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战役的硝烟尚未散尽,胜利的曙光已悄然照亮华夏大地。国民党军队主力被歼,精锐尽失,然而,蒋介石仍妄图负隅顽抗,凭借长江天险,构筑起所谓的“长江防线”,幻想着“划江而治”,继续维持其摇摇欲坠的反动统治。
但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深知,革命尚未成功,必须一鼓作气,将胜利推向全国。“!”这掷地有声的号召,迅速传遍人民解放军的每一个角落,激励着全体指战员的战斗热情,也成为了全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1949年春天,长江北岸,百万雄师枕戈待旦。战士们抓紧时间进行战前训练,学习水上作战技能,熟悉长江水文地理。他们中很多人来自北方,不识水性,但为了胜利,克服重重困难,日夜苦练划船、泅渡。
与此同时,广大人民群众也积极投身到支援渡江战役的行动中。沿江的村民们冒着国民党军的炮火和骚扰,纷纷献出自己的船只,有些甚至是家中仅有的生计工具。船工们更是主动请缨,他们熟悉水情,自愿担任解放军的向导和划船手。14岁的渔家女马毛姐,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她不顾危险,在枪林弹雨中往返五六趟,运送解放军战士过江,手臂被流弹划伤也浑然不觉。
4月20日晚,夜幕降临,长江江面上弥漫着紧张的气息。随着一声令下,渡江战役正式打响。解放军各部队乘坐着木船,如离弦之箭般向江南冲去。刹那间,江面上炮火轰鸣,国民党军凭借着坚固工事和舰艇,疯狂地向解放军船队射击,一时间,江水被鲜血染红。但战士们毫不畏惧,他们以血肉之躯为盾,以钢铁意志为剑,迎着敌人的炮火奋勇前进。
在渡江过程中,解放军战士们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有的部队巧妙地利用夜色和烟雾作掩护,快速接近南岸;有的部队则以强大的火力压制敌人,为后续部队开辟通道。船工们更是发挥出高超的划船技艺,与战士们紧密配合,在枪林弹雨中穿梭。
北岸,大批村民们也在呐喊助威,他们的声音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鼓舞着渡江战士们的士气。他们时刻关注着战场动态,准备随时提供支援,搬运弹药、救治伤员,后方的每一份努力都在为前线的胜利贡献力量。
经过一夜激战,解放军成功突破了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4月23日,南京解放,红旗插上了总统府,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此后,解放军乘胜追击,迅速向东南、中南、西南等地进军,解放了大片国土。
渡江战役的胜利,不仅是军事上的辉煌成就,更是民心所向的有力证明。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无私奉献和全力支持,托举着解放军战士们跨越了长江天堑,为新中国的成立铺平了道路,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