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沛然不惜色诱徐剑飞,是情的起因是这样的。
当初微操达人光头,为了田家镇要塞与江南岸的半壁山要塞相配合,竟然莫名其妙的,将江北本来是第五战区的田家镇要塞,拨给了江南的划归第九战区,李延年的第2兵团防卫序列, 却未考虑到一旦田家镇要塞受到攻击,跨江增援的困难。
既然有此划分, 第五战区在用兵之时, 便将田家镇要塞的防务,排除在外了。
而在江北的第九战区第2兵团,对隔江的田家镇要塞又难于照顾,于是使田家镇要塞处于孤立地位。要塞的防务无野战部队作外围有力防护,仅靠要塞守备部队独立支撑, 显然是极薄弱的。
广济失守后, 白崇禧为发动全面反攻, 将位于铁石墩的第26军调向松杨桥进攻,以致田家镇要塞侧翼空虚; 复又将田家镇要塞西北面的第67军许绍宗部,第161师官焱森部调离, 于是要塞周围形成“真空”。
直到李延年的外围阵地不断失守,日寇登陆部队不断增加, 从广济方面增援的日寇潮水般涌来。要塞处于十分危急状态。
李延年不停向最高统帅部告急。直到此时最高当局光头才悟到,隔江划分战区是个重大的失误,于是微操达人在17日夜,急电第五战区,硬性规定所有江北守军,统归第五战区指挥, 并语气强硬的强调,田家镇要塞安危,亦由第五战区负责。
接到这一命令后,原本属于第九战区的李品仙,又被划拨到第五战区,接手田家镇要塞,结果这一微操就更乱了,因为李品仙的大部兵力,都在江南,北面就没有什么兵。
于是心急如焚地赶往第五战区长官部,去会见白崇禧。
一见面,李品仙便怒不可遏,破口大骂道:“他妈的,都火烧眉毛了,才把这烂摊子像扔垃圾一样丢给我!他们要是能早几天改变主意,我也好及时调拨部队,在田家镇外围构筑起一道坚固的防御线啊。可现在倒好,我们该怎么办呢?”
白崇禧对这道命令同样感到十分气恼,但他心里清楚,此时此刻,再怎么抱怨也无济于事,而且这任务也根本推脱不掉。
于是,他强压着心头的怒火,拿起红蓝铅笔,俯下身去,仔细端详着那张军事地图,苦苦思索着该如何调兵遣将。
然而,当他定睛看向地图上敌我双方的兵力标记时,心中不禁一沉。
整个战场上,中国军队的阵线已经被敌人冲得七零八落、支离破碎,想要重新组织起有效的防御,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了。
即使他这位素有“小诸葛”之称的将领,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也感到束手无策、回天乏术了。
最后,白崇禧无奈地扔下手中的红蓝铅笔,重重地叹了一口气,说道:“骂娘是没有用的,当务之急是赶紧想办法补救,免得又被人埋怨。”
李品仙也深以为然,应道:“那倒是啊——事已至此,多说无益。”李品仙马上转舵,“我赶来就是想和你商量如何调遣部队救援。”
其实白崇禧的担心, 是从收到李延年求援电后就开始了。
当时因为没有田家镇要塞的负担,让当时都白崇禧手上有些兵力,所以他组织发动了一场第五战区的反击战。
然而,就在他全力发动全面反攻之际,局势却急转直下,原本的优势逐渐消失殆尽。
面对如此困境,他自己都已经应接不暇,又怎么可能有多余的力量,去救援那座至关重要的要塞呢?
他万万没有想到,如此沉重的担子竟然会突然压在他的肩头。
李品仙眼见白崇禧眉头紧皱,沉默不语,心中不禁有些忐忑。
于是小心翼翼地试探道:“健生兄,您是不是在担心田家镇会失守啊……”
然而,白崇禧的忧虑显然比这更为深远,他缓缓说道:“我所担心的,不仅仅是田家镇的安危,而是我们恐怕不久之后,就不得不放弃武汉了。”
话到此处,白崇禧稍稍停顿了一下,然后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如今的局面,就如同那句俗语所说的——尽人事而待天命吧。
我经过深思熟虑,决定派遣第26军前去策应,攻击敌军的侧翼和后方,以此来牵制敌人,减轻要塞所承受的压力。
此外,再派遣第86军前往增援,只是……”他的话语在这里戛然而止,似乎有什么难以言喻的苦衷。
就在这时,门外突然传来一个低沉而稳重的声音:“建生,你是不是觉得现在已经为时太晚了,86军远水不解近渴啊?”
白崇禧一听这声音,立刻站起身来,快步迎向门口,满脸欣喜地说道:“德林兄,您可算回来了!您的眼疾好些了吗?”
风尘仆仆的李宗仁快步走进房间,他一边摘下军帽和手套,一边疲惫地说道:“真是不容易啊!”
白崇禧见状,连忙迎上前去,亲自接过李宗仁的军帽和手套。
李宗仁苦笑着说:“情况不太好,但也只能这样了。那位派我来收拾这个烂摊子,我又怎能不来呢?”他无奈地摇了摇头。
白崇禧满脸愧疚地说:“都是我无能,没有把事情处理好……”
李宗仁抬手打断了他的话,安慰道:“这场会战,第五战区能打成这样,已经非常不容易了。除了你,别人都不可能做到。你已经做得很好了。”
接着,李宗仁话锋一转,严肃地问道:“不过,关于你调动八十六军的问题,你认为现在为时已晚,恐怕该师还未到达,要塞就已经失守了,对吗?”
白崇禧看了一眼李品仙,然后点了点头,回答道:“是的,我确实是这么想的。”
李宗仁微微一笑,说道:“不不不,其实还有一支部队你没有调动。如果有了他出手,我保证要塞一定能够坚持到八十六军赶到。”
白崇禧和李品仙对视一眼,实在不知道第五战区还有何兵可调,于是异口同声地问道:“哪一支?”
李宗仁缓缓地说出了那支部队的名字:“鄂豫皖抗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