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前三天的清晨,试验田的跨界土豆藤蔓开始泛黄,叶片的边缘卷曲成波浪状 —— 这是数学新宇宙发出的成熟信号,意味着块茎的淀粉积累已经达到峰值。小顺子蹲在垄沟里,用手拨开枯萎的藤蔓,拳头大的土豆裸露在潮湿的泥土中,表皮的紫色纹路组成完整的能量符号,在晨光中泛着珍珠般的光泽。他掏出卡尺测量直径,最大的达到 12.7 厘米,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地体现在周长与直径的比例上。
莱娅的平板电脑架在田埂的折叠桌上,屏幕上的 “成熟度监测系统” 显示:块茎硬度 7.2 公斤 \/ 平方厘米(最佳采收硬度),淀粉含量 22.3%,糖分转化度 89%,148 个微型宇宙的能量参数全部达到采收标准。“可以开始收获了。” 她用触控笔在屏幕上圈出最先成熟的区域,“这块地的能量流最稳定,块茎大小均匀,先收这里能积累经验,给后面的采收做参考。去年就是没分区域采收,大的小的混在一起,卖不上好价钱。”
虎娃扛着锄头在前面开垄,锄头入土的深度精确控制在 25 厘米 —— 这是黑洞新宇宙计算出的最佳挖掘深度,既能避免损伤块茎,又能松动周围的土壤。他的锄头起落均匀,每锄的间距保持在 40 厘米,翻开的泥土中露出的土豆像列队的士兵,表皮的紫色纹路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光丝捕虫网掠过土块时,网面的共振图谱显示,这样的挖掘方式能让土豆的破损率控制在 3% 以内,比去年降低了 8 个百分点。“李大爷说挖土豆是个技术活,深了伤皮,浅了挖不净。” 他用锄头轻轻挑起埋在深处的土豆,“今年照着能量符号的指引,一锄一个准,效率高多了。”
王婶提着竹篮跟在后面拾土豆,她的手指在泥土中灵活地穿梭,捡起的土豆按大小快速分类,大的放进铺着玉米叶的筐里,小的扔进另一个篮子(用来做种薯)。每捡起 10 个土豆,她就会往筐底铺一层玉米叶,叶片的数量总是五片 —— 这是诗歌新宇宙的韵律校准,能让土豆在运输过程中减少碰撞损伤。“分类拾捡能提高卖相。” 她用围裙擦了擦沾着泥土的手,“收购商就喜欢大小均匀的,混在一起人家压价,咱们辛苦种出来的,不能贱卖。”
翡翠星云守护者的藤蔓上,最后一批果实已经成熟落地,果皮裂开后释放出金色的粉末,粉末在空气中形成能量云,飘过试验田时,土豆表皮的紫色纹路变得更加清晰。小顺子收集这些粉末拌进清水,装在喷雾器里对着刚挖出的土豆喷洒,雾滴落在表皮上形成透明的保护膜,能延长储存时间 15 天以上。“这是天然的保鲜剂。” 他看着土豆表皮的水珠慢慢凝固,“去年没喷这个,土豆放了半个月就发芽了,今年有这能量粉末帮忙,能卖到秋收后。”
谷仓前的空地上,小顺子和虎娃正在搭建临时分拣台,台面用平整的木板拼接而成,木板的缝隙用玉米秸秆填充,秸秆的排列方向与数学新宇宙的坐标线完全一致。分拣台的高度 80 厘米(符合人体工学),分为三个区域:商品薯区、种薯区、加工薯区,每个区域的边缘都画着不同的能量符号。“这样分拣效率高。” 小顺子用水平仪校准台面,“去年直接在地上分拣,土豆沾了不少土,还容易碰伤,今年这台子能省不少事。”
莱娅的系统连接着便携式检测设备,她正在对刚收获的土豆进行抽样检测,检测数据实时传输到平板电脑上:维生素 c 含量 21.7 毫克 \/ 100 克,蛋白质含量 2.3%,膳食纤维 1.8 克 \/ 100 克,各项指标都优于普通土豆。她把检测报告打印出来,贴在分拣台的显眼位置,路过的村民看到后都啧啧称奇。“这就是科学种植的好处。” 她给村民讲解检测数据的意义,“能量流不仅能提高产量,还能改善品质,这才是咱们追求的目标。”
虎娃驾驶着借来的小型收获机在后面作业,机器的挖掘铲经过能量符号校准,入土角度 30 度,前进速度每小时 2.5 公里,分离筛的振动频率与诗歌新宇宙的韵律同步。收获机驶过的田垄上,土豆与泥土自动分离,通过传送带落入收集箱,破损率比人工挖掘还低 1.2%。他时不时从驾驶室探出头查看,发现有漏挖的土豆就停下机器,用手捡起来扔进收集箱。“这机器省劲是省劲,但不如人工灵活。” 他调整着分离筛的间隙,“能量符号虽然能校准参数,但总有个别调皮的土豆藏在土里不出来,还得人工补漏。”
王婶在分拣台旁给土豆分级,她用特制的圆孔筛进行筛选,筛孔直径分别为 8 厘米、6 厘米和 4 厘米,对应着不同的收购等级。通过 8 厘米筛孔的土豆装进印有能量符号的网袋,每袋重量控制在 25 公斤(标准包装),袋口用麻绳扎成 “能量锁” 结,能保持通风又防止掉落。“分级销售能多赚不少钱。” 她数着装满的网袋数量,“去年混装卖每斤 1.2 元,今年分级后大的能卖到 1.8 元,小的做种薯也能卖个好价钱。”
傍晚的试验田弥漫着泥土的芬芳,收获机的轰鸣声与人们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丰收的交响乐。小顺子坐在田埂上,看着装满土豆的网袋整齐地排列在田边,像金色的小山,每个网袋上的能量符号在夕阳下闪闪发亮。界域钥匙碎片在他手心微微发烫,148 个微型宇宙的能量流与收获的土豆产生共鸣,形成肉眼难见的能量场,场域内的土豆仿佛在欢快地跳动。
“今天收了两亩地,装了 320 袋。” 王婶提着水壶走过来,给每个人倒了杯凉茶,茶水的温度刚好 35c(最适合解渴),“照这速度,剩下的三亩地五天就能收完,比去年提前了三天。”
莱娅的平板电脑上显示当天的收获数据:平均亩产 4230 公斤,比预测的 4000 公斤高出 5.7%,创了试验田的最高纪录。她把数据上传到村里的农业云平台,平台自动生成了产量分析报告,报告显示能量管理得当是高产的主要原因。“这些数据是咱们最好的奖状。” 她把报告分享到种植群里,“让大家都看看,科学利用能量流能带来多大的效益。”
虎娃在清洗收获机的挖掘铲,铲上的泥土里还夹杂着细小的土豆皮,他用高压水枪仔细冲洗,确保每个缝隙都干净。光丝捕虫网显示,铲上残留的能量符号还很活跃,清洗后能让明天的收获效率保持稳定。“机器跟人一样,得好好保养。” 他往铲轴上涂抹润滑油,“明天还有硬仗要打,不能掉链子。”
深夜的谷仓里堆满了收获的土豆,散发着新鲜的泥土气息。小顺子在清点当天的收获量,笔记本上的表格详细记录了不同区域的产量和等级,每个数据后面都标注着对应的能量参数。他把界域钥匙碎片放在土豆堆上,碎片投射出的能量图谱与土豆的分布完美重合,148 个微型宇宙的能量节点像星星般点缀在图谱上,每个节点都对应着一袋收获的土豆。“这些数据能帮我们总结经验。” 他往表格里夹了片土豆皮标本,“哪个区域的能量管理最有效,一目了然。”
莱娅的监测系统开始记录土豆的储存参数,她在谷仓的不同位置放置了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实时监测储存环境的变化。系统设定了最佳储存条件:温度 4c,湿度 85%,二氧化碳浓度 3%,一旦超出范围就会自动报警。“储存环节很关键,处理不好前面的辛苦就白费了。” 她调整着谷仓的通风口,“去年有批土豆因为通风不好发霉了,损失了不少,今年必须严格控制温湿度。”
王婶在灯下挑选种薯,她把直径 6-8 厘米、表皮光滑、无损伤的土豆放进特制的木箱,箱底铺着干燥的细沙,每层种薯之间都用沙隔开,沙子的湿度控制在 60%(既能保湿又不发霉)。每个木箱装 50 公斤种薯,箱盖的缝隙里塞进干燥的玉米芯,能吸收多余的水分。“这些是明年的希望。” 她在每个种薯上都做了标记,记录着收获的地块和能量参数,“好种出好苗,好苗结好果,一点都不能马虎。”
第二天清晨,收购商的卡车停在了谷仓前,司机跳下车查看土豆的品质,拿起一个大土豆掂量着,又用刀切开看了看内部结构,淀粉含量的分布均匀得像数学公式。“这土豆品质真不错。” 他竖起大拇指,“比我收过的任何一批都好,我按最高收购价收,以后有多少我要多少。” 小顺子笑着递过莱娅做的检测报告,收购商看完后更高兴了,当场签订了长期收购合同。
莱娅在平板电脑上核算收益,今年的亩产 4230 公斤,按平均单价 1.6 元 \/ 斤计算,每亩毛收入
元,扣除种子、化肥、人工等成本,每亩净利润 8760 元,比去年增长了 35%。“这就是科学种植的回报。” 她把核算结果给大家看,“能量流的合理利用不仅提高了产量,还改善了品质,让我们能卖出好价钱。”
虎娃在帮忙装车,他和收购商的工人一起把分级后的土豆搬上卡车,每袋都过磅称重,确保数量准确。光丝捕虫网掠过装袋的土豆,网面的共振图谱显示,这些土豆的能量符号依然活跃,能在运输过程中保持新鲜。“李大爷说以前卖土豆得自己拉到镇上,还不一定能卖掉。” 他擦了擦汗,“现在收购商上门来收,价格还高,这日子越过越有盼头了。”
王婶把挑选好的种薯放进菜窖储存,菜窖的温度恒定在 4c,湿度 85%,是储存种薯的最佳环境。她在种薯堆里埋了些能量符号石,能保持种薯的活性,防止提前发芽。“这些种薯得好好保管。” 她给菜窖的门挂上棉帘,“等明年开春,就能长出新的希望。”
中午的阳光暖洋洋地照在谷仓前,空地上的网袋已经清空,只留下淡淡的泥土痕迹。小顺子、莱娅、虎娃和王婶坐在树荫下,分享着丰收的喜悦,桌上的午饭是新煮的土豆,剥皮后露出金黄的果肉,咬一口绵密香甜,淀粉在口中转化的甜味符合诗歌新宇宙的韵律曲线。
界域钥匙碎片放在桌子中央,碎片里的 148 个微型宇宙能量流与大家的喜悦心情产生共鸣,数学新宇宙的坐标线记录着收获的每一个数据,诗歌新宇宙的韵律符号谱写着丰收的乐章,黑洞新宇宙的引力场则将这份喜悦牢牢锁定,成为难忘的记忆。
“今年的收成比预想的还好。” 小顺子剥开一个土豆,“这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也离不开能量流的帮助。”
莱娅的平板电脑上显示着明年的种植计划,她根据今年的经验优化了能量管理方案,调整了播种时间、施肥量和灌溉频率,每个环节都标注着对应的能量参数。“明年我们可以扩大种植面积,让更多村民加入进来。” 她指着计划图上的扩展区域,“让大家都能享受到科学种植的好处。”
虎娃在打磨锄头和镰刀,准备收起来妥善保管,这些农具在收获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刃口上还残留着泥土的痕迹和能量符号的微光。他往农具上涂抹防锈油,用布仔细擦拭干净,然后挂在谷仓的墙上,排列得整整齐齐。“这些家伙陪我们辛苦了一季,得好好保养。” 他看着墙上的农具,“明年开春,还得靠它们干活呢。”
王婶看着空荡荡的试验田,土地已经翻过,露出湿润的泥土,等待着下一季的耕种。她往地里撒了些草木灰,既能杀菌又能补充养分,为明年的种植做准备。“土地是最实在的,你对它好,它就对你好。” 她的声音里充满感激,“今年它给了我们这么好的收成,我们得好好待它,让它歇口气,明年才能再给我们惊喜。”
傍晚的夕阳把天空染成绚丽的红色,谷仓的影子被拉得很长,像在诉说丰收的故事。小顺子、莱娅、虎娃和王婶站在试验田边,看着这片孕育了希望的土地,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界域钥匙碎片在他们手中传递,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它传递出的能量,那是 148 个微型宇宙的祝福,也是土地给予勤劳者的回报。
夜幕降临,谷仓的灯光亮起,照亮了储存的种薯和保养好的农具,像在守护着未来的希望。148 个微型宇宙的能量流依然在试验田上空盘旋,与土地的气息融为一体,等待着明年春天的再次唤醒。
当第一缕晨光再次照亮试验田,新的能量符号已经在泥土中悄然形成,预示着新的耕种季节即将开始。小顺子、莱娅、虎娃和王婶知道,丰收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在这片充满能量的土地上,他们将继续编织着属于自己的农耕梦想,用勤劳和智慧,让存在之网的能量在现实的泥土中,结出更多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