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刃”特种大队的这次行动成效显着,国民党两个师顿时阵脚大乱。刘汉雄和张达明暴跳如雷,却又摸不清“炎龙独立军”特种部队的虚实,只能匆忙抽调兵力回防后方,包围圈出现了松动。
林宇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战机,他果断下令重装合成旅一部趁夜出击,突袭国民党军防线较为薄弱的一处阵地。旅长赵刚亲自率领一千余名精锐战士,在夜色的掩护下迅速推进。战士们凭借着系统奖励的精良武器,悄无声息地突破了国民党军的前沿警戒。
战斗打响后,“炎龙独立军”攻势凌厉,改良后的武器发挥出强大威力。中正式改良步枪精准射击,压制住敌人火力点;升级版捷克式轻机枪组成交叉火力网,为冲锋的战士提供掩护。经过一番激烈拼杀,成功夺取了该阵地,歼灭国民党军数百人,极大地鼓舞了“炎龙独立军”的士气。
与此同时,宣传队在群众中积极活动,通过张贴标语、演讲等形式,将国民党不顾民族大义、打压抗日武装的行径公之于众。老百姓们纷纷表示愤慨,自发地为“炎龙独立军”提供物资援助,一些年轻人还踊跃报名参军,补充了“炎龙独立军”的新鲜血液,队伍人数增加到一万八千人左右。
然而,国民党方面并不打算善罢甘休。1941年初,皖南事变爆发,国共关系进一步恶化。蒋介石严令胡宗南加大对“炎龙独立军”的围剿力度,务必将其彻底消灭。胡宗南又增派了一个师的兵力,共计四万余人,对“炎龙独立军”形成了更严密的包围。
这新增的师长名叫周武,此人老谋深算,擅长持久战和围困战术。他到任后,加固包围圈,深挖战壕、修筑碉堡,试图将“炎龙独立军”困死在狭小区域内。同时,对周边地区实行严格的经济封锁,严禁任何物资流入“炎龙独立军”控制区。
面对愈发严峻的形势,林宇心急如焚。就在这时,系统提示因皖南事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将奖励一批现代装备设计资料,其中包括先进的半自动步枪生产线设计图、轻型装甲车制造图纸以及高效无线电通讯设备设计方案。虽然这些装备无法直接制造,但林宇可以利用现有工业基础和资源,逐步进行仿制和改良。
林宇迅速组织技术人员和工匠,成立专门的研发小组,日夜钻研这些设计资料。经过艰苦努力,他们成功仿制出了接近半自动步枪性能的新式步枪,命名为“炎龙一号”。这种步枪装填速度快、射击精度高,大大提升了单兵作战能力。同时,根据轻型装甲车图纸,改装出了一种简易的装甲战车,配备重机枪,增强了部队的突击力量。
在通讯方面,改良后的无线电通讯设备让“炎龙独立军”的指挥系统更加高效灵活。各部队之间能够实时沟通,协同作战能力大幅提升。
林宇重新调整战略部署,命令重装合成旅依托新装备加强正面防御,展现强大的军事威慑力;“炎刃”特种大队则继续深入敌后,破坏国民党军的通讯设施、补给线路,制造混乱;其他各团分散游击,不断袭扰国民党军防线,消耗其有生力量。
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炎龙独立军”凭借新装备和灵活战术,成功击退了国民党军的一次大规模进攻。“炎龙一号”步枪在远距离射击上发挥出色,精准打击敌人;装甲战车横冲直撞,冲破国民党军的防线,为步兵创造了有利的进攻条件。此役,“炎龙独立军”歼敌近千人,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进一步充实了自身实力。
但国民党军仍在不断增兵,双方陷入了长期的僵持状态。在这艰难的岁月里,“炎龙独立军”不仅要应对国民党的军事压力,还要防范日军的随时进犯。林宇深知,只有不断发展壮大自身力量,才能在这复杂险恶的环境中生存下去,并最终实现抗日救国的理想。未来,“炎龙独立军”还将面临无数的挑战和危机,林宇又将如何带领这支队伍在血雨腥风中砥砺前行,书写属于他们的壮丽篇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