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完手续已是黄昏。祁同伟拎着行李走在通往宿舍楼的林荫道上,影子被夕阳拉得很长。路过的学员三三两两,大多比他年长,他们交谈时使用的术语和提及的人名对祁同伟而言既熟悉又陌生。
学员宿舍3号楼是栋红砖建筑,爬满了常春藤,在夕阳下显得格外庄重。207室的门牌有些歪斜,祁同伟放下行李袋,深吸一口气才推开门。
夕阳正透过落地窗将整个房间染成琥珀色。两张单人床,两个书桌,衣柜上贴着值日表——他的室友叫\"谢壮晓\",是汉南省的一个叫锦华市的副市长。这个名字让祁同伟挑了挑眉——\"壮晓\",听起来像个年轻小伙,但能坐到副市长位置的,至少也该有三十五岁以上了。
放下行李,祁同伟便在屋内打量了起来。寝室参考双人间,内部很简洁,参照宾馆的配置。两床、两桌、两椅,外加两个衣柜,两个床头柜和一部电视机。电视机上盖着一块白色蕾丝布,显然是前一位住客留下的。
祁同伟走向靠窗的那张床,床单浆洗得发硬,散发着淡淡的肥皂味。他伸手按了按床垫,比想象中要软一些。寝室里浴室、热水是有的,只是空调,在这个年代还不是很普及。在房顶上,除开灯泡以外还有个老式吊顶大风扇。抬头看着头顶上的风扇,祁同伟不禁想起《死神来了》中的场景。担忧它就转着转着突然掉下来!这个荒谬的念头让他嘴角微微上扬。他想象着风扇突然坠落,砸中正在下面看书的谢副市长,然后自己英勇救人——这画面既荒诞又带着某种隐秘的期待。
随后祁同伟看向自己未来党校学习期间,9个月的搭档书桌。桌面上整齐摆放着几本书:《宏观经济调控》《公共危机管理》《领导科学与艺术》,还有一本《县域经济发展案例研究》被单独放在一边,书脊已经有些磨损,显然经常翻阅。书桌一角压着一张照片,但被反扣着,看不清内容。
\"嗯,看来是搞经济上来的实干家!\"祁同伟低声自语,手指轻轻划过书脊。他突然注意到其中一本《领导科学与艺术》的书页间夹着几张对折的纸,露出一角,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字。祁同伟犹豫了一下,终究没有去翻看。而是转身打开了自己的行李箱,开始整理起了衣物。
中阳党校与普通大学有着显着的区别的是。它并非面向广大普遍意义上的社会考生招生。无论是本科还是专科,都不在其招生范围内。对内也不设立与之相关的学籍和文凭。
这所党校的主要任务,便是为国家及党委的领导干部提供专业的培训和进修机会。然而,如果说中阳党校完全不对外招生,那其实也也不完全准确。
实际上,它确实会招收一些特定的研究生和博士生,但条件相当苛刻。中阳党校的博硕研究生招考标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与其他高等院校最大的不同,在于党校只招拥收有党员或预备党员身份的学员。
也就是说如果你不是党员或预备党员,那就连报考的资格都没有!这些学生不仅需要在学术和其他方面表现的十分出色,更重要的是,他们必须具备“根正苗红”的背景。也就是说,他们的家族背景必须与革命历史有着紧密的联系,比如爷爷曾经穿着草鞋走过艰难的草地,而爸爸现如今则穿着皮鞋坐在办公室里工作等等……
首先来谈谈第一类,关于领导干部的培训和进修,这其实是非常容易理解的。学员们在中阳党校能够学习到与国家发展息息相关的各个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涵盖了社会经济、城市建设、金融、文化、历史、国学、军事、宣传、反腐、科技、教育、环境、气候等等数百个不同的领域,每一个领域都有其独特而精彩的课程。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能够在其中两三门课程上学以致用,那么对于个人的整个人生道路都会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和巨大的益处。
中阳党校所培养出来的领导人才,在被下放到地方之后,通常情况下,他们的最低级别都是厅处级起步,更有甚者能够达到省部级的高度。既然这所党校培养的都是如此高级别的干部,那么在招生方面自然也会有相对较高的要求和标准。
一般来说,至少需要是正处级以上的干部领导,包括正处级、省部级领导、厅局级干部、我国国企央企等中管企业的负责人以及公立高校的书记、校长等等,才有资格进入这所特殊的学校参加培训。
如果不考虑那些专门为国家培养杰出的高层次管理人才、中高级公务员以及特殊的政策研究性人才而设立的特招情况,那么祁同伟以刚刚被提升的正科级身份前来党校学习进修,这确实是一件比较特别的事情。虽然不能说他是独一无二的,但也算得上是相当罕见的了。而关于这一点,在他入学后便在与“同学们”的相处过程中感受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