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瓷瓶秘史
---
晨光穿透米汤色的窗纸时,陈默的手指还停留在那个粗陶小瓶冰凉的表面上。昨夜林薇发现的乳牙罐底下,还压着这个被油布包裹的物件——掌心大小的素胚瓷瓶,瓶身没有任何釉彩,却在晨光中泛着诡异的青白色,像是某种动物骨骼在月光下曝晒多年的颜色。
\"这不是我们家的东西。\"陈默翻转瓶身时,指腹触到瓶底凹凸的刻痕。林薇已经戴上医用手套,手术刀般精准的指尖轻轻刮过那些纹路:\"是契丹小字...还有这个——\"她突然举起瓷瓶对着阳光,瓶壁在强光下变得半透明,内壁上赫然显现出暗红色的细线,组成一幅微缩的山水地形图。
陈默爷爷的箱子里掉出一本1993年的工作笔记。泛黄的纸页间夹着张铅笔素描,画得正是这个瓷瓶,旁边标注着\"大青山辽墓出土,非馆藏\"。笔记最后一页的墨迹已经晕染,但还能辨认出\"瓶内物送省检,结果异常\"几个字,日期是陈默高考前一周。
\"你爸爸当年是文物普查员。\"林薇的指尖停在某页突然缺失的角落——那里留着半枚指纹形状的烧灼痕迹。窗外不知何时聚起了乌云,远处传来闷雷滚动的声音,像是某个尘封多年的秘密正在苏醒。
---
瓷瓶在x光下呈现出双重影像。县医院的老式设备前,林薇盯着显示屏上重叠的画面:外层是普通的辽代瓷壁,内层却显示某种蜂巢结构的金属网,每个六边形格子里都悬浮着微型颗粒。\"像不像...\"她的声音突然发抖,\"雄钥的纳米结构?\"
陈默的太阳穴突突跳动。他想起爷爷临终前那个暴雨夜,老人枯瘦的手指死死抓着他的手腕,却说不出完整的句子,只有\"瓶...契丹...别...\"几个零散的词。当时他以为那是高烧的谵语。
文物所的辽金专家对着瓷瓶拍了三十七张照片。\"这工艺不对,\"他的放大镜停在瓶口,\"辽代没有这种拉胚技法,倒像是...\"老专家突然咳嗽起来,镜片上蒙了一层白雾,\"像是有人用现代技术仿制的古物。\"
林薇的便携检测仪发出蜂鸣。她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线:\"内壁红色物质是血红蛋白与朱砂的混合物...还有微量铊元素。\"检测报告打印出来的瞬间,医院突然停电,只有仪器屏幕还亮着,映出瓷瓶内壁慢慢浮现的新纹路——那不再是山水图,而是一串dNA螺旋结构的图案。
---
暴雨冲刷着陈家老宅的瓦顶。陈默在堂屋支起笔记本电脑,屏幕上并列显示着瓷瓶ct扫描图和父亲的工作笔记。林薇用手术刀小心刮取瓶口沉淀物时,突然\"咦\"了一声——刀尖带出的不是预期中的古物积尘,而是几粒闪着蓝光的晶体,在暗处像极了雄钥降解后的残余物。
\"1993年6月...\"陈默突然定格屏幕上的新闻扫描件,《本省大青山发现疑似辽代贵族墓葬》的报道角落里,有个模糊的身影——年轻时的陈默爷爷身边站着穿白大褂的男子,胸牌上\"周明远\"三个字依稀可辨。
雷声震得窗棂嗡嗡作响。林薇突然抓住陈默的手腕:\"看瓶底!\"雨水渗进屋内,打湿了垫在瓷瓶下的宣纸。水渍晕染开的纹路逐渐组成一幅清晰的地图——正是陈家坳后山的地形,某个标着红叉的位置,如今是新建的高速公路收费站。
陈默的手机突然收到条加密邮件。解压后的文件显示是1993年省博物馆的检测报告,结论栏被墨水涂黑了大半,仅可见\"活性物质dNA载体\"几个词。附件里有张奇怪的频谱图,备注写着\"与患者陈建国(注:陈默父亲姓名)血样比对结果\"。
林薇的检测仪再次响起警报。她盯着突然剧烈跳动的铊元素指标,突然倒吸冷气:\"这不是陪葬品...是某种生物容器。\"院外闪过一道闪电,照亮她惨白的脸色,\"你父亲当年,可能发现了比辽墓更可怕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