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熵研究院社哲所参与了对‘虚拟现实装置’的定价。
给‘虚拟现实装置’面向大众销售时,定了一个远超其制造成本的价格。
并且限制了虚拟现实装置的使用年龄,
任何在社养局和教育体系下,还未成年的人,都不能在非教育场景下,使用虚拟现实装置。
不过即便是这样,也没有阻拦住虚拟现实装置,从这一年开始,在大众范围内的普及。
因为这种最新型的虚拟现实装置,实在是太契合,人们对于这种虚拟现实装置的期望了。
……
在这一年,秦裕也拿来一套虚拟现实装置感受了下。
整个虚拟现实装置以一颗虚拟现实头盔和一套体感服组成。
整套虚拟现实装置,可以模拟虚拟现实世界中的视觉,听觉,触觉,乃至嗅觉。
其中以直接劫持了大脑视觉信号的视觉效果最好。
整套虚拟现实装置肯定是还达不到百分百模拟和欺骗人体所有感官的程度,
虚拟现实装置提供的虚拟世界拟真程度可能就百分之七八十,还是能够明显感觉到虚拟现实画面和现实的不同,
但放开身心,专心沉浸其中,这整套虚拟现实装置带来的沉浸感受也是夸张的。
其中直接对视觉神经影响,投映到大脑中的画面,或许还不够精细,
但沉浸感,对比过往的屏幕显示,依旧是天差地别的。
精细的意识控制系统,也能够让人再稍微熟悉一会儿之后,直接用意识去控制自己在虚拟现实世界中的身体。
到这种程度的虚拟现实装置,可以说就已经是人们曾经梦寐以求的虚拟现实技术了。
……
陵川大学。
一名从事物理领域研究的研究员,
此刻时间已经来到了深夜,
穿戴着虚拟现实装置的他,正平躺在卧室的床上,在一个虚拟现实世界中游玩,
提前设置的闹钟在他耳边响了起来,
望着眼前虚拟现实装置呈现的虚拟世界,迟疑了下,他还是登出了游戏,摘下了虚拟现实头盔,
看着自己干净整洁的卧室,他在站起身,来到窗边,望了眼深夜依旧繁华的陵川城,
有些疲惫的吐了口浊气。
“先生,已经按照您的要求,为您提前烹饪夜宵,您现在是否要直接用餐呢。”
“再等等吧,你先给我按按肩膀吧,玩个游戏玩得有点累。”
这位研究员同他的家庭服务机器人说道,
家庭服务机器人响应着他的命令,给他揉按着肩膀,
他自己则伸手,再翻看着个人终端屏幕上,显示着的今天网络上的一些新闻。
“华新社消息,随每月从火星,金星,小行星带等区域运回资源渐多,陵川城等地面城市内智能工业区,将迎来新一轮持续扩张。”
“负熵研究院相关研究团队消息:以强人工智能进行统计,相较于上一年,人类文明工业规模和工业生产力依旧在倍增,算力总和也在继续保持迅速生长,人类文明内,人均可支配生产力继续倍增。”
“……据相关信息,人联对火星,金星等区域的开发建设有望在二十年内初步完成,并实现大规模的该区域地外城市的建造。”
“……人联月面,今年按计划新出生人口将调整至八百万,二十年内,伴随人联对金星,火星等区域的开发建设,月球常驻人口数量有望破亿。”
这位研究员看着这些新闻,再长吐了口气,
然后再瞥了眼,他放在床边的虚拟现实装置。
虚拟现实装置呈现的虚拟现实世界真得挺美好的,那些奇幻的虚拟现实游戏世界都挺有意思,
但还不至于让他多么沉迷。
因为,此刻人类文明的现实世界,也很美好啊。
享受着智能时代的生产力富足等一切好处,
人类文明也在朝着宇宙,轰轰烈烈进发,完成着征服宇宙,征服太阳系的伟大事业!
就是想着明天,还要继续他已经持续了好久都没有完成的研究课题,感觉有些头疼。
有时候都有些怀疑,
自己虽然选择了这一生从事物理领域的研究,真得能够做出研究成果吗?
有时候他会想,干脆放弃研究算了,反正说不定研究一辈子也不会有个结果。
他不做这份研究工作也不会有太大影响。
想到这儿的这位研究员挠了挠头。
……
人联纪元21年到25年。
人联,负熵研究院主导的,人类文明对火星,金星,小行星带区域的开发建设仍旧在快速推进着。
这五年里,来往于地月系统与金星,火星,小行星带之间的电推进飞船愈加频繁,
地金,地火,地月到小行星带之间的航线已经相当繁忙。
虽然来往地球和火星等航线一趟,动辄就是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来回。
但当每时每刻,都有大型电推进飞船满载着抵达星际港口的情况下,这个航行时间的多寡,对于人类文明对更大宇宙空间范围内的开发建设计划,倒是没有了太大的影响。
这五年里,
金星,火星,小行星带,基本就承担着资源星,或者说人联下资源开采区的职责,
从金星,火星,小行星带开采回的大量资源,原料矿产,物质,
运回地球和月面之后,
一部分被用作了地月系统中,人类社会日常运转的需要,人类文明各领域研究的消耗,
一部分用作了地面各城市,以及月面各城市智能工业区域规模的再夸张。
剩下的,则是被地面和月面智能工业制造,建造成了金星,火星,小行星带开发建设需要的各类设备,智能机械。
这一份,又再分成了两部分。
一部分是直接被用于扩大金星,火星,小行星带的资源开发规模,
五年过去,
火星这个人类文明开发建设起来最方便的行星表面,
都已经随处能够看到人类文明大型智能机械的活动,以及人类文明在火星表面大规模开采资源留下来的人造工业设施痕迹,
从火星同步轨道的天空上,都能够清晰看到,这几年下来,火星表面在人类文明此刻夸张的工业生产力下,发生的快速转变。
至于金星,恶劣的环境,让人类文明对金星的资源开发较慢,
但人类文明源源不断在地月智能工业区中,产出的大量巨型的,小型的,用于资源开采的智能机械,
还是在金星表面形成了夸张的规模,在整个金星表面,划出来大片大片的若干资源开采区,遍及整个金星。
另一部分,
则自然是用在了构建金星,火星,小行星带区域内的智能工业集群的构建上。
火星表面,算是人类文明在太阳系内,地外系统以外,最合适用来开发建设的地方,
负熵研究院在规划对太阳系内其他行星,星体进一步开发建设,以为秦裕院士提出的容纳人类文明更大种群基数提供更多资源和空间时,
对火星可是抱有了不小的期待,在火星完成开发建设过后,大概率在火星城市上,将存在除了地表以外,太阳系内最多人常驻的地方。
此刻,顺着火星目标,各资源开发区域附近合适的地方,
人类文明已经在火星表面各区域,建设起了一个个由智能机械构成的智能工业区。
目前,人类文明在火星表面的智能工业区,已经能够完成火星开采出来的,绝大部分资源的初加工和再加工,
同时,能够利用火星表面的直接资源,以及从月球,地面运输来的补充资源,
直接完成火星资源开采所需要智能机械的制造。
虽然还不能够完全火星表面工业规模的完全独立扩张,
但也已经能够完成火星表面智能工业中,部分智能机械的再生产,
这已经地月智能工业区减少了这部分需要投入的生产力的比例,
相应的,拉快了对火星表面开发建设的速度。
而这些已经逐渐完成建造的智能工业区域,
后期也将直接作为火星城市的一部分,就如同月面城市那样,
供人们生存的火星城市,也将直接依托在智能工业区附近完成建造。
同样的,
在金星表面,虽然此刻没有直接构建起在金星表面的智能工业区,
但人类文明在金星同步轨道的位置,
构建了一个‘金星同步轨道智能工业带’。
按照规模,这条位于金星同步轨道上的智能工业带的完全体,
将直接环绕金星一圈,就像是一条‘细丝带’一样,环绕在金星上。
目前虽然还没有到完全体,
但同样的,已经有相当程度的工业生产力,能够满足部分金星开采资源所需要的智能机械的生产。
在小行星带的区域,
由于小行星带的范围实在是有些过于宽阔了,
人类文明在针对于小行星带一些资源富集区域开采的同时,
主要也就是在几个关键节点,构建了一些太空环境下的,类似于超大型空间站,空间平台的智能工业区,
不过,和金星和火星的情况都不同,
对于小行星带的智能工业区的搭建,主要目标就仅仅是实现对小行星带开采出资源一定程度的加工,
并没有让小行星带区域的智能工业区,规划到同样可以完成独立生产,独立扩张的程度,
按照计划,后期从小行星带开发出来的资源,更多的,还是将运输到火星和其他地方进行加工和使用。
五年时间过去,
人类文明对小行星带,金星,火星等区域的开发建设,可以说已经正式踏入了快车道。
哪怕金星,火星,小行星带离着地球,比当初开始开发建设的月球都更远,涉及到的区域也更大,
但到这种程度了,人类文明对这些区域的开发建设速度也不会慢。
从这方面来看,进入到智能时代之后,朝着地外发起冲锋的人类文明,
真有些蝗虫的架势,只要有足够多的资源,就几乎可以无限膨胀自身的种群规模,工业规模,
从而,又能够获得更多资源。
……
人联纪元26年。
到这一年时,
人类文明内部,日常运转,各项研究,各项计划所消耗的资源中,
按比例划分,从地面,乃至月面直接产出的已经只占少部分,
从火星,金星,小行星带等区域产出的资源,占据了人类文明消耗资源中超过半数。
可以说,极大程度上,人联执行的,对太阳系内其他行星的开发建设计划,
已经给人类文明整体带来巨大的反馈和收益。
到这一年时,
人类文明整体也还欣欣向荣着。
之前被用在了虚拟现实装置中的视觉神经干涉技术,
最后也没有完全用到盲人身上,在视觉神经相关领域的奥秘被011研究所攻破之后,
011研究所还有一套更加适合失明者复明治疗的技术,自体基因眼球移植手术。
用类似于人体繁育装置的技术培育眼球,这是此前就已经很成熟的技术,
破解了视觉神经奥秘之后,直接就能够用上了。
此外,011研究所早些年,就一直在持续研究的‘人体强化研究项目’中,
强化人体恢复能力的项目,
到这一年,也同样得以彻底实现了。
“断肢重生”一般的效果,在011研究所的努力下,得到了呈现。
虽然重新‘长出来’的断肢,没有办法像原本那样灵活,
这样技术也只能够用在人类文明下一代身上,没有办法用在此刻已经出生的人身上,
但说不定,在未来的某一天,在人类文明内,
就会出现一种治疗领域的奇景——四肢因为某种原因坏死过后,智能医疗机器人直接把坏死的肢体给人剁掉,然后等它自己重新长出来。
当然,这项技术也依旧没有办法让人变成‘超人’,失血过多,人一样会死。
愈合速度可能会再快一点,但要是脑袋和身体都被打烂了,也活不下来。
而负熵研究院信息去噪所,原本想要用在通讯上的精细化意识控制技术,此刻也用在了原本的打算上。
在此刻每个人使用的个人终端上,
都实现了直接使用意识进行控制和输入的功能,只是需要在大脑上的位置,一直戴上一个配套装置进行使用。
对于喜欢在网络上和朋友或者陌生人交流的人们来说,这种意识控制技术,倒是让交流效率再更高了一些。
同时,负熵研究院信息去噪所,
也尝试将这项技术,接入到了智能机械的控制中,
让人们不用说话,也就能够直接给家庭服务机器人,或者说城市中的智能基础服务,下达指令。
就目前来说,
这项技术带来的效果,似乎有些用,又似乎暂时没有更进一步的太大价值,
但终归是,时代和历史进程中的一部分。
这一年,
从地球到月面,
人类文明总人口以一种极快的速度,已经超过了70亿。
人们对此倒是没有什么感觉,
新增人口基本都还年龄较小,并没有立刻进入到整个社会。
另一方面,对于这个时代的人们来说,人口的迅猛增长本身也没有啥影响。
大不了更多人来和自己从事同一个细分领域的研究,
要是细分领域的问题被攻克了,那不是更好,
对于人类文明整体产生有益的影响,最终这份有益的影响也都会反馈到每个人身上,对每个人都会有好处啊。
同一年,
负熵研究院的研究员总数量,继续增长到了超过220万人。
然后,
再次年,
人们得到消息,第一批火星城市已经完成初步建造,
有意愿的人们,可以申请迁移到火星城市居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