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如同被按下了加速键,波士顿的四季在窗外流转,而林晚坐镇的别墅指挥中心,却仿佛一个永不疲倦的战争引擎核心。加密通讯线路昼夜不息,闪烁着冰冷的数据流。巨大的屏幕上,全球金融市场的K线图如同惊涛骇浪,红色与绿色的数字瀑布般倾泻而下,映照着林晚那张愈发沉静、也愈发锐利的脸庞。
那三十条被放出去的“鬣狗”,果然没有辜负林晚的“信任”(或者说,对林枭“人渣筛选”眼光的信任)。他们在林晚精准的“预言”指引和磐石小组提供的“必要辅助”下,如同嗅到血腥味的鲨鱼,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市场哀鸿遍野的混乱泥沼中,展现出了令人咋舌的效率和……无所不用其极的手段。
**战报如同雪片般飞向林晚的加密终端:**
* **代号“秃鹫”的精英:** 目标是一家曾风光无限、如今股价跌入尘埃的科技硬件公司。他精准地利用了公司内部股东在恐慌中的互相倾轧和绝望。先是暗中吸纳流通股,然后通过散布精准的负面信息(半真半假,由林晚提供“内幕”)引发更大恐慌,股价雪崩。就在公司濒临破产清算、股东们急于套现最后一点渣滓时,“秃鹫”以低到令人发指的价格,闪电般完成了对最大几个股东股权的收购。紧接着,他利用手中积累的筹码和掌控的信息,联合几个同样被逼入绝境的小股东,发起了一场迅雷不及掩耳的“宫廷政变”,直接将原管理层扫地出门。最后一步,通过一系列复杂的金融操作(包括精准的做空原管理层关联资产),他不仅以几乎零成本获得了公司绝对控股权,还顺手将那些被踢出局、试图反扑的股东彻底做空,榨干了他们最后的价值。最终,一份代表着这家老牌科技公司100%控制权的文件,以及一份详尽得令人头皮发麻的资产和知识产权清单,被恭敬地呈递到了林晚的案头。
* **代号“缝补匠”的精英:** 目标是一家位于底特律、因行业转型和经营不善而奄奄一息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厂。这家厂拥有几个关键专利和一批经验丰富的老技工,但负债累累,设备老旧,人心涣散。“缝补匠”没有选择直接收购(那价格也高不到哪去),而是巧妙地扮演了“白衣骑士”和“债主”的双重角色。他先是低价收购了工厂最大债权人的坏账,获得了谈判的主导权。然后,他亲自下场,穿着工装混在工人里,摸清了工厂的症结所在(效率低下、管理腐败、供应链被卡脖子)。接着,他一边利用林枭在国内强大的制造业人脉(老爹的“天罗地网”润滑剂),以极低的成本锁定了新的原材料供应渠道;一边用雷霆手段(配合磐石小组的一点“小警告”)清除了几个趴在工厂身上吸血的蛀虫管理层。最后,他拿着林晚提供的、基于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趋势的改造方案,以“拯救工厂、保住工人饭碗”的名义,用几乎等同于废铁的价格,完成了对工厂的实际控制。短短几个月,濒死的工厂焕发生机,订单开始回流,成为林晚布局未来汽车产业链的一颗关键棋子。
* **代号“星探”的精英:** 他的战场不在交易所或工厂,而是在咖啡馆、破旧的工作室、甚至救济站。他的任务,是寻找那些在危机中被打压、被埋没、甚至穷困潦倒的“未来之星”。一个在街角画廊无人问津、却有着惊世骇俗设计理念的落魄设计师;一个因理念太过超前而被原公司扫地出门、如今在车库里捣鼓着改变世界算法的程序员;一个因揭露公司财务造假而被行业封杀、郁郁不得志的年轻金融分析师……“星探”用他毒辣的眼光和厚如城墙的脸皮,精准地找到了这些人。他没有许诺金山银山,而是提供了一份无法拒绝的“契约”:在最低谷时雪中送炭的救命钱、一个不受干扰的创作\/研究环境、以及一个承诺——一个在林晚打造的帝国中,属于他们的、能真正施展才华的、光明的未来。他用极低的代价(主要是人情和微薄的安家费),将这些未来的设计大师、科技巨头、金融大鳄的“期权”,牢牢地攥在了林晚手中。这些人现在或许籍籍无名,但他们身上蕴藏的潜力,在林晚眼中,比黄金还要珍贵。
**这仅仅是冰山一角。**
三十条鬣狗,三十个战场。有在华尔街的刀光剑影中搏杀,鲸吞优质资产;有在破败的工业区废墟里淘宝,盘活核心产能;有在学术界的象牙塔边缘游走,网罗顶尖大脑。他们的手段或明或暗,或巧取或豪夺,唯一的共同点就是:高效、冷酷、不择手段,并且最终都将胜利的果实——股权文件、公司控制权、人才契约——恭敬地呈递到林晚面前。
**林晚的队伍,如同滚雪球般急速膨胀。**
最初那三十个精英,在各自领域取得初步成功后,展现出了惊人的“繁殖”能力。他们深知大小姐的胃口和标准,开始主动物色、培养和吸纳新的、符合“脸皮厚、心够黑、手段灵活、钻营本事一流”标准的下线。这些下线或许没有最初三十人那么老辣,但他们更年轻,更饥渴,更愿意为了大小姐许诺的未来去拼命。
同时,随着掌控的资产和公司增多,急需大量的专业人才进行管理和运营。法务、财务、技术、市场、公关……这些岗位需要的不再仅仅是“鬣狗”,而是“猎犬”和“牧羊犬”。林晚的团队开始有意识地吸纳各领域的专业精英,用高薪、绝对的控制权和参与缔造未来帝国的诱惑,将他们绑定在自己的战车上。
短短一年时间,最初降落在波士顿的十人保镖小队,已经扩张为一个结构复杂、分工明确、触角开始向全美乃至欧洲延伸的庞大组织——“林氏资本”(一个极其低调但内部如雷贯耳的名字)的雏形。核心成员,已超过两百人。他们分散在各地,如同一张无形的巨网,忠实地执行着来自波士顿核心堡垒的命令,贪婪地吞噬着危机中一切有价值的养分。
林晚的书房,成了真正的帝国中枢。巨大的屏幕上不再仅仅是金融数据,而是实时更新的全球资产分布图、人才网络节点图、以及关键项目的进度仪表盘。她每天只需要花很少的时间,就能通过这些冰冷的数字和图表,清晰地感知到她庞大帝国的每一次脉动和扩张。
她拿起那部加密卫星电话,手指习惯性地摩挲着冰凉的金属外壳。屏幕上显示着一个加密通讯请求,来自代号“秃鹫”。
林晚接通,没有寒暄:“说。”
“秃鹫”的声音带着一丝难以抑制的兴奋和敬畏:“大小姐,目标‘黑石科技’已完全消化,核心专利库已清点完毕,新的管理团队已就位,随时可以注入我们下一步计划所需的资源。另外……我们在硅谷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小团队,他们在做下一代神经接口……”
林晚听着,目光落在屏幕上“黑石科技”的图标由红色(目标)转变为深沉的蓝色(已掌控)。她嘴角勾起一丝极淡、却足以让任何对手胆寒的弧度。
“知道了。硅谷那个团队,让‘星探’跟进评估。黑石的资源,接入‘普罗米修斯’项目组。”她的指令简洁而精准,仿佛在棋盘上轻轻落下又一枚决定性的棋子。
放下电话,她走到巨大的落地窗前。夕阳的金辉洒满波士顿查尔斯河,也照亮了她年轻脸庞上那份超越年龄的深沉与掌控。
堡垒已然筑起,爪牙已然锋利。
这场由金融危机点燃的饕餮盛宴,远未结束。她林晚的帝国征途,才刚刚开始。而她那远在东方的幼稚老爹,想必正对着他精心编织的“天罗地网”地图,笑得像个偷腥成功的孩子,随时准备为他的宝贝闺女扫清任何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