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功组建 101 师、102 师、103 师和 104 师后,“炎龙独立军”迎来了一段紧张而关键的发展时期。林宇深知,仅仅扩充兵力远远不够,提升各师的协同作战能力与战术水平,才是在残酷的抗日战场上克敌制胜的关键。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林宇召集了四位师长以及各师的主要参谋人员,齐聚在“炎龙独立军”的高级战术研讨会上。会议室内,气氛热烈而严肃,巨大的作战地图铺满了整个墙面,上面标满了各种符号和标记。
“各位,如今我们的部队规模壮大了,但面临的挑战也更加艰巨。日军不会坐视我们发展,我们必须尽快提升战斗力,尤其是各师之间的协同作战能力。”林宇目光坚定地扫视着众人。
101 师师长李大山率先发言:“司令,我觉得我们 101 师擅长山地作战,可作为先锋部队,利用地形优势对日军进行伏击和骚扰,为后续部队创造有利条件。但在与其他师协同作战时,通讯和配合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102 师师长王铁汉接着说道:“我们 102 师装备较为先进,具备较强的火力输出。在作战中,可以作为主攻力量,正面突破日军防线。不过,我们需要 103 师这样熟悉当地情况的部队提供情报支持,确保进攻路线的安全。”
103 师师长赵虎挠了挠头,憨厚地说:“我们 103 师虽然纪律性比不上其他兄弟部队,但对周边的山川小道都门儿清。我们可以负责侦查和渗透,给主力部队打前站,摸清日军的虚实。但兄弟们文化水平低,在学习新战术和使用新装备上有点吃力。”
104 师师长周洋推了推眼镜,文质彬彬却不失坚毅地说:“我们 104 师的兄弟们文化程度高,学习能力强,对于新战术和新装备上手快。可以承担一些复杂的战术任务,比如敌后情报搜集和特种作战。但实战经验不足,还得多跟着老大哥们历练历练。”
林宇认真听取了各位师长的发言,微微点头:“大家说得都很有道理。接下来,我们要制定详细的协同作战计划。首先,加强通讯建设,确保各师之间能够实时沟通。系统提供了一批先进的电台,要尽快分配到各部队,培训专业的通讯人员。”
“其次,开展联合训练。各师要定期进行合练,模拟各种战场环境,熟悉彼此的战术特点和作战风格。特别是 103 师和 104 师,要加快提升自身短板。103 师加强军事理论学习和纪律整顿,104 师增加实战演练频次。”
“再者,战术创新至关重要。我们不能总是沿用传统的作战方式。要结合系统提供的现代军事理念,探索新的战术。比如,尝试步炮协同作战,让炮兵为步兵提供精准的火力支援;运用装甲部队进行快速穿插,分割日军防线。”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炎龙独立军”各师按照计划展开了紧锣密鼓的训练和改革。
101 师在山地中进行了无数次的伏击演练,与炮兵部队密切配合,练习如何在复杂地形中引导炮火打击目标。他们还与 104 师的特战小组合作,模拟敌后突袭行动,提升在恶劣环境下的作战能力。
102 师则侧重于阵地攻防演练,利用先进的装备构建坚固防线,并进行多次实弹演习,检验火力配置的合理性。同时,与 103 师的情报人员紧密协作,完善情报收集和分析机制,确保在进攻时能够准确把握日军动向。
103 师加大了军事理论学习力度,每天安排专门时间学习战术知识和纪律条例。他们还与 101 师一同进行野外生存和侦察训练,提高在敌后的生存能力和情报搜集效率。
104 师频繁参与实战化演习,与其他三个师轮流配合,积累宝贵的实战经验。他们充分发挥文化优势,研究系统提供的先进战术资料,并将其应用到训练中。
在训练过程中,系统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林宇利用积分兑换了大量的模拟训练器材和先进的军事教材,帮助各师更快地掌握新战术和新装备。同时,系统还提供了专业的军事教官,对各师的训练进行指导和评估。
经过这段时间的厉兵秣马,“炎龙独立军”各师的战斗力得到了质的飞跃。各师之间的协同配合愈发默契,新的战术理念深入人心。而此时,日军似乎察觉到了“炎龙独立军”的变化,蠢蠢欲动,一场更为激烈的大战正在悄然酝酿。“炎龙独立军”全体将士满怀信心,严阵以待,准备在即将到来的战斗中,以全新的战术风貌和强大的战斗力,给予日军沉重一击,扞卫民族尊严和领土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