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
死一样的沉默。
看着龙飞凤舞,一笔一划尽显锋芒的《出师表》,整个弹幕都为之一滞。
其忠君爱国的赤诚,忧国忧民的情怀,忠贞无双的品德,让所有人都为之震撼。
全文合计627字,句句不提刘禅,却又字字都是刘禅。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形象瞬间跃于纸上,栩栩如生。
而这场沉默足足持续了几分钟之久,观众这才幡然醒悟。
弹幕似开堤泄洪般喷涌而出,瞬间席卷了整个直播间。
每条弹幕都表达着对诸葛丞相的敬仰与尊重。
【文能赏罚分明安邦,武能五月渡泸定国,身为臣子,诸葛丞相一定是满分那个。】
【文中13次提及先帝,以父子般的恳切口吻劝谏刘禅,字里行间都透露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贞,一声相父,一生相父,我真的…哭死。】
【刘关张是千古无双的兄弟情义,丞相与刘备则是名传千古的君臣典范,一句愿效犬马之劳,丞相就真毫无保留付出了余生。】
【那年二六意气风发,隆中对策三分天下,丞相一肩扛着整个大汉,苦啊…丞相苦啊。】
【出师一表真名世,丞相的人物塑造简直无敌了。】
【大汉得此名臣,何愁汉室不兴?】
【丞相此番模样,想必刘备在九泉之下,也会感到深深欣慰吧。】
【那年刘关张赵意气风发,说要出去闯一闯,可故人陆续凋零好似风中落叶,终是丞相扛下了所有。】
【丞相一定要匡扶汉室三造炎汉啊!!】
【败走麦城,夷陵大火,白帝城托孤,所谓的蜀汉集团,不过是一群理想主义者的最后浪漫,是一场从头到尾的悲剧,丞相你一定要重整山河,匡扶汉室啊!】
弹幕铺天盖地,一片的狼哭鬼嚎。
《出师表》尚能让一群现代人痛哭流涕,更何况思想更加保守的古人?
出师表一经现世,朝野瞬间掀起滔天巨浪。
哪怕是民间大字都不认识的老汉,都能感受到其中的拳拳之心。
单论威望而言,身为丞相的诸葛亮,早已甩出身为皇帝的刘禅十万八千里。
这无论放在哪个朝代,都是妥妥的禁忌话题。
可刘禅对此却是丝毫不在意,反而一副幸与荣焉模样。
由此可见,他对诸葛亮信任到了何种地步。
翌日一早,朝会再次举行。
只是比起之前的熙熙攘攘,这次的朝会格外安静。
诸多大臣望着字迹风干的《出师表》,眼神复杂万分,久久不能自语。
饶是刘禅都跟着沉默不已,过了许久才讪讪道:“相父,朕只是想让你多休息休息。”
“怕你过度劳累,坏了身子。”
“相父又何必…执着于北伐呢?”
诸葛亮闻言,却是扑通一声跪地,沉声道:“亮如不能报先帝三顾之恩,托孤之重。”
“虽生尤不如死!”
话说到这个份上,饶是刘禅如何不舍,也都只能随了诸葛亮北伐心愿。
“相父执意出兵,朕就依相父之意。”
“谢陛下!”
诸葛亮躬身拱手,然后转身开始点名。
点到的文臣武将留在帝都,辅佐刘禅处理国家大小事务。
未曾点到者,则随他一起挥师北上,平定中原!
翌日。
诸葛亮掐指一算,发现日子为大吉,当即决定出兵北伐。
不料出发前,年近七旬的赵云突然急匆匆的赶来。
“丞相,子龙虽年迈,可尚有廉颇之勇,马援之雄,今北伐点将。”
“丞相为何置我于不顾?”
诸葛亮叹了口气解释道:“我自平南回都,马超病故,我甚惜之,如折一条臂膀。”
“今将军年事已高,倘有闪失,岂不动摇一世英明,减却汉军锐气?”
不料赵云听闻却是淡然一笑,直言道:“子龙自追随先帝以来,大小战事从未缺席。”
“何况大丈夫当战死沙场,马革裹尸而还,躲在后方颐养天年,那才是动摇子龙一世之英明!”
赵云咬咬牙,单膝跪地道:“丞相若不叫我为先锋,不如撞死于阶下!”
诸葛亮见赵云态度坚决,也不再阻拦,当即拜赵云为前部先锋,邓芝为参军,领五千精兵一同北伐。
诸葛亮坐回四轮车,被余朝阳缓缓推至高台之上。
高台之下,则是三十万大军,以及一众耳熟能详的战将。
赵云、魏延、王平、马贷、廖化、邓芝、马谡、关兴、张苞、张疑、张翼…
可以说眼前的这些兵马,就是大汉最后的家底。
刘禅无条件的信任,刘备寄予厚望的托付,众将士沉甸甸的目光,如一座座大山,死死压在诸葛亮身上。
其中压力之大,不足以为外人道也。
可随着丞相深吸口气,种种情绪都被抛之脑后,取而代之的,是一抹坚定的决然,手中羽扇遥指北方。
“出兵,北伐!”
一声令下,三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出了葭萌关,屯兵在汉中,命赵云邓芝和唐方生为先锋,引兵入魏境。
首次北伐大战,正式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