一层楼!
以包括吕州工业园区在内的三个千亿级别产业集群作为辐射,最起码可以带动周边,近三千家以上的工厂和上下游产业园!为上百万人提供就业。为地方增加数以百亿计的财政收入!
赵立春轻轻敲了敲桌面,会议室里的低语声立刻消失。
“同志们,今天的会议,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关于我们:汉东的未来。”
他的声音不高,但字字铿锵。
“在过去的五年里,我们的经济增长率保持在9%左右,这个成绩,不算差。” 他顿了顿,眼神陡然锐利,“但和东南沿海的兄弟省份比,我们落后了!”
会议室里的空气瞬间凝固。
赵立春翻开文件,手指点在一组数据上: “粤东省去年引进外资是我们的2.3倍,汉南的民营经济占比已经超过60%,而我们呢?”
他冷笑一声,“我们还在靠纺织、化工、航运这些老底子吃饭!”
几个分管工业的常委低下头,悄悄擦了擦汗。
赵立春没有继续施压,而是话锋一转: “所以,我提议,未来五年,汉东要打三场硬仗!”
他竖起三根手指,逐一点破: “第一,产业升级——京州、吕州、吊州三大工业园区,多多引进高新技术企业,五年内培育出至少三十家上市公司!”
“第二,招商引资——省里成立专项工作组,由我亲自带队,下半年去香港、新加坡谈项目!”
“第三,体制改革——简化行政审批,对重点企业实行‘一企一策’,谁拖后腿,我就撤谁的职!”
话音落下,会议室里鸦雀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