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继勋,原名大勋,号集成,1895年6月16日生于思南县大河坝区桂花乡庙塘湾的一个贫民家庭,出生不久全家迁往县城定居,祖籍江西吉安。父亲旷广明,号光甫,识文化,懂中医,靠赶乡场卖药维持全家生活;母亲姓熊,思南城关关仡寨人,是善于操持家务的劳动妇女。继勋姊妹七人。
他3岁时,因年景不好,父亲生意艰难,无法养活全家,由二姐拉着在思南城里讨饭度日,与二弟大猷替换穿一件衣裳。大姐迫于生活,14岁时就给人家当了童养媳。继勋从小好动,爱弹跳,会骑马,练就轻捷矫健的身躯。少时只读过3年私塾,辍学后随父亲串乡摆摊卖药,同时坚持自学,常手捧书本抽空诵读,写得一手好毛笔字。生活重担和社会磨炼,使他养成俭朴勤劳的美德和刚毅正直的性格,尤其是从父亲为穷人治病、送药济人之难的行动中受到启发教育,立志为贫苦人民做一番有益事业。
投身革命
1916年,全国民众掀起反对袁世凯称帝高潮。此前,旷继勋的舅父被诬为“通匪” 所杀,他发誓报仇雪恨,先后几次出走因家里发觉未成。这年,他趁川剧戏班回川之机,藏于船舱,顺乌江而下到达涪陵,随后加入川军赖心辉(德祥)部,自愿当最小的“二等兵”。因刻苦学习军事技术,作战机智勇敢,1920年升任连长,1923年升为营长。
此时,受五四运动影响,部队中常讲三民主义、社会主义。赖心辉部营连下级军官,一般喜闻乐见时事,思想进步,但能接受党刊《向导》观点的,只有旷继勋一人。不久,旷继勋的上级很多晋了级,有的升任军长、旅长,行伍出身的几人也升了团长。很多人升官后军阀化,对讲三民主义和社会主义不满意,而旷继勋在与同僚和好友议论中,第一个慷慨激昂地保证,他决不会军阀化,并努力学习宣传革命和社会主义的进步书刊。
因四川军阀派系多、矛盾大,互相争夺四川霸权,各部队动荡变化大。1925年,旷继勋所在旅脱离赖德祥部队,归四川督理杨森指挥。杨森发动统一四川之战,被邓锡侯、田颂尧、刘文辉、刘湘的联军击败,旷继勋所在旅又编入邓锡侯的江防军,任江防军第二师第四旅旅长。后来江防军缩编,原第二师改编为第七混成旅,第四旅编为第二团,旷继勋任团长,驻防彭县、崇宁一带。
旷继勋团是第七混成旅主力团,旅长刘丹五是国民党左派,支持旷继勋的革命活动。当旷继勋从由武汉回部队的旅秘书、好友王文鼎处得知广东有党领导的“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时,便和王于1925年冬,在全旅发起成立了“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四川分会”,旷分管财政,王管政治。在第一次执委会上,决定派监察委员钟克容(营长)和孙青松二人赴广东接头。旷继勋准备两份文件,一交钟、孙,是向广东革命政府接头的,一赠交钟克容,是向共产党接头、并请党派人来领导部队和分会的。在第三次执委会上,根据旷继勋等的提议,还决定办全旅下级军官的政治和军事训练班。旷继勋除担任讲授军事课外,还讲政治课,宣传革命道理。同时,旷继勋还团结当地进步分子,如董人宁(彭县)、蔡(宁)的团阀杨监于等进行斗争,在群众中影响颇好。
钟克容与孙青松1925年冬到广州后,经过半年多努力,与共产党组织接上头,钟并加入共产党。党组织决定派曾赴法勤工俭学留学苏联回国的共产党员秦青川(又名谷、稻孙)和钟克容一起回彭县开展工作。1926年8月25日,秦青川和钟克容回到彭县旅部,受到刘丹五、旷继勋等的热烈欢迎。26日午后,旅长刘丹五主持该旅特别党部的欢迎会。28日中午,旷继勋宴请秦、钟二人,同时请了王文鼎等进步官佐作陪。席间大家畅谈新三民主义、社会主义和北伐战争等问题。旷表示决心把部队带成像叶挺独立团那样的“铁军”,为人民干一番事业。
秦青川到彭县后,负责第七混成旅政治部的工作,常和钟克容到各团,特别是到旷继勋团发表演说,上政治课。讲的题目有《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大意是说敌人有三个:帝国主义、军阀、劣绅土豪,朋友也有三个:工人、农民、及一般在政治上被压迫的城市小资产阶级,要打倒敌人只有把朋友联合一块,共同向敌人进攻;《我们青年军人目前应有责任》,大意说责任是要担负国民革命,要了解世界大势和中国现在的环境等,就是要打倒帝国主义,为中国人民争自由、解放、独立等等。旷继勋听了许多演讲,看了不少进步书刊,在党的培养教育下,思想觉悟进一步提高,于1926年底由秦青川、王文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王汉章(团长)等也陆续入党。此后,在七混成旅建立了党组织,中共四川省委也派了不少党员到该旅工作,该旅成了党掌握的一支可靠武装。省委和川四特委一些重要会议,都在该旅驻地召开,由旷继勋保障安全。旷继勋成为一位自觉的无产阶级战士。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叛变革命,国民党发动清党运动,到处搜捕、屠杀共产党人。当时在军阀部队中的一些党员,尤其是当了团长、旅长的党员,有的意志不坚定,颓废堕落,自动退党或投降叛变。去广州找党的钟克容,1928年春被白色恐怖吓倒,回家务农。与旷继勋同时入党的团长王汉章,1929年春也丢下团职务,逃回成都。而旷继勋在白色恐怖中却更加坚定、沉着,一切听从党的指挥,和敌人进行着顽强的斗争。省委开展党的活动缺乏经费,他设法供给;党的机关,他设法保卫;凶恶的敌特,他设法除掉;不少暴露了而无法隐蔽的党员,省委都派到他的部队去安排工作。旷继勋在党最困难的时候,对马列主义真理,对共产主义,坚信不移,保护了许多人,帮助党组织度过了困难时期。
武装起义与转战
旷继勋部这支党掌握的武装,在大革命失败后的白色恐怖中,仍坚持革命斗争,令四川反动当局日益怀疑和不安,企图寻找机会整编和消灭这支队伍。1928年秋,军阀邓锡侯、田颂尧暗中支持杨森、李家钰、罗泽洲等军阀组成“四川同盟军”,准备进攻盘踞下川东一带的军阀刘湘。李家钰、罗泽洲来省请兵参加,川军二十八军军长邓锡侯、江防军司令黄隐便决定派旷继勋所在的第七混成旅去参加下川东之战,企图既可攻打刘湘,又可借战争削弱或消灭该旅,若战争一时打不起来,也可趁机将其调走再设法消灭,这是一箭三雕的毒计。
旷继勋和该旅党的军委支向中共四川省委汇报请示。省委举行特别会议,认为共产党的军队本应反对军阀战争,去参战不符合党的军事原则,但不去参战会遭停发供给或强行整编,党的武装会受更大损失;从实际出发,如去参战采取失败主义,不帮军阀打,而是利用军阀打军阀,既可能在战争中保持和发展革命力量,也可支持川东农民运动,因此省委同意让第七混成旅去参加下川东之战。旷继勋遵照省委决定,发动部队讨论统一认识,全旅东下广安、合川配合李家钰、罗泽洲部队进攻重庆。1928年冬,进攻重庆战役失利,第七混成旅退驻李、罗防地。此时,旅长刘丹五把旅长职务交给旷继勋代理,回成都过新年后称病不返,此后第七混成旅一直由旷继勋代旅长。
旷继勋率部驻广安时,军阀罗泽洲请他到家赴宴,请教练兵方法。旷继勋称共产党领导的部队因做政治工作,官兵知道为革命牺牲,所以能勇敢善战。罗泽洲请旷继勋派人帮他做政治工作,旷继勋请示省委后派人到罗泽洲部队。
不久,旷继勋又率部移驻李家钰防区的蓬溪、射洪、蓬安镇一带。黄隐到简阳命令旷继勋旅开到成都整编,旷继勋识破其借整编打击革命力量的阴谋,拒绝听命。黄隐要旷继勋亲到简阳面谈,旷继勋只派副官敷衍。拒绝整编后,黄隐停发部队粮饷,官兵生活困难,同时李家钰、罗泽洲等频繁调动部队,妄图吃掉这支红色部队。
在部队危急情况下,旷继勋和该旅军支多次开会研究,向省委写报告要求批准起义,去打游击、建立根据地保存实力。省委批准报告,并派罗世文和朱三元参加领导起义工作。旷继勋等确定起义后行动计划:部队向下川东进发,在梁山(今梁平)农民运动配合下渡长江,进入湘鄂西与贺龙部会师;若不能打过长江,则回师东进,与王维舟、李家俊的游击队会合,到通江、南江、巴中一带建立根据地。同时,从城里请来成衣工、刻字工、印刷工等,准备起义用的旗帜、臂章、帽花、标语等。
1929年6月29日,起义爆发。旷继勋指挥全旅4000多官兵到蓬溪牛角沟(今大石乡境),开全旅官兵大会,宣布起义,树起“中国工农红军四川第一路军”大旗,旷继勋任总指挥,罗世文任党代表,朱三元任前委书记。旷继勋身先士卒,率部转战蓬溪、西充、南部、营山、梁县、达县、梁平县之间,一路上打土豪、分浮财,建立政权,开仓济贫,克新镇,所向无敌,工农群众踊跃参军。红军按预定计划过渠河,经达县南岳场,7月30日进到梁平县虎城场、猫儿寨地区。敌军凭险堵截,后面追兵又到,红军寡不敌众,攻猫儿寨严重失利。
旷继勋请示省委部队失败后怎么办,省委指示“这次起义政治影响很大,军事上失败了政治上也是胜利的”,决定送旷继勋到苏联学习,派人从梁平县直送上船。旷继勋走后第二天,部队在达县万家坝碗厂沟、云雾山一带被敌人击散,部分党员辗转到其他军阀部队做兵运工作。这次起义虽失败,但在四川革命史上写下光辉一页,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军阀和地主阶级的反动统治,鼓舞了四川人民的革命斗志。
1929年8月,四川省委派刘披云陪同旷继勋去上海找党中央。他们从重庆乘轮船东下,旷扮作刘的表兄,装患重病,头包白布帕,贴膏药,睡在下铺,声称到上海治病。到上海后,刘披云找霍步青交四川省委介绍信,第二天党中央派人把旷继勋接走。
四川省委原定派旷继勋到苏联学习,但他到上海后,党中央鉴于党的机关常遭国民党敌特和青帮歹徒破坏,决定让他临时参加“打狗队”(也称红队)严惩敌人。旷继勋机智勇敢,会打双枪,百发百中。他周密侦察,在别人配合下,打死叛徒、铲共委员会主任白鑫,又在党的机关浴室里打伤青帮头子黄金荣。事后黄金荣写信表示,今后河水不犯井水,各走各的路。旷继勋的行动沉重打击了叛徒、特务和青帮流氓的反动气焰,有力保卫了党中央机关。
1929年冬,为发展洪湖地区革命形势,党中央派旷继勋到湖北江陵、当阳等地进行兵运工作。本要去苏联学习的旷继勋,坚决接受任务,经艰苦努力组织了三连白军士兵起义,进入洪湖地区参加红军。
在党的领导下,洪湖地区游击活动迅猛发展。1930年1月,在监利县西北汪家桥组成红六军。不久,军长孙德清到上海治病,党中央派旷继勋任红六军军长。2月,党中央指示贺龙指挥的红四军和旷继勋指挥的红六军开到洪湖地区合编为红二军团。旷继勋率红六军渡江南下,解放华容、石首、南县、安乡、津市、石门等县城,得知贺龙率红四军即将到达松滋、公安一带时,挥师向西接应,攻下公安县城。7月4日,红六军和红四军在公安县城胜利会师。7月中旬,根据中央指示,成立红二军团,贺龙任军团总指挥兼红二军(红四军改称)军长,周逸群任军团政治委员,柳克明任政治部主任,孙德清任参谋长,旷继勋仍任红六军军长,段德昌任政委。两军共1万多人,5000多支枪。旷继勋指挥红六军由沙市附近的陵湖堤渡江东上,解放岳口、仙桃、天门、皂市、应城、京山、安陆等城镇,促进了洪湖、湘鄂边,荆(归)巴(东)兴(山)、鄂北、鄂西北等根据地连成一片。
1930年11月,旷继勋奉调回上海党中央军委工作。11月下旬,又受党中央派遣,前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工作。他对频繁的工作调动胜任愉快,积极做出成绩。
12月,旷继勋、余笃山到达苏区,与鄂豫皖边临时特委书记曾中生和红十五军会合。1931年1月中旬,红十五军和红一军在商南长竹园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旷继勋任军长,余笃山任政治委员,徐向前任参谋长。全军余人,由鄂豫皖临时特委直接领导。红四军成立后,旷继勋指挥部队,“在有阵地的向外发展,有后方的向前进攻,肃清苏区反动武装,打通苏区联系,配合并保障中央苏区的行动总原则之下”,“采取内线作战法,以飘忽战略乘着敌人不备,突破敌之包围,使敌人军事布置处于被动的地位,诱敌出阵而消灭之” 。
1931年1月26日,旷继勋指挥红军包围麻城北面磨角楼守敌第十三师的4个连,敌副师长朱怀庆率4团兵力来援,经3天战斗,红军攻克磨角楼,歼敌500余人,缴枪千余支,在“围城打援”战术上创造经验。
2月,旷继勋指挥红四军主力红十师、红十一师攻打战略要地新集(今河南省新县)。新集是敌人顽固堡垒,自鄂豫皖边开展土地革命后,附近各县地主豪绅和反动武装逃到新集顽抗,将鄂豫皖苏区分割成鄂豫边和皖西北两部分。红军曾两次攻打未克,此次旷继勋指挥部队先围住新集,亲自视察地形,决定从北面五六十米处,向围墙下挖坑道,用炸药炸开一丈多宽口子,红军勇猛冲杀,攻占新集,使鄂豫皖根据地连成一片,新集成根据地政治中心,此为红军战史上首次采用坑道作业爆破的成功战例。
新集战斗后,3月9日拂晓,旷继勋指挥红十一师主力,向刚抵双桥镇立足未稳的敌三十师(师长岳维峻)奔袭。部署为:十一师三十二团在双桥镇以北的三股垱监视敌人,三十团和三十一团两路由北向南实施正面突击,三十九团向双桥镇西南方向迂回包围,三十团、三十三团为预备队。红军和赤卫军将敌围住,战斗打响后10小时,将敌三十四师全部歼灭,俘敌师长以下官兵5000余人,缴获长短枪6000余支,迫击炮14门,取得空前大捷。
旷继勋写给党中央的报告提到:“我们在商城赤区将一军及第十五军混编后,即回黄麻,恢复赤区中心。前后与夏斗寅、吉鸿昌、赵观涛、岳维峻各部激战数次,掳获甚多,并击毙袁世英部之旅长侯镇华,俘虏岳维峻等。将进攻红军五师以上的白军逼成守势,而又极大地破坏了京汉路的铁轨,断绝敌人的交通,以响应中央苏区红军的行动”。“鄂豫皖苏区确取得相当的成功”。“惟干部人材太缺乏,整个工作上难免不有一些缺点,请中央多派一些有地方工作经验的同志前来帮助”,反映其向党请示汇报、积极争取党的领导的作风和品德。
坚持党性与蒙冤
旷继勋立党为公,坚持党性原则,与错误倾向作斗争,不计个人得失,不因受错误打击而放松革命工作。
1931年初,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者通过六届四中全会统治党中央,借口批判立三路线和六届三中全会的调和错误,排除异己,打击迫害抵制其错误的人。旷继勋认为立三路线及其残余应批判肃清,但不应伤害好同志。1931年4月15日,他在六安赤区金家寨写给党中央的报告中提到:“立三路线之残余,已将逐渐肃清,请勿虑及之。”这句话体现了他对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不满与抵制。
党中央于5月31日复示鄂豫皖中央分局并转省委,认为旷继勋这段话存在严重错误,指责他不认识党内反错误路线斗争的意义和实质,不了解立三路线实质,缺乏无情斗争,要求他找鄂豫皖苏区中央局同志帮助以改正错误。实际上,历史证明错误在于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路线,而旷继勋坚持党性原则、抵制错误领导的精神难能可贵。
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者为控制各革命根据地领导权,于1931年4月12日派张国焘到鄂豫皖根据地。5月9日,张国焘撤销中共鄂豫皖边特委,成立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和新的军事委员会,自任分局书记兼军委会主席,曾中生、旷继勋为副主席。张国焘对曾中生、旷继勋等百般挑剔,否定根据地成就,强令执行“左”倾政策,引起二人不满。6月28日,分局召开第一次扩大会议,张国焘全盘否定鄂豫皖根据地过去成绩,以“反右倾机会主义”“反立三路线残余”为名“帮助”旷继勋,会后不久撤去他红四军军长职务,调任红十三师师长。旷继勋以大局为重,仍积极指挥红十三师,配合红四军主力作战,击退敌人进犯,拔除多处反动堡垒,保卫和巩固了根据地。
之后,旷继勋被派到皖西组建红二十五军。他深入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工作进展顺利。1931年10月,红二十五军在麻埠成立,他任军长兼独立师师长。11月7日,红二十五军与红四军会合,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旷继勋仍任二十五军军长,率部转战皖西,在商南战役和苏家埠战役中取得辉煌胜利。
1932年5月,旷继勋率七十四师、七十五师解放霍丘县城。7月7日,敌重兵围攻霍丘。旷继勋根据地形和敌我情况,向张国焘汇报拟不一城一地之得失的作战意图,但张国焘强令他率仅四个连的教导团坚守县城。旷继勋精简老弱病员,加强防御,指挥部队与敌血战五昼夜,终因敌众我寡县城陷落。张国焘却以战败罪名撤销旷继勋红二十五军军长职务。旷继勋虽不满处分,但仍积极随部队作战。后来,他先后任红十二师师长、红十师代理师长,不久又调回红四方面军总部工作。
红四方面军西征川陕途中,旷继勋和曾中生、余笃山等反对张国焘的错误领导和军阀主义作风。1932年12月9日,部队到达陕南城固县小河口时,他们商议派人到上海党中央告发张国焘错误,后改为曾中生书面陈述意见,要求停止西进,在川陕边建立根据地。张国焘佯装接受意见,实则怀恨在心,伺机迫害。
1932年12月29日,红四方面军解放通江后,成立川陕省临时革命委员会,旷继勋任主席。他积极筹备成立工农民主政府,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土,还写信劝旧友起义。然而,信被查获,张国焘以“国民党改组派”“右倾”罪名逮捕旷继勋,并于1933年6月将其秘密处死于通江县洪口场,时年36岁。
廉洁奉公与不朽功勋
旷继勋出身贫苦,深知劳动人民艰难,在党的教育下养成廉洁奉公的高尚品德,自觉维护人民利益。
部队驻防崇宁、郫县时,军纪不好,马夫放马吃了农民庄稼还打骂农民,激起民愤,农民包围部队驻地。中共川西特委与旷继勋谈话后,他赶回郫县,接见农民代表赔礼道歉,接受合理要求,处理肇事人,加强部队纪律教育,提出“五不”要求:不拉夫,不扰民,不嫖,不赌,不吸鸦片,还通过召开士兵大会等方式保证纪律执行,官兵关系亲密,废除打骂制度,士兵可批评官长,部队纪律良好。
旷继勋率第七混成旅起义后,部队纪律严明,所到之处秋毫无犯,深受群众欢迎。如在达县境内作战失利,部队饥饿疲劳,但仍不损害群众利益,掰农民玉米会留下铜元。
旷继勋以身作则,以叶挺的铁军为楷模。他同情穷苦人,在军阀部队时就为民仗义、不扰民。入党后,思想和行动更加自觉。大革命失败后,党经费困难,他办造纸厂为党和部队筹经费,还拿出积蓄交党费、维持官兵生活。他不置大家产,离开成都领导起义时,仅给家人留短期生活费和告别话,此后家人靠租房和党组织、朋友帮助生活。
事实证明,旷继勋是优秀共产党员、无产阶级坚强战士,被张国焘谋害是冤案。1937年延安批判张国焘错误时,毛泽东称“旷继勋同志是好同志,被张国焘错误迫害,应做烈士待遇” 。他一生热爱党,服从党的领导,遵守纪律,全心干革命,能上能下,为创建红六军、红四军、红二十五军及开拓洪湖、鄂豫皖和川陕革命根据地作出重要贡献,立下不朽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