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李纲孤身一人抵达曾经排挤他的京师,上书回禀皇帝,希望“物尽其用”,皇帝虽然当时承诺他给相位,可是如今宰相之位已经有人,他不可能去抢,只是让皇帝给个工作,继续在朝廷效力。
李纲的到来,重新引起京师震动。
准确来说是太学生们又搞幺蛾子。
当初为了李纲他们大肆抨击朝廷,如今金军撤走,他们再一次聚集起来为李纲撑腰。
李纲的意思是得个一官半职就满意了,而太学生们强烈要求李纲荣登相位。
紧随而来的是何栗的“政敌”们利用太学生造势,弹劾何栗。
金军围城时何栗帮助赵煊削减了至少几百名冗官官员,引起四五品以下官员的强烈不满,同时何栗又提拔自己不少亲信身居要职,谏官们也对这种行为不满。
按理说何栗的行为没有什么不妥,提拔几个听话的亲信他也好管理朝廷,皇帝帮他说说话也就过去了。
可是......令何栗烦恼的是......自己那么勤奋了,皇帝没有任何表示,从来不站队任何一边,就看着何栗与百官们吵来吵去。
朝野上下各处议论纷纷之际,赵煊坐在文德殿,收到了宗泽的报告。
他成功收编大元帅府兵马,并且按康王要求诛杀叛军和叛军首领汪伯彦,成功解决康王。
宗泽说,康王非常害怕,时常想念自己大哥,希望早日返回朝廷。
“想我?”赵煊看着手中劄子不禁失笑,“感情宗泽太可怕,康王想跑回来?”
“想屁吃。”
康王之前的奏疏那么大义凛然,为了河北百姓不能放弃大元帅身份,怎么如今这么狼狈地想逃,宗泽好手段,赵构就应该他治。
赵煊批复,不准康王回京,好好待在宗泽身边做个吉祥物。这么看,整个大元帅府就只剩康王一个孤零零的大元帅了。
劄子最后,宗泽告知皇帝他接下来的具体计划,并且还将全部兵马的安排清清楚楚写下。
收编大元帅府五万人马后,和宗泽带去参加过开封大战的河北士兵,近乎十万之众,靠着大元帅名头,河北两路还有义军来投,最强的一支义军便是五马山义军,宗泽和他们已经取得联系,收复三镇力量正在飞速整合扩大。
赵煊非常开心。
宗泽将十万大军分为前中后左右五军,分别任命了新的统制官。
中军由三路宣抚使宗泽坐镇,属精锐之师。
前军先锋军由劫后余生的张德节制。本来这是属于秦光弼的任务,可惜秦光弼已经于开封城下战死,宗泽少了一员大将,否则先锋军还可再分划,更灵活一些。
后军预备军则由陈淬、王德分率。
这三军都是随从宗泽南下勤王的骨干,是宗泽的家底,作为整个北伐的主力安排。
而左右两军则是大元帅收编而来的统制官负责。
左军由率先接受收编立功的韩世忠节制。
右军由兵马实力强大的刘浩节制。
这份名单,大宋往后的顶梁柱基本囊括了,如果赵煊没有记错的话,韩世忠自然不必多说,还有王德,这个家伙也是狠人,最特别的是刘浩......他手下有一个年轻小伙子,不得不令人欢喜。
这么简单一看,收复三镇不在话下。
就在赵煊批复奏疏时,何栗求见。
此时已是黄昏,按理说宰执们应该下班回家才对,何栗这个时候求见,想必是官员李纲的事。
赵煊让李神仙宣他进来。
何栗身着紫袍,芴板也不带了,站在文德殿外就是一顿哭诉:“陛下,臣居相位不过一月,百官早上弹劾,夜晚抨击,臣何至于狼狈如此?”
“陛下金口玉言,请为臣正名。”
“若有合适人选,臣自当辞去职务。”
过来以退为进,希望赵煊能帮他说话,但这是不可能的相位的最合适人选,说实话赵煊也没有找到,只能是目前谁合适谁就能当,如今看来,何栗作为裁员的背锅侠是要离开这个位置了。
毕竟引起了公愤。
但是李纲就合适么?
并不合适,赵煊觉得,李纲倒是合适进入枢密院。
“何卿,进来说话。”
何栗红着眼眶,颤颤巍巍走上殿来,当初主和派政变被捣毁大半人物,他本以为他们主战派会全力支持他这个宰相,没成想,虽然朝廷众多人物都是主战,但他们压根不是一根绳上的蚂蚱,只是面对金军威胁暂时团结起来对抗和议问题。
金军一撤走,内部自然矛盾继续。
和何栗比较亲的,比如孙傅、秦桧几人,都已经被金人裹挟北上,现在无人帮何栗说话,何栗面对巨大的压力,在皇帝面前差点崩溃。
“卿是朕亲自提拔拜相,金贼围城之中劳苦功高,不应该如此对待,朕自然需要有人去做这些事情,对不起卿了。”
赵煊满怀歉意。
何栗蠕动嘴唇,想了许久:“臣请辞去相位,朝野上下压力太大,臣不愿连累陛下,臣帮陛下大小事务安排妥当,今夜便是请求去职。”
正中下怀,何栗也知道还坐在这个位置上,到时候就不是辞职那么简单了,谏官随便一个罪名安上来就能要他全家半条命。
“卿急流勇退,朕不会忘记,有朝一日,朝廷有难,朕第一时间会想起你来,到时候,莫要责怪朕今日的无情,一定复起帮助朝廷。”
赵煊微微一笑。放心吧,朕需要你的时候自然召你回来,今日去职只是回家躲一躲。
何栗得到这一句话,整个人都安心下来。
赵煊想了许久,让何栗外任是最好的选择,还要是南方上佳,作为宰相储备人选待着,以备不时之需。
何栗在文德殿上虔诚跪拜,同时赵煊宣布:“朕赐你开府仪同三司,端明殿学士,上柱国,汉东郡开国公,加食邑一千户,食实封三百户。”
“外任德安府知府。”
外任德安府知府,让何栗随同姚仲友剿匪去。
至于升官阶和加爵位以及食邑,是何栗在开封围城中主持大局应得的奖励,赵煊给他的官阶和爵位还有虚衔远不及其他宰相去职时达到的高度。
只能怪何栗拜相时间太短。
他是曾经的状元,赵煊倒是不担心何栗有什么意见。
何栗很感动,跪拜谢恩,这对于他来说简直就是天大的好事。
“谢陛下圣恩,臣尽心尽力,望河北局势转危为安,臣告退!”
“来日再见。”赵煊喃喃。
开封围城一个月,和他并肩作战的臣子们,竟然走掉大半,一个月时间,又何不是沧海桑田?