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令人窒息的死寂中,唯有陈胜的脚步声清晰地响起。他走到中央控制台前,步伐稳定,表情如同西伯利亚冻土般坚硬寒冷。他无视了弥漫在空气中足以让人崩溃的低气压和绝望,手指在触控屏幕上快速划过,调取着演习的最终数据和回放关键片段。
几秒钟后,那平静到仿佛没有沾染一丝人类情感的男中音,如同最冰冷的判决书,切开了复盘室的沉默:
“预演终止结果通报。”
“核心战略目标:模拟对抗平均单机出击五次以上的敌方机甲集群(预期敌方总出动约200架次),并通过防御施压与精确战术引导,最终累积触发足够规模的敌方‘特殊减员’(不可控机体过载)事件,确保模拟实战累积触发率达到或超过基准值35%。该目标未达成。”
“战术执行结果:第四轮冲击中,我方所有作战单位被确认彻底摧毁。敌目标集群实际承受冲击轮次仅为四轮次。我方未能达成迫使敌方全体平均出击五次以上的战术压迫目标。”
“敌方损失统计:总计损毁44架机甲。其中,确认由不明原因机体严重过载导致能量核心徽商(即‘特殊减员’)共28架,占敌方初始参演机甲总数约31.1%。剩余损毁16架为我方有效反击成果。”
“过程关键节点分析:”
* “第一轮冲击: 我方战术协同出现重大结构性失误,关键护盾链接点薄弱区被精准集火击穿。开局损失五位主力队员,防御体系瞬间崩解近半。此轮虽成功触发25%的较高‘特殊减员’率(10\/40),但后续持续对抗能力损失惨重。核心防御节点过早暴露。”
* “第二轮冲击: 初期防御强度尚可维持。林震队员牺牲性战术突击及最终自爆反击,有效阻断了敌方右翼集群的致命突破企图,争取了时间窗口,并直接达成本轮约22.5%的‘特殊减员’率(9\/40)。但关键防御点王磊、赵大勇相继阵亡,导致防御节点数量锐减,核心压力陡增。”
* “第三轮冲击: 在核心承压点即将被敌方全兵力覆盖摧毁的极端环境下,成功实施高风险战术诱导(‘零号机’主动力场干涉)。该战术成功救险,并在一瞬间造成局部高密度打击区出现小范围爆发性‘特殊减员’事件(5\/40,12.5%)。证明了精确区域干扰诱导结合高压力区域投放的战术价值,验证了在高烈度饱和攻击下‘特殊减员’机制(过载崩溃)仍能被部分触发。” 说到这里,陈胜的目光极短暂地扫过瘫坐在地上、身体仍在轻微颤抖的李玉凰。
* “第四轮冲击: 在仅存两个防御单位、且一个单位严重受损无法提供有效牵制(李玉凰‘游隼’)的情况下,核心承压点(零号机)完全暴露。遭受敌方所有剩余单位的高度协同、不间断、多波次饱和覆盖打击。零号机护盾被高强度持续攻击强行击溃(验证极限护盾持续时间不足)。在彻底被摧毁前,该波次触发‘特殊减员’4架(10%)。证明在核心被彻底孤立打击下,触发效率大幅降低。战术性诱导空间和时间被严重压缩,无力复制第三轮的战果。综合抵抗体系在此阶段彻底崩溃。”
陈胜的目光如同两束冰冷的探照灯光,缓慢而精确地扫过每一张写满挫败、恐惧、不甘甚至迷茫的脸:
“本次预演行动完全失败。该结果,” 他的声音毫无波澜,却如同最坚硬的重锤狠狠砸在所有人心上,“在战术探索与压力测试的初期阶段,属于合理预期范畴。”
“若初次预演即可达成所有战术目标,那后续的重复训练还有何存在必要?” 他的反问句如同冰冷的拷问,让所有人窒息的胸膛内更添了一块巨石。
“失败的节点、过程、乃至每一个细节,都具有核心提炼价值。” 他继续着冷酷的分析,**“你们的职责,是铭记。”
“铭记第一轮冲击中,因协同漏洞被顷刻撕碎的惨烈教训!那是根基的崩塌!”
“铭记林震队员在第二轮冲击中,以自身为诱饵、为盾牌、最终引爆为雷区的终极战术价值!那是绝境反制的一种模式!”
“铭记李玉凰在第三轮冲击中,从崩溃边缘被迫执行极限机动、完成战术定位的全过程!她的反应、承受的压力模式、以及最终在干扰场下的生存轨迹,为未来在高强对抗下保存次要单位提供了关键数据!”
“铭记你们各自被摧毁的方式、所承受的火力类型、强度与时间!这些数据,” 他加重了语气,每一个字都敲在队员心上,“定义了防御体系的薄弱之处,量化了压力阈值,标定了敌人的杀戮流程!这些死亡记录,是修正防御模型、锻造更强韧度唯一有效的素材!”**
“这……就是‘镇海之盾’的真正战术内核!” 陈胜的声音在死寂的复盘室里带着一种金属般的冰冷回响。
“它的目的,不在于凭借有限的‘盾’挡住无限锋利的‘矛’,那是不可能的任务。” 他伸出手指,在冰冷的合金台面上轻轻敲击了一下。
“它的真谛在于,通过坚固防御、精确计算、承受压力并导向关键区域,迫使那些高强度的攻击者——敌人的机甲——在其冲击矛头撞击在盾牌的巨力反噬下,自身结构出现不可控的内在崩解!每一次冲击轮次,都是在向死神借贷时间。撑过的时间越长,承受的攻击轮次越多,敌方投入机甲的内部隐患在持续高压下被引爆的风险就越高!积累的量变最终将带来我们所需的质变!撑过五轮次轮番冲击的目标,意味着我们必须撑到足够多轮次、让足够多的敌方机甲累积了足以被引爆的内在过载风险,最终触发雪崩式的连锁‘特殊减员’,确保总量达到35%以上的自毁目标,从根本上瓦解敌人的攻势!盾牌本身不负责击杀,它负责将敌人推向他们自身携带的‘雷区’!这就是‘镇海之盾’!以敌之矛,灭敌之身!”
王磊猛地抬起了头,眼中布满血丝,声音嘶哑,带着强烈的不甘和对未来战场那无穷尽炮灰的恐惧:“队长!我……我服气训练强度!可……可是这模拟!凯撒真有九……九十架全新的‘猎鹰三型’吗?而且是一轮一轮地……冲我们十个人?五次?!这……这太……太……” 他找不到合适的词了。
“这不真实!哪来那么多精锐机甲?”
他的疑问,瞬间吸引了所有队员的目光。包括低着头的林震、瘫坐的李玉凰、失魂的沈天威等人,都抬起头或扭过脸,看向陈胜。他们的眼中充满了惊疑、后怕,以及一丝对陈胜描绘的那个地狱般战场是否真的存在的深深怀疑。
陈胜的目光扫过王磊,再缓缓移过其他每一双饱含复杂情绪的眼睛(李玉凰通红的眼眶中甚至带着一点哀求般的茫然)。他沉默了片刻。复盘室内只剩下粗重压抑的呼吸声。
他无法解释“神经元陷阱2.0”对敌方神经链接系统的深度潜在威胁这一绝密情报。
他也不会透露盘古实验室最新的战场分析指出:凯撒的主力机甲部队虽然以“猎鹰”系列为骨干,但实战中充斥着大量由老旧型号(如猎鹰一型核心)改装升级的“缝合怪”,性能参差不齐,甚至存在为降低成本而牺牲系统冗余和安全性的隐患!这些信息是最高机密。
他只是用他那标志性的、冰冷而确定无疑的语气,清晰地给出了一个没有退路的回答:
“模拟演习的敌方统一标示为‘猎鹰三型’。但真实的战场情报显示,凯撒投入战场的机甲部队,可能混杂着猎鹰一型核心改装机体、二型改进型实验平台,或者成本压缩后的快速量产劣化版本……甚至,可能是我们无法完全识别的混合型号……” 他顿了顿,如同冰水浇头般将最后的温度抽走。
“然而,它们的数量……” 他的目光锐利如刀,一字一句地钉入所有队员的心脏:“只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