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烈当时便要去训斥皇甫俊,马政老成,苦苦劝住了他。
毕竟皇甫俊乃是童贯的义子!
大宋的朝堂,跟历史上大多数朝代一样,分为文官,武将,太监三大系统。
文官系统要掌管整个帝国的管理运转,在大多数朝代都是一个朝廷最大的派系势力,何况有宋以来皇室有意打压武将的掌兵,统兵权,自然文官派系更为独大。
但是任何一个皇帝,天然的不会坐视一家独大,那会威胁皇室的权力,所以会有意培养太监的势力与其对抗。
太监没有后代,又与皇室后宫朝夕相处,一般来说贪财好货的毛病都有,但是对皇室皇帝的忠心是很高的,皇帝也相对更信任他们。
秦汉两代,外戚的权力也曾经很大,外戚,宦官两大系统是皇帝用来跟文官系统争权制衡的。
所以任何一个大臣官员,都视外戚,宦官为死敌,官越大,越接近权倾天下的程度,跟太监宦官的矛盾越不可调和!
所以掌握在文士大臣手里的舆论里,从来没有一个外戚宦官是好的,忠义能干的,尽管文官里自己也有很多贪财贪权,无能卑鄙之徒!
两汉以来,外戚系统被彻底搞臭,时人说起外戚,那不管是谁,先入为主就觉得一定是个祸国殃民的候选者,一定不能给外戚过高的权力,少数想依附外戚的官员,也会被众志成城地批倒批臭,万劫不复!
所以有宋一代,外戚势力也很低调,大都加入太监一党,合二为一。
简单说,文官系统是大宋朝廷里最强大的一派;太监系统是皇帝最信任的一派,堪堪能与文官抗衡。
而童贯,基本就是徽宗一朝太监系统的首领,朝堂上数一数二的权臣,称他一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一点也不为过!
当时蔡京以太师领三省事,被称为公相,已是人臣之首。
童贯以开府仪同三司领枢密院事,位极太监,武官之首,被称为媪相。
两人一公一媪,为大宋朝堂最有权势者,可说是气焰滔天,一言可定国是,决人前途,定人生死,毫不为过!
在这种情况下,越是想建功立业,做一番事情的,越不能跟他俩交恶。
唐烈也不是迂腐之辈,马政苦劝之下,答应了暂不跟皇甫俊正面冲突,但也逼马政应下绝不能冤杀熊二郎,最多敷衍皇甫俊而已!
所以这几日来,唐烈已经不怎么搭理皇甫俊,偏偏师妹慕巧儿不知情,还常常去与他谈笑,看得唐烈郁闷无比!
此时又听得熊二郎的名字,唐烈急忙询问。
追星子沉声道:“那熊二郎眼尖,看到了我,但并未张扬,似是被船上匪徒挟持。看他偷偷打了几个手势,虽不大明白,但是那几船青壮乃是贼人,对我使团有歹意的大概意思,却是明白的!”
唐烈思索片刻,叮嘱追星子在皇甫俊面前,先不要提起熊二郎在船上一事,才带他来寻使团为首一行。
待人来齐,追星子又叙述了一遍有几船匪徒来此之事。
使团里此时人才济济,除了刘翠莲有些害怕,其他人都跃跃欲试!
呼延庆当先跳出来:“哪里来的毛贼,敢觊觎天使,待我平海军出阵,正可验证这段时间的操练,有无进步!”
大成和尚因为前段时间熊二郎事件上没有太落井下石,生恐恶了皇甫俊,他深知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的道理,闻言狞笑道:
“区区二三十条水匪,如何要劳烦天军下场,老衲视彼等如猪狗一般,等下使团诸位都照常赶路便是,不必分神,更不必惊慌,待到那伙毛贼上前来,且看老衲一人,便杀他们个片甲不留!”
呼延庆脸都要憋红了,自从这贼和尚现身,他就处处吃瘪,现下好不容易碰上几个蟊贼,秃驴又要抢着显摆。
只是他深知大成和尚确实武艺高强,只怕一人就真可杀散几十盗匪,他呼延庆一人上去,却真没有这个把握!
若是手下的平海军齐上,把握是有了,却又没有大成和尚单人独力看起来豪气,一时气得哽住了,说不出话来。
幸得手下王副都头这次总算反应跟上了一次,出言请战:
“这等小贼,也不需平海军全员上阵,但禅师一人出阵,却也怕过于托大,小将家传有点艺业,不如我与禅师同去,两人齐出,看谁先得贼首的头颅,博诸君一笑!”
呼延庆大喜,王副都头这番话说得豪气,长了平海军的面子,况且王副都头父祖两辈都是军中出名的重甲勇士,他披重甲出战,就算不能尽歼来敌,自己也不大容易受伤,可谓万全之策。
马政不精武事,目视唐烈,见他微微颔首,知道可行,当下放下心来,遣人安排。
说是安排,其实不过是队伍里一人人低声传语下去,等下有盗匪来袭,但是使团有必胜的把握,大家不要惊慌,届时有乱跑乱喊的,立斩云云……
挑夫们确实不怕,江湖上劫道本来就不伤挑夫,就算盗匪们打赢了,搞不好也要请他们把财物继续挑上山去,到时候虽然大概率拿不到脚钱,但是只要不是太穷凶极恶的匪徒,总要招待一顿饭,再逐他们下山。
只有一帮云山楼的姑娘们抖作一团,这几日嘴里大家都说要建功立业,现在马上要真刀真枪见血,前些天还在弹琴作歌的伎女们,胆子再大,一双腿儿还是不由自主就软了。
唐烈无法,叫慕巧儿过去近身保护,万一有贼寇冲了近来,指望这帮女子不叫不跑,希望渺茫,总不能真的一刀把她们脑袋砍下来,以正军法吧……
慕巧儿大剌刺过去,指挥脚夫们把贵重财物挑到内圈,把女孩们围了一圈。
这些时日朝夕相处,女子们也听说了慕姑娘“武艺高强”,虽然不知道到底有多强,此时围在她身边,倒是确实踏实了一些。
队伍默默前行了一炷香时分,一阵铜锣声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