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11月16日上午9时许,一辆汽车缓缓驶入印江沙子坡。车上坐着的是中央军事学院政委段苏权同志,他曾担任红六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长、黔东特委书记兼黔东独立师政委 ,此番故地重游,往昔的峥嵘岁月在他心中翻涌。
段苏权同志在沙子坡稍作休息后,便迫不及待地前往原黔东独立师师部住地,那是沙子坡街上傅洪云家。如今傅洪云已不在人世,段苏权见到傅洪云的老伴严纯英,往事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他与严纯英亲切交谈,回忆着当年在师部的点点滴滴,对傅洪云一家在艰难岁月里给予红军的支持表达深深的感激。
随后,段苏权又来到原红三军军部贺龙同志住过的地方——文世忠家。文世忠热情地迎接了他,两人相谈甚欢。段苏权感慨地说:“你们苏区人民对红军支持很大,有贡献,要感谢你们。”文世忠连忙摆手,脸上洋溢着质朴的笑容,回忆起当年的情景:“当年贺军长扎在我家,与我们一起吃饭。有一次我上坡回来晚了,军长还专门为我留着饭,使我很受感动。”贺军长对群众的关怀,至今仍让文世忠难以忘怀,也让段苏权心中满是温暖与感动,他深知,正是有了这样鱼水情深的军民关系,红军才能在艰难的岁月里不断前行。
之后,段苏权特意去看望了黔东根据地女老游击队员任修福老人。任修福见到段苏权,激动得热泪盈眶,就像见到了久别重逢的亲人。她高兴地唱起红军教她的歌:“金凤子开红花......”歌声虽有些沧桑,却充满了力量,仿佛将大家带回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段苏权带头鼓掌,掌声中饱含着对任修福老人的敬意,也饱含着对那段革命岁月的深深怀念。
中午,段政委同沙子坡健在的游击队员李通贞、任修福、文世忠、张华安、陈德银等同志共进午餐。餐桌上,大家欢声笑语,回忆着过去的战斗经历,分享着这些年的生活变迁。饭后,他们一起合影留念,镜头定格下这珍贵的一刻,成为了对那段历史的永恒见证。
11月17日上午,在县委会议室,一场座谈会正在进行。戴振华同志向段政委汇报有关“神兵”和黔东独立师在印江活动的史料。段政委认真聆听,不时点头,随后他陷入回忆,缓缓说道:“红军未来之前,‘神兵’力量就比较大,对革命要求也迫切。红三军从湘鄂西突围后,选在印江、沿河、德江、松桃、酉阳、秀山交界处建立根据地。红军需要‘神兵’,‘神兵’依靠红军,所以发展很快,不少‘神兵’加入了红军、游击队、自卫队,建立了苏维埃区、乡政府,创立黔东特区,进行了土地革命。”在那段艰难的革命历程中,“神兵”与红军紧密合作,共同为了理想和信念而奋斗,他们的付出和贡献,段苏权始终铭记在心。
根据黔东独立师转战梵净山的进军路线,段政委从县城出发,前往印江梵净山麓的张家坝乡(原为大土乡)寻故。这里曾是独立师激战过的地方,当年的硝烟虽已散去,但红军战士们英勇战斗的身影仿佛仍在眼前。段苏权凭吊了烈士墓,他神情庄重,缓缓献上花圈,表达对烈士们的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他站在墓前,久久凝视,心中默默诉说着对战友们的思念。之后,他欣然命笔,书写了“红二·六军团黔东独立师梵净山战斗纪念碑”。他回忆起当时独立师打算以梵净山为中心坚持长期斗争,却发现周围驻有重兵,只好改变计划,决心靠向主力的情况。那段艰难的决策过程,如今想来仍历历在目,也让他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
次日清晨,段政委登梵净山,到达苏家坡。闻讯赶来的群众将他团团围住,大家都想亲眼看看这位曾经的老首长。段政委同群众热烈交谈,他满怀感激地说:“当年你们无私地支援红军,感谢你们的支持。”柴老仙激动地说:“见到老首长还健在,我们非常高兴,苏区人民想念你们。”段政委微笑着回应:“谢谢!希望你们很快富起来。”一句简单的话语,饱含着他对苏区人民的深切关怀和殷切期望。
11时许,段政委来到护国寺。他环顾四周,仿佛看到了当年独立师驻扎在此的场景。他向大家介绍:“当时我们独立师有700多人,师部驻护国寺,黔东独立团驻烂泥坳,川黔边独立团驻大园子,德江独立团驻苏家坡。11月23日晚,敌人进攻烂泥坳。我们撤退到苏家坡。24日敌人攻打护国寺,师部转移到钟灵寺,我与王师长在前线指挥战斗,打退了敌人多次进攻。”在那场激烈的战斗中,独立师面临着敌人的强大攻势,但战士们毫不畏惧,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与敌人浴血奋战,为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牺牲。
11月19日上午8时,段政委一行经板溪、天堂到木黄。到达木黄后,段政委看着这片熟悉的土地,感慨地说:“我们独立师是从沙子坡经天哨,木黄进梵净山的。”他参观了红三军政治部和红二·六军团会师旧址,走进两军领导人原住过的寝室,心中波澜起伏。他说:“贵州崇山峻岭,交通不便,敌人统治力量薄弱,人民受苦很深,革命要求强烈,红三军、红六军、中央红军都先后到贵州来过,穷人需要红军,红军需要人民,贵州人民对发展壮大红军是有贡献的。具体说,一是遵义会议、二是四渡赤水、三是木黄会师,都具有重大历史意义。”木黄会师是红军长征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使两支红军队伍团结在一起,为开辟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注入了强大动力。
中午12时许,段政委在红二、六军团会师旧址挥毫题词:“黔东特区为红六军团和红三军会合创造了条件。两军会师于木黄,保持和壮大了力量,为开辟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有力地策应了中央红军战略转移。孕育了红二方面军的诞生,坚决贯彻中央的路线,三军胜利完成了长征。”他的题词,既是对那段历史的高度概括,也是对革命先辈们的崇高敬意和深切缅怀。之后,他在会师旧址与县、区乡的各级负责人合影留念,留下了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画面。
下午2时许,段政委观看了六军团政治部,他指着现在的合作饭店(祝歼朋家)说:“木黄会师时,我们六军团政治部住在这里,楼上楼下全部扎满。”木黄会师后,段苏权同志任独立师政委,王光泽任师长。他回忆起独立师的任务:“独立师从沙子坡经木黄到梵净山,也驻在这里。当时主要任务是牵制敌人,保护主力转移,巩固和发展根据地。”在那段艰难的岁月里,独立师肩负着沉重的使命,他们不畏艰险,顽强战斗,为了革命事业不惜牺牲一切。
11月20日7时,段政委即将离开印江。送行的人群早已等候在路边,大家纷纷与他握手道别,眼中满是不舍。段苏权与送行人员依依惜别,他的心中同样充满了眷恋。此次回访印江,重走当年的红色足迹,让他对那段历史有了更深刻的感悟,也让他更加坚定了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决心。他知道,这段历史不仅属于过去,更属于未来,它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